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比较均衡,发动机用的是科鲁兹上的1.6DVVT发动机,动力属于够用偏上。
油耗也中规中矩(毕竟1.2吨多的车重摆在那里),底盘的调校风格也夹在运动与舒适中间,车内空间不算宽敞也不算小。
这车的本质实际上非常中庸。
比较抢眼的是外观,采用了大量的摩托车设计风格,时速表和前大灯尤为明显。
还有那6档自动变速箱,在同价位中,除了大众的POLO,你基本找不到比它更先进的自动变速箱了。
缺点还是有的:
首先那个无灯罩的前大灯设计,会积存很多灰尘和飞虫的尸体,清洗起来麻烦。
后轮鼓刹。虽然刹车距离不错,但是外观很掉档次。连8万多的日产阳光都用后轮盘刹。
小型车级别,比紧凑型车的尺寸要低一个级别,这个价位可以买到很多紧凑型车了,所以性价比不高。
雪佛兰的车标非常有争议,有些人说像救护车,有些人说像卫生巾,当然,只要你不介意就行,反正我是不在乎的。毕竟众口难调。
文字丨「丰收哥」
丨「丰收哥」
若世界缺少「HONDA」品牌,赛车运动将会黯然失色。笔者并无夸大说辞,无论是摩托车运动,还是世界汽车赛事,本田车一直在地表上散发光芒,或许,你会忘记它的一些丰功伟绩,但绝对忘不了一个称霸纽博格林赛道、WTCC?国际赛事、日本?Time?Attack?民间赛事的名字——思域!
上周末,笔者受邀来到?ZIC?珠海国际赛车场参加十代?思域?HATCHBACK?赛道试驾。在此,我由衷感谢东风本田的精心安排,才有机会回到这个熟悉的地方,笔者曾是一个活跃此地的赛道记者,国内赛事发展的见证人,因工作发展之由,离开?ZIC?已有五年之久。
各位可能有所不知,这个期间里,国内赛规开始禁止?10年(以上)车龄的赛车报名,其背后的原因是限制「历代思域」参赛,这样才能为自主品牌的赛车腾出机会。一直以来,本田自然吸气引擎的中高转特性尤为显著,红区爆发力惊人,前后双?A?臂悬挂结构骨骼惊奇,操控水平优异,以及潜力无限的改装优势,使之长期扮演赛场主导者的地位,可以肯定一点,NA?自然吸气时代的思域让对手们望而生畏,绝不是销魂的「冠军之声」,而是难以超越的「硬实力」。
字里行间之中,你感受到昔日赛场霸主的强大气场吗?其实,深受赛事熏陶和日系文化影响的广东珠三角地区的玩家们,喜欢思域车型有其历史原因,同时,他们对思域也有着特殊的情感,比如说,他们不在乎原厂动力数据,而且喜欢直呼其车架代号。
因此,作为日系玩家中的老成员,笔者将在下文中使用车架代号——「FK7」替代「思域?HATCHBACK」的官方称谓,至于?1.5T?地球梦引擎与?CVT?变速箱的动力组合,我想,其账面数据远远没有?FK7?在赛道上的实际表现来得更为重要吧。
▲?熟悉?ZIC?赛道图,可帮助大家读懂本文内容
按下一键启动按钮,伴随着一丝躁动,中置共双出排气管在点火瞬间发出低沉的轰鸣,相较于思域三厢版的排气声浪,FK7?显得更为雄浑一些。我带着一丝惊喜,挂挡、起步,踏上这条熟悉而陌生的赛道,起步之后,FK7?的动力响应与三厢版很相似,非常容易上手,能很好地兼顾日常驾驶。
当挂入?S?挡运动模式,转速立刻被拉升并持续活跃在?1700-5500?转之间,随时迸发足够的扭矩。虽然这辆?FK7?是?CVT?变速箱版本,但它在大直道上的加速性能没让我失望,转速攀升迅速,升降挡的积极性也很高。
来到?T1?弯(大直道末端的高速弯),一记重刹降至二挡右转,首先,刹车反馈有着不错的印象,即使循迹刹车,FK7?保持了很好的走线,其制动脚感也很线性;其次,这款?CVT?变速箱的调校逻辑较为积极,与之前老本田「经济性优先」的调校思路完全不同。要知道,本田的老式?CVT?变速箱对油门踏板的动作并不敏感,且变速箱会尽可能地保持着更低的转速,同时,还会采用锁止液力变矩器的方式来达到最佳燃油经济性。
巡航时,FK7?与以往的本田?CVT?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只要右脚稍微深踩一点,FK7?的转速立刻就会被拉到?2000?转左右,以此来换取更好的动力输出以及迅捷的涡轮响应。另外,用换挡拨片降到?1?挡之后,它还会拥有一个比在?D?挡模式更大的齿比设定,这在?FK7?身上体现出更强的低速爆发力,无疑又增添了一些驾驶乐趣。
全油门通过?T3?弯之后,眼前出现了难度较大的急转左弯(T4?弯,下图),在赛事当中,T4?弯比拼的是赛车下压力设定,以及车手晚收刹车的胆量,以实现超车的可能。
有赛道基础的朋友应该知道,最高速度出弯的路线是「外内外」,但事实上,T3?出弯的线路是?T4?弯的入弯线路,而?T4?刹车点的外侧有一条混凝土铺设的红白路面(搓衣路肩),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赛道宽度,车手往往都会把赛车右侧的轮胎压在路肩上,争取?T4?的出弯速度。
在此,FK7?的侧向支撑性得到一定的体现,直观上,FK7?原厂避震的调校明显比三厢版更为硬朗一些,但它又不同于绞牙避震器的「硬朗」,因为?FK7?在杀入?T4?弯心之前,有转向不足(俗称“推头”)的趋势,一方面是原厂轮胎抓地力稍显不足,另一方面是避震机的阻尼调校非赛道极限调校,从日常驾驶方面考虑,FK7?的悬挂对车身动作的抑制能力比三厢版表现更好一些,如果考虑到赛道的极限驾驶,那么悬挂系统可以考虑进一步升级,例如:增加后避震的硬度,以及搭配更硬的后防倾杆,使之车尾能变得更灵活,可以缓解转向不足的特性。
一段大直道之后,重刹右转又来到全油门通过的?T6?弯,这个弯角中有一个坑洼,但凡车辆经过此段路都会有非常明显的抛跳感,通常而言,原厂避震器基本是依靠「回弹阻尼」实现了驾乘的舒适性,但在反应速度和操控特性方面,原厂避震器不及具有「压缩阻尼」和「回弹阻尼」分离设计的绞牙避震器带来优异表现,如何化解突如其来的坑洼路面,并在赛道保持良好的驾驶节奏呢?答案一定是升级?FK7?的原厂避震器,当然,升级避震器绝非单一解决了赛道的路况问题,而是为了让?FK7?的整体操控性可以上一个更高台阶。
值得表扬的是,FK7?升级了可变齿比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反应相当迅速,车头指向性变得更为精准(貌似本田车的转向手感从来没让笔者失望过)。来到?T9、T10?连续弯,我们可以稍稍晚一点去选择弯心(T9),这样就可以在?T10?弯有更多线路选择的自由度了。
别忘记了,这可是车尾短小的?FK7,它有着三厢版无可媲美的尾部灵活性,同时,避震弹簧的刚度提升,也进一步增加了车身转弯的侧向支撑,真的很接近一辆入门级玩家升级的思域三厢版了。可惜的是,为了兼顾日常舒适性,FK7?匹配了?ADVAN?dB?静音轮胎(215/50?R17),操控极限和圈速成绩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如果像笔者一样,加上「思域情感」和「赛道情感」的催化剂之后,游走在操控与轮胎抓地力的失控边缘,仍然是美妙的体验。
T10?弯之后,来到?T11?的弯前需要降二挡进入,沿着右转出弯进入?T13?,此时,我们需要全油门转入左弯(ZIC?赛道的倒数第二个弯),出弯后,尽量贴着赛道左侧进入?T14,这里的过弯节奏和出弯速度直接影响了大直道(冲刺)的速度。
转速达到红线后,拨动升挡拨片,CVT?变速箱会让动力中断一瞬间(保护作用),又给人带来一股传统变速箱的铿锵感。不可否认,本田的调校功底以及?CVT?变速箱的手动模式有着天生的快速响应性,放在民用领域中使用也非常有乐趣。
最后,笔者以激进方式又驾驶了两圈,原厂刹车皮开始出现明显的性能衰减,而且?CVT?在弯道前降挡,很难起到引擎制动作用,悬挂支撑力也显得美中不足。当然,我们不可能对一款仅十几万的?A?级车提出太苛刻的赛道要求,毕竟?FK7?需要更多地兼顾日常驾驶的需求。
从原厂的角度说,FK7?有着同级车中最傲人的动力性能,有着稳定的车身姿态,整车的重心低且重量轻,富有赛道参与感的低坐姿视野,日常驾驶也有着随心所欲的感受;从玩车的角度说,FK7?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它只是车体形式上接近本田赛道图腾的车型,无论是原厂的悬挂结构,还是动力水平,FK7?与?Type?R?的各方面差距颇为之大,这也是金钱层面无法解决的难题。
结束一天的赛道试驾,笔者与同行的媒体交流了一番,他们表示,FK7?CVT?版本的整体动力响应性比?FK7?手动版和三厢手动版要更好一些。从感官层面上,选择一款?CVT?版本的?FK7?也不会让人失望,那么,手动版本仅仅是「右手」的快乐吗?下一期,笔者会将?FK7?手动版开上公路,届时再告诉大家答案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