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想随时充电?

还想随时充电?

3838px 2025-05-01 信息 43 次浏览 0个评论

对于新能源车来说,续航里程是大多数消费者所关注的部分。行业的政策补贴和扶持,让电池技术、电池密度的发展突飞猛进,站在产品的角度为消费者解决了续航距离的刚性需求。只是,单靠在电池容量方面下功夫,也难以掩盖政策层面的不足之处。

还想随时充电?

新能源补贴从2017年开始按照规划实施退坡,并且在2019年地方补贴转为支持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伴随着新能源车销量的提升,大幅增长的充电负荷是否会对电网构成冲击便成为行业人士所关注的焦点。而近段时间,有序充电的概念被提出。那么,究竟什么是有序充电?又是通过哪些技术手段来实现充电的有序化?

在我们的理解之中,充电有序应该指的是一辆接着一辆,排好队等着为自己的纯电动车充电。实际上所谓的有序充电,便是通过经济和技术措施的引导,对电网负荷进行调整,减少发电装机容量的建设,保证了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协调互动发展。满足消费者用车需求,也适应其充电需求。简单来说,就是电网需要削峰时,电动汽车和充换电站就减少用电量,需要填谷时就增加用电量。

与之比较的,是我们如今可以随时使用的无序充电方式。作为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和地点的安排,找到充电桩进行电量的补充,解决自己的续航焦虑。典型的使用方式,就是笔者此前提出的“碎片化式充电”。而这样的充电方式,着实是方便了使用者同时也解决续航带来的焦虑和困扰,对于没有家用充电桩的新能源车主来说还是颇为方便。

按照行业人士的说法,在北京地区,大部分新能源车用户是在回家后便对车辆进行充电,时间集中在晚上18时和次日早上11时,高峰期在晚上20时。和普通居民用电高负荷期有着85%的时间重合率。倘若维持现有的方式使用,就需要为供电网络进行扩容改造,单就北京地区而言,改造投资额将高达64亿元。

这样听起来,跟我们很多年就知晓的错峰用电似乎没有太大差异。其实最核心的差异就在,错峰用电是需要利用行政性手段进行调控,而有序充电则是利用低价、补贴等形式引导用户自行调节。

其中,用户自行调节则需要利用虚拟电厂的技术。虚拟电厂,顾名思义是虚拟的,便不是真的能产生电量。这项技术其实指的是商业楼宇、充电桩等用户的负荷调节能力。负荷调节会在电网发生负荷紧张时,由供电部门通过指令,让充电桩降低输出功率,进行削峰填谷的调节。

当下的上海,已经打造出一套虚拟电厂的体系,利用政府的市级平台、负荷集成商平台和用户作为整套系统。当需要调节时,市级平台将需求信息发送到负荷集成商,然后负荷集成商平台向手里的闲散用户资源发起邀约。

竞价投标所竞的其实是补贴价格,哪家用户的补贴价低,集成商平台便会选择哪家用户。而通过提前量技术,提高用户的反应效率。简单来说,假设虚拟发电的补贴为2元/kwh,30分钟内开始虚拟发电能获得4倍补贴,30分钟-2小时内为2.5倍补贴等等。那么,能在30分钟内根据指令调控用电量的用户,便能获得8元/kwh的补贴,如此类推。

在补贴退坡之后,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可能是车价的上浮,但其实补贴往基础建设的方向聚拢,以及进行对有序充电的补充,改善新能源车主们的用车环境,提升用车的便捷性。鉴于新能源车的特殊性,每次充电的时间并都不如燃油车般快速,因此缩减新能源车数量与充电桩数量之间的差距,有其必要性的考虑。但充电桩数量不能过度发展,利用补贴、低充电成本吸引消费者,自行调整充电的时间,由“市场的手”来进行调节,对新能源车主、对供电网络都是利大于弊。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新闻网,本文标题:《还想随时充电?》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