将新增6座版本 新款比亚迪唐EV或3月下旬预售

将新增6座版本 新款比亚迪唐EV或3月下旬预售

3838px 2025-04-13 资讯 28 次浏览 0个评论

易车讯?近日,从比亚迪官方获悉,新款唐EV除了原先的7座版本外,还将提供6版本选择,根据此前消息,该车最快或将于3月下旬开启预售,也许会在4月下旬上市,外观将采用最新的比亚迪电动车型设计语言,与已经亮相的汉EV、元EV等如出一辙,或将继续推出单电机和双电机版车型。

将新增6座版本 新款比亚迪唐EV或3月下旬预售

外观设计方面,2022款唐EV将采用家族最新的电动车型设计语言,与已经亮相的汉EV、元PLUS等车型如出一辙,拥有封闭的前脸设计,一眼就能看出其电动车型的身份,而通过对一些细节的调整,比如下保险杠处的银色饰条等,增强了整体的层次感。

侧面及尾部方面变化不大,新车采用的熏黑C柱及双腰线使得其视觉效果更加运动,贯穿式大灯增加了整体辨识度。

动力系统方面,结合此前的申报信息来看,单电机车型或将搭载型号为TZ200XSAB的电机,最大功率168千瓦,相比此前的180千瓦版本有所降低;双电机车型配备了最前180千瓦/后200千瓦的双电机,并采用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电池密度150Wh/kg,CLTC续航里程730公里。

根据易车App销量榜来看,唐新能源2月销量位居所有中型SUV第二名,销量为10026辆,作为新能源版本的唐能在众多汽油车中排名第二,成绩突出,如关注更多请到易车App查询。

聚焦

FOCUS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消费升级的进程中,消费者开始追寻拥有更强的续航能力、更高的安全系数、更丰富的智能科技配置、以及驾乘体验更高端的EV车型。

在30万元级别的纯电SUV序列中,有比亚迪旗舰车型唐EV,也有造车新势力蔚来ES6。相对尚在摸索的后者和刚刚国产的特斯拉,比亚迪的优势不仅在于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在业内关心的电池安全方面也可圈可点。

正因如此,在新势力纷纷涌现的背景下,比亚迪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用户依然在不断增长,达到了77万以上。

最近网络上流行“后浪”一词,在新能源圈子里,这个“规律”却是恰恰相反。从产品布局到技术积淀,再到供应链成熟度,比拼新能源产品,早已进入了内功阶段。

谁的内功更强?差距源头在研发生产

相对造车新势力和其他传统车企,比亚迪的“技术版图”很广阔。

业内皆知它是个技术狂,它是最早使用涡轮技术的自主品牌之一,后来又造出了动力电池,接着像福特T型车架构、大众MQB那样,打造出电动车专属的模块化e平台,今年则顺便“客串”口罩制造商,这样“多才多艺”的厂商在业内可不多。

而这样的DNA运用到新能源领域,大概也能猜到,基本就是“通吃”整套技术,从电池,电控,到电机,比亚迪是全球唯一一家完全掌握新能源研发制造产业链的厂商。

“三电一芯”等核心技术自研自产,自己配套,不仅仅是一种自力更生,而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核心部件匹配更默契,总成效率更高,顺便降低了成本。用户付出的更少,却获得了更高端的享受。

相对于老字号的技术布局和功力,蔚来等造车新势力还需要供应商来输氧,如车身仍需其他主机厂代工,电池也非自产,这增加了产品的“磨合期”,抛开造车新势力的炫酷光环,ES6在“干货”上,还真不像略显低调的唐EV那么硬核。

在续航和加速上,ES6与唐EV有一定差距,实际上后者不光是“三电”总成的集成度高、效率高,单兵作战能力也很强,如在电机方面,唐EV搭载的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密度和功率密度,全面优于ES6使用的感应异步电机。

客观的说,尽管造车新势力很下成本,初衷值得肯定,但由于缺乏原创能力,资源和控制权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也就影响了产品的成熟度,同时增加了品控方面的变数。

安全加分,唐EV优势明显

从导购角度来说,如果要拿到ES6的长续航版本(510公里),价格要飙升到44万左右,这就进一步稀释了它的价值,当然也反衬了唐EV的“质价比”。

虽然目前EV市场为了搭上补贴末班车,都在加码电池组,但实际上电动车市场真正需要的是“消消火”。

相对而言,唐EV的锂电池组却是首先保证了充放电次数和稳定性,包括使用铝壳(硬壳)封装,在安全达标的前提下,达到了较高的续航水平。

从理念上,比亚迪的电池相对竞争对手比较激进追求能量密度的设计,更注重安全性与稳定性,因而也达成了16年0事故的安全履历。

当然在安全的“维度”上,目前驾驶辅助系统也总是伴随新能源车型频频“出头”。唐EV与蔚来ES6在这方面都跟上了节奏,都宣称搭载了L2级别驾驶辅助系统,不同的是搭载方式不一样。

唐EV是全系标配了全速段自适应巡航,行人保护,道路标志识别,预测性碰撞报警系统这一整套智能安全系统,ES6的自适应巡航、远近光自动控制、道路标识识别等等则为全系选装,需要3.9万。相对前者来说,身段放的比较高。对于重视预防安全的车友而言,想要搭载这些配置,增加了一部分购车成本。

热销背后是过硬品质

在终端销量上,比亚迪现在仍是表现最好的自主品牌,另外也是国内屈指可数进军欧美的车企:最近比亚迪刚刚杀进挪威市场,之前它依靠电动大巴打开欧美市场大门,现在则希望在乘用车方面有所突破,抢滩登陆的就是唐EV。

相对国内来说,欧盟和美国的准入门槛很高,欧盟不光考核产品,对产品管理和生产一致性(呈送的样品与实际销售产品)也有严格要求,产品测试则非常严苛,如比亚迪的K9大巴就经过连续2.4万公里颠簸路况的“魔鬼测试“。

新能源车一向被视为“弯道超车”的希望,可造车没有捷径,由于电池安全、耐久性这些硬指标,不仅考验着厂商的技术积淀,也考验综合实力,而得到国内和国际上的双重认可,对品质更有说服力。

进一步而言,从前是“走出国门”,现在则是“大国崛起”,能够获得欧美地区的通行证,也就增加了“中国制造”这张名片的含金量,在工业输出上添加了更多筹码。

总结

在目前的新能源市场中,品质相对稳健的老字号,不光是砸研发和投入,也是时间积淀出来的。而蔚来这样的“后浪”,还需要更多时间来完善。

某种程度上,它在现阶段的对手并不是比亚迪,而是自己,无论在供应链,产品布局,还是核心技术研发和匹配上。

“速成”一词并不适合汽车这个行业,某相声表演艺术家评价自己的行当时说“我们这行没有一夜成名”,那么放眼到新能源车这种高端制造业,就更是这样,“愈久弥香”,“技术积累”才是真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新闻网,本文标题:《将新增6座版本 新款比亚迪唐EV或3月下旬预售》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