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来出行!新能源车企的合作模式

探索未来出行!新能源车企的合作模式

3838px 2025-04-10 汽车 30 次浏览 0个评论

由于近一两年汽车市场下行,加上“新四化”到来所带来的巨大变革和面临的巨大挑战,车企的利润也在不断下滑,想以一己之力完成所有投资布局,独享研发成果已经逐渐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这也让车企们开始自觉自愿寻求“同盟”,互利共赢。

探索未来出行!新能源车企的合作模式

继去年年底上汽与广汽正式宣布战略合作后,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央企继2019年T3出行平台上线后又有了新动作。2020年1月17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长安汽车、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南京江宁经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同发起设立T3科技平台公司,注册资本160亿元。

其中,一汽出资40亿元,持股比例25%;东风出资40亿元,持股比例25%;兵装集团出资35亿元,持股比例21.875%;长安汽车出资5亿元,持股比例3.125%;江宁经开科技出资40亿元,持股比例25%。T3科技平台公司主要将通过自主研发与投资并购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电动平台及先进底盘控制、氢燃料动力、智能驾驶及中央计算三大领域技术。显然,这家公司旨在聚焦于新能源以及自动驾驶方面,并将对T3出行公司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撑,这也意味着国内出行领域竞争将再度升级。

其实,自2017年8月开始,一汽、东风和长安便多次传出合并传言,一直未果。但三方此前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规定,三方将在前瞻共性技术创新、汽车全价值链运营、联合出海“走出去”、新商业模式等四大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T3出行便是其中一个重要计划。截至目前,T3出行的车辆已进入了南京、武汉、重庆、杭州、长春、广州六座城市,累计投入的新能源车辆超过15000辆。从规模来看,T3出行目前无法和滴滴出行这样的巨头抗衡,但在车辆采购和政府关系上,T3出行则具有更多的优势,未来或将打破目前滴滴出行一家独大的格局。目前,T3出行,基本采用的是长安旗下的新能源车型,而东风和一汽在这方面并不具备车型优势。

在2019年车市下行的阶段,车企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共享出行领域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将自家产品投入进去,不但可以消化库存,也能为未来出行市场奠定基础。面对“共享出行”领域的红利,国内外的车企都在不断探索出行领域成功的可能性。比如,宝马与长城成立“光束汽车合资公司”生产电动MINI,比如,吉利与奔驰合资成立“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电动smart等等,这些都是为了未来出行领域进行的战略布局。

就共享汽车发展前景而言,中国无疑堪称全球最具潜力和最具规模的市场,但客户对于数据隐私和用车安全性以及共享出行领域在国内的不成熟,导致了“共享出行”是风口,也是风险。在传统车企中,戴姆勒在共享出行领域的布局是最早的。2008年,戴姆勒成立了Car2Go,入局分时租赁业务。2016年4月,Car2go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因为计价方式贵、车型投放少、用户停车难等问题,运营两年后,便黯然退出了中国市场。当然,退出中国市场,也跟我国国情和人民大众接受程度有着直接关系。

贝恩咨询公司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出行市场交易总额在2021年仅能缓和增至600亿美元,低于曾经预计将在2020年达到720亿美元的愿景。目前国内最大的出行公司-滴滴出行,虽然未透露2019年的财务报表,但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表示,2019年确实是滴滴低谷的一年。据悉,滴滴在2017年年底一轮40亿美金融资中,估值达到560亿;但据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数据,截至2019年6月30日,滴滴估值为516亿美元。以此计算,滴滴估值目前较2017年底缩水44亿美元。也有数据表明,2018年滴滴亏损达109亿。

短期不能盈利,甚至会亏损巨大,似乎已经成为目前这个行业内的共识。然而,截至2019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4.2亿人。预计十年后中国将形成6-7亿有驾照而无车的人群,市场需求与空间十分巨大,势必将吸引更多的车企以及新势力造车和互联网企业进入,出行领域的竞争将继续扩大。

全球著名独立咨询机构罗兰贝格提到:大多数分时租赁企业尚未实现盈利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而在共享汽车造车、采买车成本过高,没有强大的资本支撑很难做到大规模的投放的前提下,盈利则成为更佳艰难的事情。显然,靠烧钱来维持客户粘度的商业模式并不可取。

共享汽车出行重资本、重运营、重营销、重技术的产业本质,决定着参与的企业想要实现良性运营,就必须具备线上平台、线下运营、资源整合、资金实力的四大要素。对于当下的共享汽车产业而言,仍然处于黎明前的黑暗。通过整合外部资源,抱团取暖,合作共赢更利于聚势发展,分摊风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之家?行业]?2020年11月11日,滴滴自动驾驶与北汽集团合作推出的新一代L4级自动驾驶车,首次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亮相,并提供试乘体验。这是一款基于BEIJING-EU7改装的L4级自动驾驶车辆,由北汽集团与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合作研发。该车搭载了领先的自动驾驶软硬件解决方案。

参会人员可以通过滴滴App在会场中叫车体验。未来,北汽集团和滴滴自动驾驶也将探讨这款L4级自动驾驶车的更大范围落地和运营的可能性。

2020年6月,滴滴自动驾驶与北汽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继续在自动驾驶领域合作,发挥各自在整车设计及制造、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和制造优势,共同探索前装量产和商业化运营模式,加速实现L4级自动驾驶落地。

不仅是北汽,滴滴自2016年投入自动驾驶研发以来,已经与多个车企合作推出自动驾驶车。2020年6月27日,滴滴自动驾驶在上海面向公众开放预约试乘体验。此次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提供接驳试乘,是滴滴自动驾驶与北汽集团合作的车型首次公开亮相。

2018年,滴滴与31家汽车厂商、零配件供应商等联合成立“洪流联盟”,北汽集团也是滴滴在洪流联盟的合作伙伴之一。洪流联盟与汽车全产业链合作,搭建汽车运营商平台,推进交通出行新能源化、智能化、共享化的产业发展,协力建设面向未来出行用户与车主的服务平台。

编辑总结:

滴滴自2016年开始组建研发团队,目前中美两地已有超过400人。2019年8月,滴滴正式宣布将旗下自动驾驶部门升级成一个独立的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截至目前,滴滴已获得北京、上海、苏州、美国加州等地路测资格,并在去年9月获得上海颁发的首批载人示范应用牌照。相比于整车制造企业,滴滴在大数据方面拥有更多优势,其与车企的合作能够带来“1+1>2”的效果。(文/汽车之家?翁萌)

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新闻网,本文标题:《探索未来出行!新能源车企的合作模式》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