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买车怎么做才不会踩雷呢?
第一:深入了解出行需求
首先从购车的用途上进行分析,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汽车主要是谁来开?自己是手动挡还是自动挡,对动力性能是不是有需求?
汽车要经常跑高速吗?
家里方不方便安装充电桩?买车有没有牌照限制?
家里几口人?出行时,一般是几位家庭成员?对汽车的空间要求?
自己的驾驶技巧如何?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有没有要求?
可以基于以上问题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车辆。
例如,如果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日常出行,性价比高的经济实惠型的车辆即可。
如果家里方便安装充电桩,可以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
如果家庭成员较多,紧凑型轿车因为空间有限,可能不是很合适,5座,7坐SUV可能是潜在的一个需求。
对起步性能要求高的,可以考虑新能源汽车,混动汽车,或者排量高的燃油车,对经济性能要求高的可以考虑小排量汽车等。
第二: 选择车型和品牌
购买汽车时,不要盲目崇拜各种奢侈型的高端品牌,更不会头脑发热地作出超出自己经济实力的选择。
虽然支付宝花呗、银行贷款、信用卡分期这些方式提升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如果在不能确定自己还得起车贷款之后的各种车辆保养上保险的费用的话。建议买车的费用不要超过个人年收入的40%或者家庭年总收入的30%。
因此考虑汽车时,需要根据自己第一点评估的需求选择对应车型。
首先确定自己的需求是轿车还是SUV或者MPV,选好后,可以通过汽车之家,懂车帝等查询对应车型的销量情况。
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以从销量比较高的车型中选择5款左右车型,可以线上看下主要车型的优点和缺点,做下充分了解
这一步,是确定好自己的潜在汽车购买需求池,当然也可以多考虑一些,比如8台左右,建议选的车型数量不要太多,不然可能会让自己挑花了眼,陷入选择困难。
第三: 试驾对比
有自己的潜在购买汽车需求后,可以选择自己有空的时间到店进行预约试驾,亲身感受下车辆的状态。
主要有几点:第一点外观是不是自己的菜,比较外观是车的颜面。第二点驾驶体验。不同的动力总成对应的动力操纵性能可以在试驾时明显地感受到。举个例子,比如CVT变速箱的汽车一般起步较慢,但是因为是无极变速,提速平稳,不会出现换挡的顿挫感,适合家用。
AT自动变速器一般提速较快,动力来的相对也较好,缺点是系统比较复杂,一般成本较高,对应车型价格较高。
DCT变速箱换挡动力无中断,但是如果汽车匹配不好的情况下,往往在前期升档时会有顿挫感。
新能源汽车提速很快,有明显推背感,但速度超过100 公里每小时候速度也不再是优势。
第三点需要关注底盘。简单来说就是减震性能以及驾驶时噪声,这跟驾驶的舒适性直接相关。
第四:车型确定
通过试驾感受,以及咨询之前车主等使用情况,包括从油耗以及后续保养的经济性上考虑,最终可以从自己的选车池里选择对应的自己喜欢的车辆。
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选车过程中切忌头脑发热!!有研究表明,现在35岁以下年轻消费者是购车群体的主力军,这些年轻人买车不会再像老一辈人那样太过重视空间油耗还有可不可靠,长得好看,买!配置高,买!有个性,买!这是年轻消费者买车的普遍规律。
殊不知买回去以后才发现质量不行老是坏,油耗高得离谱不敢开,坐人坐不下装东西装不来。
还有的就是过分追求豪华品牌,因为对他们而言,车辆配置的好坏高低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天真地以为租个保时捷人家会以为你是大老板,贷款买个雅阁人家会觉得你过得很好,全款买个小飞度人家会以为你混得很一般,这就造成了大家都有追求豪华品牌的心理。
其实买车最好还是选择与个人实力相衬的品牌车型,因为车的本质就是代步工具,是减轻人负担的,如果本末倒置那么只会徒增自己难受。
第五: 购买与合同签订
后续流程就是到4s店进行价格沟通,涉及价格这边也可以参考已经购买车主的购买价格,一般相差不大。
重点是自己需要准备充分,对于不需要的花费,需要和4s销售人员协商,基本都是可以争取下优惠。
值得注意的是,在买车过程当中千万不要一昧地被销售带着走,所以在买车的时候要事先做好车型、政策等方面的了解,最好带上一两个懂车的朋友一起。
签订买车合同时,要明确预订汽车的品牌、汽车标识号码、汽车代码等汽车本身应有的要素,尤其是汽车代码与汽车标识号码同时写明,防止汽车经销商掉包。
消费者签约时,要特别注意经销商合同责任的细节,如交车方式、地点、时间、保养、维修等售后服务,免费保养以时间计,还是以里程计,交车时间违约后,双方责任是否对等等。确认销售方的盖章名称与购车合同、发票上的名称,三者必须保持一致。如果出现了不一致,即使诉讼由于诉讼主体不明,对消费者而言非常不利。
另外附带一个小tips:
1.在副驾车门铭牌上,有车辆的出厂日期,国产车不能超过三个月,进口车不能超过六个月哦,否则就有可能是库存车哦。
2.车主们记得检查轮胎的生产日期,最后两个代表轮胎的生产年份,前两个代表轮胎的生产周数。
3.检查玻璃标志,是不是和原厂一致,生产日期不晚于整个工厂的日期,数字代表年份,点代表月份,点在前面用7减,点在后面13减。如果四个玻璃标识都不一样,有可能是事故车。
4.车辆公里数,最好就不超过五十公里,检查排气筒内壁,有没有发黑的痕迹,如果明显发黑,说明是试驾车。
5.顺光逆光检查,车漆有没有划痕,小坑补漆要平整。
6.随车必须带三角警示牌,发票车辆合格证,使用说明书保修手册,一个都不能少。
7.我们要确定新车是才到的,是不是这家店的库存车,因为有很多4S店,因为车主急于买车,而且店里没有这种型号,所以经常会转让来自另一家4S店的车过来了,质量很难说。
要看车的轮胎和车的车身油漆是不完整的,因为现在有大型的4S店提供测试机会,很多人会尝试开车,那么你必须看看你的车是不是试驾车,必须注意这一点。
当以上的看车验车工作做好后,就开始进入到接下来的提车步骤了,相信有不少的朋友因为不懂车所以提车验车的时候都很马虎,其实验车并不难,每一台新车都会有一份PDI检查单,这是新车交车之前由4S店员工进行的检查。
可以对着PDI检查单一项一项进行检查,遇到不懂的就问销售千万不要怕。而且提车的时候还可以要求升高车辆检查底盘,此时要着重看有没有漏油漏水的情况,还要看底盘部件有没有生锈的情况。
回答这个问题,咱需要有个理性、严谨的思路。比如说日产口碑好,很多人都觉得日系三杰都开不坏,日产皮实耐操省油。而事实是,日产的发动机甚至都跟不上国产一线的脚步了,2.0L自吸的动力还不如一些好的1.5T。省油也只能靠减重来实现,像是奇骏,尾门都换成了塑料的了。另外,CVT变速箱的故障率也奇高,有维修人员说,暴力驾驶十万公里左右必出问题,哪怕不暴力驾驶,15万公里故障率也极高,中国质量新闻网记者随机调查了两家日产4S店,两家店13个月因为变速箱索赔更换的就有51例,算下来平均一家店一个月换两个。这就是口碑好,但是质量不好的典型反例。
另外,品牌故障率也是一个伪命题。我用传祺来举例子,传祺GS4,最近一年所有SUV车型中投诉排第二,仅次于大众探岳。可是传祺的车不能买吗?也不见得。我们细研究会发现,传祺绝大部分投诉都集中在17年以前,而且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广汽菲亚特的干式双离合上,而且那时候传祺还没有自己的发动机,用的还是三菱的。而现在新款GS4,发动机是自主研发第三代了,热效率超过40%,媲美本田地球梦,变速箱也改用爱信的6AT了,即便是双离合也改用了湿式双离合。投诉率大幅度下降。
一个品牌,十年前很差,五年前一般,最近三年突飞猛进,你对这个品牌的印象停留在那一年?其实这个品牌叫国产。
我们用质量来替代口碑、故障率低,接下里咱说:
国产品牌哪个质量最可靠?最理智客观的答案是不知道。
说十年前的老款其实对现在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而新车会不会有问题需要时间来检验。我一说车如何,有人总会留言:我买的XX开三年了,4万公里什么事都没有!其实汽车这玩意,4万公里基本上还算新车,机械磨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要没有质量或者设计缺陷,开十万公里问题都不大。都说猎豹CS10质量差,投诉高,我表哥就是CS10,我也开过,三年多,就是油耗高一些而已,百公里13个油,起步肉,刹车软。但是说质量,它也没坏啊,基本上买来时候什么样现在就什么样。
那我们如何来定义质量?咱不知道,可是厂家知道。我们看厂家对这车有没有信心。所以我会从两方面来分析,第一是厂家质保,第二看厂家实力。
从技术实力的角度,我把国产品牌分成三线,一线是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城、红旗,二线则是长安、广汽、上汽、一汽等等,三线就只能算其他了。三线里未必没有好车,品牌也未见得差,但是恕我水平有限,未必了解得那么全面。我认为二线基本上代表了同价位的合资水平,一线则普遍要优于合资。
一、红旗我把一汽这个车企算作二线,但是红旗这个品牌单拿出来,放在了一线里。是因为这个品牌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所以不可能出问题,也不允许出问题!
一汽可以造不好车,可是你叫红旗这个名字,你必须造好,必须竭尽全力。这个品牌也是国家斥巨资打造的,可以说是厚积薄发。不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包括V12、V8都研发出来了。而且一出生就走高端豪华路线。红旗,本来自带高端血统,这是中国人印在骨子里的。
它是没道理出质量问题的,叫红旗的名字,我不信他敢在用料上偷工减料,而技术层面,哪怕他不是最高端的,但是做到可靠还是没问题的。而且最关键的是:红旗旗下所有车型,首任车主终身保!不限里程,不限年限!
终身质保,你说他质量可靠不可靠?即便有了问题,你作为消费者无需承担任何风险。
除了红旗之外,还要推荐奔腾T99,它也是奔腾旗下唯一一款终身质保的车型。
二、奇瑞(星途、捷途)奇瑞是国内第一家正向研发的车企,中国芯发动机一度领跑全国。虽然目前仍旧靠1.6T+双离合一套动力匹配来打天下,但是对于家用车来讲,这套动力组合十分能打,也非常耐用。你看日系三杰,2.0L+CVT的动力总成吃了多少年?大众靠EA211+DSG造了多少款车。和这些合资车企比,奇瑞并不弱。
早年奇瑞、吉利的一些低端车型普遍曝出车身生锈的问题。其实大家想一想,想让钢材不生锈,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很难吗?家里的不锈钢家具,锅碗瓢盆都不生锈,汽车难道做不到?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成本问题。早年第一是工艺不行,这一点咱得承认。其次就是成本压缩的问题,和合资车只能打价格战,那就能省钱的地方就省。其实你新车买回来,哪怕只是十万元以下的经济车型,喷一层底盘装甲,生锈问题都能极大程度的避免。
不是国产车生锈,合资车生锈的也不少,其实应该这么说:低价车生锈。只要肯出成本,生锈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
我为什么推崇奇瑞?奇瑞分出了两个子品牌,捷途和星途,其中捷途汽车走的是低价路线,不过整车保10年20万公里,就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奇瑞对旗下车型的自信。虽然星途质保时间没那么长,但是作为更高端的品牌,你觉得质量会不如捷途吗?
其实这里面也挺有意思。大家想想,为什么走低端路线的捷途保10年,而走高端的星途只保3年10万公里?其实这和丰田耐用的套路是一样的。丰田为什么耐用,开不坏啊?它有什么可坏的?配置低啊,就三大件加个壳子,越是简单的机械越不容易坏,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你增加一个星空顶,看着好看,回头也增加了出问题的概率。人家低端车反而不坏,因为没有。
低端的捷途可以保10年20万公里,我有理由推定奇瑞、星途至少三大件的可靠性不低于捷途,你同意吗?
三、吉利(领克)收购了沃尔沃之后的吉利的确发生了质变。之前我觉得吉利从福特手里买的沃尔沃,并没有拿到核心技术,而且沃尔沃除了安全性方面,三大件技术也没有特别出色。不过事实证明,两者的确激发出了化学反应。吉利并没有直接把沃尔沃的东西拿过来自己用,否则只会毁掉沃尔沃。李书福先让一批吉利的核心成员去了沃尔沃,然后又让沃尔沃的一部分核心成员来吉利,从设计理念到品质把控,这样吉利的企业文化也随之得到了一次提升。双方诞下的子品牌领克就是很好的例子。
以前发动机是吉利的短板,那个1.8T动力差油耗高,好在吉利的装配工艺和NVH做的都不错,像是博越,也能在SUV领域有一席之地。不过现在部分车型用上了沃尔沃的发动机之后,最后一块短板也被补上。
领克全系和红旗一样,都提供首任车主不限里程,不限年限质保服务,同一款发动机,没道理在沃尔沃上没事,换到国产车上就出问题,对吧?同理,像是星瑞我也比较看好,虽然质保不是终身,但是质量还是值得信任的。
不过对于一些低端车型,比如说帝豪、远景,包括奇瑞的艾瑞泽5,其实国产合资都一样,价格所限,用料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分钱一分货在这里还是适用的。
四、比亚迪你可能知道比亚迪现在很强,但是你未必知道它到底有多强!我说这是汽车界的华为,我说它让一众国际汽车大集团都瑟瑟发抖你信吗?比亚迪插混带来的是汽车产业革命,其实这场革命已经悄然无息的发生了,而且现在正在质变之中。
我们回想一下,五年前,全世界有几个车企搞插混?插电式混动是比亚迪独此一家,可是现在呢?谁家没有插混那感觉就是不想好好混了。上到奔驰宝马保时捷,乃至于是宾利,下到丰田大众和一众国产品牌,都推出了插混车型,哪怕是DM1.0的插混,哪怕一台不卖,也必须有!
15年唐上市,542策略一下给大众丰田奔驰宝马干懵了——你特么百公里加速5秒,油耗两升,我车怎么卖?为什么18年唐二代上市的时候,大众总裁都要特意跑到上海去试驾?一代唐那时候是不知道,那时候比亚迪也不起眼,当然还入不了大众的法眼。18年唐出了新款,不能不重视了!
要是说口碑的话,比亚迪是最差的,也是最好的。不了解比亚迪,本能感觉这是一句骂街,本能的瞧不起。其实我也一样。可是开上比亚迪之后,尤其是和燃油车一比较,才知道什么叫一入插混深似海,从此燃油是路人。觉得比亚迪不行的,大多都是没开过比亚迪的,尤其是插混,而我们这些老车主,车友群里聊的都是卖秦买汉,卖唐买唐的事。
比亚迪的新能源车,三大件保8年15万公里,整车保6年15万公里,电池电芯终身保。这一点必须要赞一下比亚迪,它是第一个推出电池终身保的车企,树立了行业标杆,现在新能源车,不少车企都跟进了。我这么说——所有电池不终身保的新能源车都是耍流氓,都是不自信。
五、长城(哈弗、WEY)WEY全系保5年15万公里,发动机和变速箱对首任车主终身质保,基本上也解决了车主的后顾之忧。H6作为常年蝉联SUV销量冠军,连续十几年,如果质量不稳定的话,早就被打落神坛了。像是前面提到的GS4,之前也是销量前十的常客,可是因为干式双离合的问题,口碑一落千丈,现在再难回到巅峰了。
H6完全可以当做是国产车质量的标杆。我们看车质网投诉,最近一年,H6的投诉仅仅排在SUV的第9位,还要低于荣放、逍客、途观、CX4、奇骏等合资车型。这里统计的是绝对投诉量,销量越大,市场保有量越大也就意味着基数越大,然而H6全年只有372例投诉,而且大部分都是小毛病,和三大件无关,远比同级别的合资车要强!
别再说合资车质量比国产强了,H6很多合资车就比不过,而且是明睁眼露的比不过!咱们别臆测,拿数据说话!
我说H6质量可靠,故障率低,谁不服?你觉得奇骏好?RAV4好,他们销量没H6大,投诉却高了很多,不说明问题吗?
只是我心中的五大国产品牌,从质量稳定性来说,是国内一线。有人可能说我遗漏了长安,以前我也是长安粉,然而曝出参数虚标,又被懂车帝扒出减配之后,让我印象大打折扣。代表国产水平的车不应当有这些不诚信的问题,所以我在一线品牌里把长安拿掉了,补上了销量并不出众的红旗。
还是那句话,今年新款车质量怎么样谁也不知道。或许厂家比我们更清楚。我说日产质量不行,你作为消费者别和我叫板,我倒是希望厂家来和我叫板——你觉得我说错了,日产质量靠得住,你也学领克红旗终身保啊!为什么做不到?我觉得消费者也应当破除所谓的合资迷信,拿质保说话。你终身质保,我就相信你质量可靠,你就质保三年,那三年后的风险谁来承担?
如果消费者有了这样的理念,通过脚来投票,选择质保更长的产品,无疑也是对车企的一个倒逼,车企要承担质量风险,要延长质保,当然也就不敢丧心病狂的减配了。最终受益的是我们所有的消费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