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朋友组起来
最满意的点:?虽然叫增程汽车,但是其实算是电动车,因为驱动方式完全靠前后两个电机驱动。只是补能形式有电池和增程器两种。既有电动车的加速体验,又不必考虑长途驾驶的补能问题。这几天因为疫情原因开的不多,动力上绝对是没的说,而且家用充也挺快的,还可以加油。空间表现没话说,三排至少能应付短途,也没有完全牺牲后备箱。车机系统丝般顺滑,和用自己手机没有什么两样。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相当好用,就是习惯了汽油车的驾驶方式,对车机的信任还需要慢慢建立。主动安全配置和辅助配置也一应俱全,基本上市面上能见到的能想到的,都配上了。隔音表现相当优秀,尤其在纯电驱动下,只能听到风噪。音响系统音效相当不错,完全不输许多贴有品牌的车载音响系统。
车刚回来的时候,板车拉过来的
最不满意的点:?车确实特别大,不是很好停车,原来停车一把进或者最多再修正一次。现在这个车至少两次才能进去。再一个就是储物空间确实少,好在这个自己淘宝买些零碎就能解决。?选车理由:?选车的时候就是追求空间要比原来车大一些(以前用的紧凑型SUV),动力要好一些(原来2.0自吸?CVT确实肉)。品牌没什么太大追求,过了那个追求品牌的年龄了(说白了就是穷)。当时看过大众途昂、福特探险者(新款后驱那个)、别克昂科旗、林肯航海家、凯迪拉克XT6、红旗HS7,最后选择了理想one。?大众途昂-空间确实是大,动力也说的过去,不过2.0T的悬架确实一般,而且大众那内饰万年都一个样,不喜欢PASS了。?福特探险者(新款后驱的)-消息早就公布了,北美也上市了,奈何国产一直动作缓慢,到我提车都没啥实质动静,无奈PASS了。?别克昂科旗-最早公布消息是新款的昂科雷,样子确实不错,整体就是XT6平台,各方面也都可以,无奈出的有点晚了,我都已经定了理想one了。?林肯航海家-关注的时候还叫MKX,当时优惠特别凶,而且5坐也满足我使用,所以改款时候特别关注,奈何改款上市没什么优惠,价格太高了,只好PASS掉。?凯迪拉克XT6-关注时间也比较早了,动力空间都满足需求,可惜刚上市优惠力度不大,价位确实不太能接受。?红旗HS7-3.0T?8AT的组合,看起来竞争力是挺大的,奈何HS7的价位远不如HS5定位那么精准,高不成低不就,弄的产品叫好不叫座,冲那价格直接PASS了。?理想One-空间、动力、使用场景、辅助驾驶,各方面都很符合我的预期,而且价格上在我考虑的车型中有绝对优势,最后就选择了它。
坐高相当高,第一排视野也相当棒
第二排调到最后,那感受就两个字“嘚瑟”。
空间:?空间也相当不错,在第三排不坐人情况下,第二排享受堪称奢华。而且第二排还是电动调节座椅,这个在同级别非常罕见,绝对享受。即使三排全坐人,应付短途出行也够用了,毕竟想要经常用三排,MPV有先天优势,SUV还是要差一些。后备箱在三排开启状态也非常给力。后备箱在第三排打开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有不错的储物能力,这个也是我当时相当看重的一点。?车内储物能力:?这个说实话确实一般。虽然车内空间挺大的,但是车内放小东西的地方确实少,车门的储物格也不算很大。不过这个淘宝自己买些零碎就能解决。倒是第三排还有杯托和充电口,这个对第三排照顾的相当不错。
第三排打开情况下的后备箱表现
前排除了无线充电就是手扶箱了,所以自己加装的两个放零碎的小格。
后排主要是老婆和孩子坐,她们经常需要放零食什么的,这个冰箱冷热两用,平时不插电还能当储物箱,非常实用
厂家没有给驾驶位配头枕,至少自己TB买一个了,贴合度不如原厂的,不过舒适度还可以
动力表现:?前面就说过理想one虽然叫增程式电动车,但本质上就是一台电动车。电动车的动力表现我就不再赘述了,相信体验过的人都有感触,那跟汽油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验。我就说说理想one调校的两个特点,一个就是平顺,真的和燃油车加速的感受很像。没有很多电动车那种一下就把你按在座椅上的感觉,而是很线性,实际上加速已经非常快了。另一个就是动能回收,很多电动车动能回收做的很强,一松开油门就有很强的拖拽感。理想one做的没有那么明显,即使在强回收模式下,也感觉不很明显,这个对于从燃油车过度过来的人会很容易适应,不过可能开惯电车的人觉得回收强度不够,不能代替刹车。?城市道路想超车太容易了,轻轻一踩很容易就超速了,所以我一般在城市环路上都直接开辅助驾驶,解放双脚。理想one的电门调校真的很像大排量自吸车那种感觉,动力充足,加速从容。很许多电动车那种突兀的加速感不太一样
这是刚提车回来第一次去加油,一共加了200多块
操控表现:?在运动模式下,整个车非常紧绷,刹车、油门都比较敏感,方向也比较沉,悬架传来的路感也比较清晰,符合一台中大型SUV的表现,而且没有那种坐船的感觉。在舒适模式下,油门稍微有些像燃油车了,不会踩出窜车的感觉,方向也特别轻,悬架也略微软了一些,不过依然是比较紧绷,很适合在城市悠悠哉哉的开。?自动泊车看到视频演示是挺不错的,不过最近没有啥机会体验,去的停车的地方都不是比较理想的停车场,没机会体验。车位识别率上还有待提升,不过这个可以通过OTA解决。?辅助驾驶太香了,最近在环路上就直接开启,一开始还需要对系统建立信心,总感觉会不会自己刹车,后面习惯就好了。车道保持能力也不错,很少修正方向,基本和老司机开车差不多。就是及时车距调到最近,依然间距比较大,在城市很容易被人加塞。?自己开的时候,刹车非常线性,不会有前端特别敏感的现象,自己开没出现过刹车点头的现象。辅助驾驶的时候刹车大多数时候也像一个老司机,刹车很温柔。就有一次车机判断与前车距离不够,报警加点刹,有点突兀,不过还能接受。
直接在车辆信息中就能调整模式,方向盘、悬架都能单独调节运动和舒适
能耗表现:?刚提车这几天各种小伙伴要体验,所以大脚电门乃至全电门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电耗比较高,最高到22度了。今天温柔驾驶了一天,立马降到了20,估计之后正常使用还能下降。车从提上到现在就加了一次油,基本没咋用到过,目前还是6.7,而且除非跑高速也能很少能用到油了。目前就充过一次电,在增程模式(剩余17%),充到满电,大概用了不到4小时,用的家用桩,算挺快的。?能加油的电动车,完全没有续航里程这个顾虑,所以基本不用关注电还够不够用。不过目前续航里程的显示方式确实不智能,听说近期会有OTA更新显示方式,期待新的方式会不会更准确一些吧。
这几天小伙伴体验,各种暴力驾驶,能耗比较高
舒适性:?基本没有什么噪音,只能听到风噪和轻微的路噪。乘坐也比较舒服,完全属于这个级别这个价位的优秀水平。座椅个人感觉坐的很舒服,而且还有通风和加热,冬天和夏天长时间驾驶也不会受罪。悬架无论在舒适模式还是运动模式,都能过滤掉大多数的细碎颠簸,同时保持一定的路感。不过调校还是属于比较硬的那种,不会有坐船的感觉。
空调功能区,还有一些其他控制,反应绝对灵敏,只是没有实体按键需要个适应过程
外观设计:?外观第一眼看很大很霸气,整体设计比较中庸,没有非常个性的外观,符合大众的审美。灯带的设计是个亮点。
正面有点像XT6,环形日行灯点亮方式很有仪式感。
侧面比较中庸,没什么个性,不过符合大多数人审美
车尾的贯穿尾灯现在就比较普遍了,不过点亮方式依然很有仪式感。
内饰设计:?内饰绝对是一大亮点,一开门四块屏幕相当震撼。科技感十足。用料也绝对豪华,能看到的地方几乎全是真皮的,而且身体能碰到地方都有软包,绝对物超所值。内置行车记录仪不能回看,期待后期OTA。屏幕从拍摄上感觉反光很严重,其实在实际使用中是稍微有一点反光,不过完全不影响正常观看。
副驾娱乐屏,目前只能看爱奇艺和听音乐,有待继续增加功能
这里能操作车辆信息、音乐和地图,和常规车机差不多
四块大屏,绝对震撼
性价比方面:?同价位对比合资车和国产车,性价比绝对优秀。内饰用料奢华,外观大气,高科技配置丰富,还有L2的辅助驾驶,还有电动车的动力感受,堪比50w的合资车型。?其他方面:?我这个车刚提回来验完车就贴了全车车衣,在我们当地1W5的价格,送了四个侧窗膜、后挡风膜、内饰膜以及24次洗车。好多人说车衣就是交智商税,我绝对至少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吧,我们单位停车场手潮的人太多了,原来车四个车门就没有一个能看的过去的,全是别人车门碰的痕迹,喷漆不值当补漆笔又有色差。?目前就发现了两个车机逻辑上的不便之处。一个是上车不能自动恢复上一次播放的多媒体,这个原来展车好像是有的,不知道为啥现在没有了,希望后期能OTA加上。第二个就是如果开启自动锁车功能,只要第一排下车,就会自动锁车,不管后排有没有人,弄得我只能暂时关掉这个功能。不过跟交付专家沟通说厂家已经计划在后续的OTA中改进这个逻辑了,期待中。
最后一长车位图镇楼,支持自主品牌就要炫耀出来,醒目红标结尾。
续航就是纯电车最核心的竞争力,这话估计没人会反对。现在500公里级续航的纯电车比比皆是,600+的也不少,但续航达到或超过700的,一只手数得完。都有哪些呢?不多不少就5台:小鹏P7,706公里,威马Maven,800公里,还没发布的领克纯电旗舰轿车,700+公里,广汽新能源还没发布的纯电SUV,750+公里,?特斯拉Roadster,1000公里。除了那台还没正式发布的领克旗舰纯电车和早就已经发售但你估计听都没听过的特斯拉Roadster外,目前续航超过700公里的只有2台。
这里面除了广汽新能源之外,另外4台车全都是轿车。也就是说目前在市面上公开亮相过的,确定了续航的所有即将量产的纯电车里,只要续航超过700公里的,大多数都是以轿车形态出现。这就很奇怪了,地球人都知道中国消费者很喜欢SUV,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SUV市场。轿车的份额在我国逐年下滑,既然如此,为什么几乎所有这些超长续航的纯电车,都是轿车而不是更受欢迎的SUV,或者是车体更大的MPV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往深了说,也很值得玩味。
难道SUV技术上做不到超高续航?
我们之所以更喜欢SUV,并不是因为这种车外观霸气,也不是因为它有什么“越野”能力(现在9成SUV压根没有通过能力),而只是因为SUV空间大,上下车方便而已,视野相对开扬而已。大空间,也成为了SUV们在攻击轿车时常用的宣传点。
但为什么现在700公里以上的纯电车几乎清一色轿车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结构上的,另一个是商业上的考量。先说结构,SUV空间大这没错,但因为车身大,SUV的悬挂,副车架之类的机械构件往往要使用强度更高,更粗壮的结构件(技术术语叫簧上质量过大),这些东西会严重侵占底盘空间,在燃油车时代,底盘上基本上没啥太大空间需求,故而SUV占用空间更大的机械构件实施起来并没有什么影响。
但纯电车时代,底盘几乎全都要让路给电池组,而续航这东西,和电池组的大小是正比关系的。SUV自己的机械构件挤占了过多空间,也就使得底盘上能给电池安家的地方远远不及簧上质量更小的轿车。所以SUV要做高续航也就只剩下一个办法,把座椅高度抬高,以容纳大电池的体型。但这立刻衍生出另一个问题:SUV的坐姿高度不能再提高了。
你有没有发现一些SUV,虽然看起来很高大,但坐到车厢里却总是感觉坐姿过高,开起来总感觉怪怪的,头顶空间也很压抑,视线也经常被挡风玻璃上沿影响,反正感觉就是很憋屈。这就是为什么SUV没办法无限制提高坐姿的原因,SUV为了保证低风阻,外观通常会设计成类似轿车的流线状,再加上SUV本身坐姿就高,现在你为了塞电池再抬高坐姿,这会让很多人一时半会很难接受,也会影响视野。
但上述这些问题在轿车上统统不存在。首先,轿车簧上质量比SUV轻得多,悬挂轮胎等构件挤占的空间小很多,也就给电池腾出更多的横向空间。其次,轿车坐姿本来就很低,加上纯电车本身底盘就比燃油轿车更低一些。因此为了塞电池,还能把坐姿抬高很多,一辆轿车把坐姿抬高到燃油SUV的水平也是没什么问题的,并不会影响到整体视野。
所以轿车天生就比SUV更适合塞下大体型电池,因此在轿车上实现超高续航,当然会比SUV实现起来简单很多。
成本的因素也很重要
你一定会质问我:不就是空间嘛,我把SUV做大一些不就得了?不一样可以塞大电池?SUV不照样可以做七八百一千的超高续航?是的,这当然可以,但您是不是没考虑到一个问题:成本。SUV这种车,哪怕同样大小,它的售价是一定会比轿车贵不少的,这是因为SUV本身成本就比轿车高。这不是纯电动车时代才有的,燃油车时代就已经如此了。同样用思域底盘的思域和CR-V,同一个配置大家可以去东本官网看看售价,那是相差好几万的,那就是SUV天然的高成本。
说回来纯电车,电池本来就很贵,纯电车的售价本来就已经比燃油车贵出一大截,现在你想在SUV上超高续航,车子就必须要放大,这多出来的成本您觉得最后会不会反映在定价上呢?在纯电车目前还不是市场主流的现状下,在纯电车目前还被插混打压的现状下,贸贸然推出一辆比轿车版贵得多的纯电超高续航SUV,买单的人又会有多少呢?
所以目前看来这个问题没法解决,SUV的高成本是没办法解决的,电池价格的高昂也没法解决,SUV本身的结构问题你也不可能推翻。所以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SUV车型仍然还是每个纯电车企走量的主力,但长续航的车款,一定会由轿车实现。至于MPV?那个就别想了,燃油MPV目前在我国还都是个小众市场,纯电MPV的市场,更是没必要在现阶段去做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