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讯? 日前,从官方渠道获悉,重庆市发布《重庆市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及到2025年全市要建成充电桩超过24万个,新建小区将全部覆盖。
重庆表示到2025年底,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网络服务效率、技术能力、覆盖率在西部地区达到领先水平。建成充电桩超过24万个,新建小区充电桩覆盖率达到100%,中心城区具备条件的公共车位实现充电桩全覆盖,超快充网络、换电网络寻站半径原则上不超过5公里,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电桩全覆盖,
此外未来还将加快充换电网络规划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补齐区县、乡镇(街道)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实现充换电站“区县全覆盖”、充电桩“高速公路服务区、乡镇(街道)全覆盖”,具体如下:
一、发展趋势和现状
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充电站、换电站、加氢站数量快速增长,行业技术不断提升,超级快充技术向480kW以上大功率、800V以上高压方向发展,开展基于分时电价和云管理充放电功能的车网互动(V2G),有序用户充电策略,实现电网负荷“削峰填谷”;标准体系逐步完备,动力电池回收更加规范、储运更加安全、再利用更加高效,蜂窝车联网(C—V2X)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实现多场景规模化示范布设;产业生态稳步形成,车电分离模式从技术研究向商业化应用转化,商业金融模式不断探索创新,综合能源站成为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方向,充储泊服务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高精度地图在无人驾驶领域深度应用,持续迭代完善。
重庆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基础较好,全市现有充电设施建设企业270家,已累计建成充电站2407座、换电站80座、充电桩8.8万个,具备良好的充换电网络服务能力。成功创建国家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示范城市,规模化推广公共领域换电车辆运营。建成石渝高速公路双向128公里车路协同示范道路和近百公里城市示范道路,累计布设路侧单元526套。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率达90%,开通成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示范线路。建成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监测平台、新型数字交通物联网大数据服务平台。下一步,要根据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网络布局、建立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做好支撑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底,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网络服务效率、技术能力、覆盖率在西部地区达到领先水平。建成充电桩超过24万个,新建小区充电桩覆盖率达到100%,中心城区具备条件的公共车位实现充电桩全覆盖,超快充网络、换电网络寻站半径原则上不超过5公里,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电桩全覆盖,其中,超级充电桩覆盖率超过20%,加氢站满足车辆运行需求,充换储综合能源站广泛推广;培育1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头部企业,建成国家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科研及产业化平台;率先建成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三网”融合应用平台;建设车路协同道路超过1000公里,新增智能网联路测设施超过1200个,累计启动超过500公里智慧高速公路建设。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充换电网络规划布局。根据重庆市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电网、路网规划,制定充电站、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布点规划。加快开展中心城区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车、中型卡车、重型卡车等运营类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用地规划,对充(换)电设施建设用地予以保障。补齐区县、乡镇(街道)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实现充换电站“区县全覆盖”、充电桩“高速公路服务区、乡镇(街道)全覆盖”。〔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交通局、市国资委、市城市管理局、重庆高速集团、国网市电力公司,有关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政府〕
2.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建成覆盖公交站、火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等交通重点区域的充换电储能基础设施网络,充分利用已有场地资源进行充换储一体化能源站建设。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鼓励充电运营企业开展居住社区充电设施“统建统营”,实施智能有序充电。(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国资委、国网市电力公司,有关区县政府)
3.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完善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监测平台,推进车辆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在线监测、故障预警,有效提升安全监管智能化水平。加强平台数据应用与商业化运营,打造具备聚合充电、充电导航、状态查询、充电预约、停车引导等公共服务功能的移动端应用。强化数据治理措施,健全数据安全体系,确保平台数据安全。(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大数据发展局、市国资委、国网市电力公司)
4.加速推进新技术应用。加快液冷大功率充电技术规模化应用,推进新建大功率高压充电设施,结合功率智能柔性分配技术,开展存量充电设施升级改造。率先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共充电场站、加油加气站建成一批480kW及以上大功率充电桩,适度超前布局大功率高压超快充服务网络。加强车桩两侧协同创新,推动超充技术由中高端车型向低端车型应用。(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交通局、国网市电力公司)
5.加快氢能网络建设。充分利用长寿区、潼南区等地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的优势,稳步推进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设施设备建设。支持两江新区、九龙坡区等重点区县,在园区、港口等示范区域布局建设加氢站。持续推进成渝氢走廊建设,在渝蓉高速公路等沿线率先布局加氢站,支持氢能源行业企业联合相关物流企业,不断提升成渝城际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示范运营规模。(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交通局、重庆高速集团,有关区县政府)
6.推进“三网”融合互通。推动能源与交通领域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协同建设和高效运营,在数字交通物联网大数据服务平台、中心城区智慧停车管理平台的交通数据资源基础上,融合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监测平台相关数据,实现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融合发展,形成广泛互联、开放共享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体系。(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国网市电力公司)
(二)加快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道路信息化改造。积极开展智能路网改造,加快C—V2X路侧单元等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道路通信设施、视频监控设备、交通信号灯等智能互联,满足复杂条件下车路协同运行需要。持续拓展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覆盖范围,分步建设园区级、城市级规模化车联网基础设施网络,支撑智慧交通体系和智慧城市建设。(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有关区县政府)
2.提升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水平。深化川渝协同协作,共同推进成渝高速公路扩能、遂渝高速公路扩能等智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持续提升成渝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水平,加快建成一批类型丰富、实用性高的高速公路应用场景,实现隧道无线定位、急坡弯道路侧感知预警等特色应用,提升高速公路通行安全及运行效率。(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经济信息委、市公安局、重庆高速集团)
3.建设高精度地图基础数据平台。基于重庆山地城市地形地貌特征,鼓励具备相关资质的企业建设动态高精度地图基础数据平台,整合地图服务商、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基础设施供应商、科研院所以及交通管理部门数据资源,推动北斗高精度定位、多源辅助定位及相关新型定位定姿技术的深度融合。强化地图基础数据平台安全监管,保障数据平台安全可控。(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大数据发展局)
4.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西部(重庆)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集算法开发、服务支持、运营保障、资源配置于一体的高性能算力资源集聚高地,加快建设国家级算力枢纽,构建高水平算力调度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算力支撑,为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大规模算力服务。(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发展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有关区县政府)
(三)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
1.推动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支持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加强电池无损检测、自动化拆解技术研发,提升电池循环利用拆解重组效率。积极拓展废旧动力电池应用场景,创新梯次利用商业模式。推进新一代电池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在本地就近实现废旧动力电池规范回收、安全储运、绿色高值利用,力争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池回收、储运、利用一体化产业高地。(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委)
2.加强电池回收评价与质量监管。整合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各方资源,探索建立动力电池评价监管体系,推动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平台,对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使用、回收、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等环节的产品信息、物质流向、责任主体等进行全流程管理。(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委、市生态环境局)
(四)优化服务保障体系。
1.推进“充储泊”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充储泊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充储泊、车网互动试点示范应用。运用移动充电桩、充电机器人等新型设备,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智慧停车系统数据,推动智能化停车与充电服务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健全充储电价支撑政策,探索开展V2G商业化示范应用,充分发挥电动汽车规模化、分散式储能优势,建立电动汽车储能池,平衡电力系统峰谷负荷。依托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充换电站建设用户侧储能项目,提升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能力。(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市能源局、国网市电力公司)
2.研究编制技术标准。鼓励充换电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和高等院校等研判发展趋势,积极研究编制充换储技术标准。推进大功率高压充电标准制定,修订充电接口相关标准,组织行业进行样品开发和测试验证。探索建立统一的换电标准,提升换电模式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充分利用储能设施在能源领域应用经验,建立涵盖储能系统与充换电设备及其应用的储能标准体系。(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市场监管局)
3.提升检测服务能力。围绕车检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目标,持续推进车检制度改革。加快检验机构布局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支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提升电动汽车充换储设备及设施检测认证能力,为充换储网络稳定运行、电网有序调峰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充换储设备及设施的安全性和能效水平。(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委、市能源局,有关区县政府)
4.完善安全监管体系。严格落实汽车、电池和充换电基础设施生产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环节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充换储设施安全验收、年度安全检查及退出机制,制定场站安全审核地方标准。采用政府监督、企业负责的方式,完善数据安全与信息隐私安全保护。(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应急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国网市电力公司,有关区县政府)
5.打造后市场服务体系。鼓励运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对电池租赁业务进行有效管理。引导汽车企业围绕汽车金融保险、电池保险、汽车维保、汽车后装、汽车电池全生命周期服务等领域,打造便捷高效、体验舒适的后市场服务体系。支持企业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促进汽车后市场价值链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委、市商务委、市金融监管局、重庆银保监局)
易车App提供销量、热度、点评、降价、新能源、实测、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单数据。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以后回望这一天,别克 ELECTRA E5的定价或将成为合资纯电定价策略改变的‘转折点’。”说这话的背景是,4月13日,别克Electra E5在武汉奥特能以低至20.89万元的入门价格发布上市。
一款车长将近4.9米、轴距超过2.9米的中大型合资SUV,以一个出人意料的低价格躬身入市,汇入新能源竞争的“红海”,这就不单单是“油电同价”的趋势问题了。
实际上,能让合资主流SUV如此放下身段,背景当然是中国自主品牌实力的快速崛起,已经到了让合资品牌“惊掉下巴”的程度。就拿这次上海车展亮相的长安旗下深蓝S7来说,从其纯电中型SUV定位而言,已经完全进入20万元级别燃油SUV主销市场阵地,这场“悬崖之上”的关键之战正式开始。
这当然也是深蓝S7吹响中国品牌重构20万元级新能源SUV市场格局的号角,为中国品牌赢得胜利的冲锋陷阵之旅。而像别克E5这样的合资主流产品就算放下身段,想再重新定义价值标准,可能也无法如愿。
当然,一个成熟的市场到最后绝对会进入到规模的竞争、成本的竞争。所以,年初特斯拉降价开启“价格战”,经过“蝴蝶效应”般的发酵,已经波及到汽车行业的毛细血管,2023年也注定成为汽车行业史上“最卷的一年”。在此背景下,企业实力的血拼成为今年的主基调。
数字科技,重构深蓝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那么,继“电轿四小龙”之一的深蓝SL03亮剑之后,上海车展亮相的长安品牌旗下的深蓝S7,究竟有着怎样的让合资品牌竞品们胆寒的实力呢?
一句话,在上海车展的这场盛大发布中,作为深蓝品牌下的两款主力车型之一,定位“超感驾趣电动SUV”的深蓝S7,为用户带来了“超感悬浮舱、移动私人影院、舒享专属席、森林第二家”这“四大超感使用场景”。
最核心的,是深蓝S7基于行业领先的EPA1全电数字平台打造。长安集团这几年越来越自信,就是基于技术研发的不断投入这个秘诀。而EPA平台早在2017年就开始酝酿,“五年磨一剑,成就1全4高。”高效率、高性能、高智能、高安全的全电数字平台,最终成就了深蓝S7和深蓝SL03这两款产品。
EPA平台有三个版本,2020年下半年实现了EPA0,而现在深蓝S7基于的是EPA1,对应紧凑型到B级以及衍生车型,与深蓝SL03同平台,错位竞争Model Y。而EPA2平台后来和华为合作,就是今天阿维塔的CHN平台。
而搭载新一代“原力超集电驱”的深蓝S7,作为市场上稀缺的纯电+后驱型产品,在诸葛智能和智能座舱的技术加持下,“四大超感使用场景”的应用更加贴心。比如,再通过前排的双零重力按摩座椅及副驾超感智慧屏两个点,以及前排双层隔音玻璃带来的良好静谧性,最后达到了太空失重般的“超感悬浮舱”体验。
“移动私人影院”,当然是指15.6英寸中控向日葵屏,由于支持左右最大各15°旋转,搭配DEEPAL 14扬声器,可随心安排移动观影、休闲K歌、欢乐游戏等娱乐活动。而且,深蓝S7取消了液晶仪表盘,以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取而代之,具体尺寸未知,具体功能未知。这个配置,是很多新能源车型上都不曾装备的。
同时,由于座舱趋向特斯拉那样的智能化,副驾超感智慧屏可以联动数字座舱,并以沉浸式视听体验,塑造了“舒享专属席”。再其次,1.9㎡超大全景天幕与完备的露营装备后市场生态,可以为全家出行带来一室一厅般的露营新体验,“森林第二家”可谓名副其实。
而深蓝S7 还有着普及“全域出行”的雄心壮志,并为用户提供纯电、增程、氢燃料三种动力体验。其中,纯电版提供520/620km(CLTC)双里程选择,零百加速低至6.7s,CLTC电耗低至14.2kWh/100km。
另外,深蓝SL03增程版的热卖,也让我们见识到它的魅力。同样,深蓝S7增程版CLTC标准下馈电油耗低至4.95L/100km,纯电续航200km,综合续航可达1120km,真正做到“市区纯电,长途电混”。
实际上,深蓝S7还有非常多的技术细节,包括业内领先的半固态电池、iBC数字电池管家等等,无法在这里一一拆解。“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深厚的技术积累,让深蓝S7一出道,就自带光环。
比如,本次车展中深蓝汽车发布的三大重磅技术,原力超集电驱(800V高压)、氢燃料电池系统、高比能半固态电池再次迎来全新突破。其中,搭载800V高压、油冷、SiC碳化硅的原力超集电驱,基于下一代超高效率增程专属发动机打造的原力智能增程已经完成设计冻结,产业化有序推进。
而半固态电池已启动路试,车展现场展示了搭载半固态电池的深蓝SL03车型,全固态电池也已经启动材料和扣电级测试。此外功率密度提升一倍、成本降低一半的下一代自主氢燃料动力系统正在开发中。
这也是车展首次亮相的深蓝汽车,强大的技术背景所在。当然,也正因为竞争的区域是合资品牌最后的阵地,深蓝品牌也没有了退路,可谓背水一战。
肩负时代使命
实际上,技术深蓝一直在不断挑战巅峰。所谓“气度决定高度,格局决定未来,速度决定成败”,这是深蓝汽车决战未来的核心逻辑所在。
并且,有人问过一个问题,深蓝品牌现在以及将来会是什么样的品牌?深蓝汽车CEO邓承浩给出的答案是,“世界一线电动汽车品牌”,深蓝汽车的品牌雄心不言自明。
深蓝汽车用数字科技重构出行未来的蓝图,也是正在发生的现实。正如深蓝汽车CEO邓承浩所说:“电动汽车时代,中国技术先发、产品先发、产业先发、市场先发,孕育了打造世界一流电动汽车品牌的机遇窗口,深蓝汽车肩负着时代使命而诞生。”
当然,对于技术的力量,规划至2025年投入800亿做新能源研发的深蓝汽车的母公司长安汽车非常明白。长安汽车一直以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控为目标,现掌握400余项核心技术、三电核心专利1000余项。到2025年,还将新增500项核心技术、3000项核心专利。
深厚积累之下,不光有原力超集电驱(800V高压)、氢燃料电池系统、高比能半固态电池等技术,为应对智能化的未来,长安汽车还赋能深蓝品牌“诸葛智能”,也将为用户带来“诸葛交互、诸葛智驾、诸葛生态”三大核心体验。
交互方面,诸葛智能采用的是视觉识别引擎与语音识别引擎协同,能精准判断用户的真实动机,可最大限度减少误触发的可能。
而在方言识别方面,诸葛智能每个语种经过超过1000万条语音的训练量,可以达到95%的判断准确率。而且,用户可以实现“五感官交互”智能情境推荐,不仅有听觉,还能实现视觉、触觉、嗅觉、温感等5种感官同时交互。
“诸葛”如此智能的背后,依托的是长安汽车行业领先的数据平台和算力平台。据悉,当前长安车云平台的接入车辆能力,可达1000万辆。云端大数据存储处理能力超过55PB,GPU算力共45 PFLOPS,日均处理数据可以达到100亿条。
同时,在诸葛智驾领域,基于安全、效率、舒适、连续、进化的底层原则,长安汽车构建诸葛智驾在行车、泊车、安全三大场景下的936核心技能,推出无忧领航、轻松巡航、放心泊车、安心护航四大服务,赋能用户轻松、愉悦的驾乘体验,实现全时陪驾、分时代驾等使用场景。
就像前面说到的,深蓝汽车肩负着从尝鲜大众到普及大众发展阶段,普及智能电动化时代的历史使命。而普及时代,除了技术,还需要有速度。
说到“深蓝速度”,不得不说,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深蓝SL03产品上市仅1个月,开设订单中心就达到450家,截止目前订单中心已增至570家,覆盖全国218个城市,占乘用车整体市场容量的93%,核心、次核心商圈覆盖率89%,未来将建成超600家深蓝空间、超600家维保中心。
从品牌成长的速度来说,深蓝SL03上市当日,即空降各大媒体日均关注度榜首;S7亮相当日,再次霸占前列。
深蓝汽车首款战略车型深蓝SL03于2022年7月25日上市,在公布售价33分钟后订单便破万,这一速度打破行业订单最快“破万”记录,实现首发即爆款。深蓝SL03产品上市后36天即实现全国大规模量产交付,打破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快交付记录。
此外,深蓝汽车以“线上线下融合、直通直联、直收车款、价格一致”的全新营销服务模式,为用户带来了品牌直连、全链路透明、便捷服务三大价值。
这样的订单速度、产品交付速度、交付破万速度和全新模式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价值+技术+速度的奔向“世界一线”的新能源品牌。
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变革的深度推进,汽车产业的变革将呈现加速度式的前进。就像这次上海车展所预示的,乌卡时代过去,BANI时代Brittle(脆弱的)、Anxious(焦虑的)、Nonlionear(非线性的)、Incomprehensible(费解的)首字母大写到来。
在这场变革中,深蓝汽车不仅意识到了这场变革,也在长安汽车由传统的汽车制造商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过程中,坚定无比地以“先锋”的姿态和“科技”的品牌基因,领创着“创新重构、万物互联、体验随心、低碳生活”的品牌价值。
“试看今日域中,竟是谁家天下?”今年年中,深蓝汽车将重磅发布深蓝汽车战略,并上市这款战略车型深蓝S7。深蓝S7在20万元级别SUV市场中能有怎样的表现,格局将发生怎样的改变,还是让人有点小激动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