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隆现任董事长,南京银隆新能源产业园

银隆现任董事长,南京银隆新能源产业园

3838px 2025-05-14 科技 62 次浏览 0个评论

银隆现任董事长,南京银隆新能源产业园

伯虎点睛: 雷军百亿造车“生生不息”,董明珠全押银隆“奄奄一息”。

上个月末,雷军在主题为“生生不息”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小米也要加入造车大军。紧接着滴滴、华为也各自宣布了自己的造车计划。

新能源造车就像是一个永远都不缺演员的大舞台。只有表演出色才能长久地赢得舞台的灯光和观众的掌声。在舞台的光亮之外,造车失利的企业只能待在阴影当中,甚至唏嘘离场。

董明珠,这个曾和雷军有着10亿赌约的“铁娘子”,也沦为了这偌大舞台的阴影当中苦苦挣扎的一份子。

她集资30亿元控股22.388%的银隆,已经经历了9次股权拍卖。在拍卖网展出的上千万股中,最终也只能售出7万股,即使股权均价从最初32元每股跌到27元每股,打八折也没有人买。

押上董明珠一生资产的银隆新能源目前正处在无人接盘的尴尬境地。

01

弃帅保车

众所周知董明珠是一个“铁娘子”,一次催债她硬是一个人死守40多天,最后熬到欠账人破功,才让她把货拉了回去。

董明珠一战成名,从此在格力站稳了脚跟。并且凭借着这股钢铁一般的执着和狠劲,她一路开挂,创造了格力一个又一个销售神话!

“这么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遇到困难时,最难 的那条路,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然而,董明珠这种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狠劲,也被不少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强势,甚至在重大决策上也得不到理解。

从上任到被免职,董明珠在格力集团董事长这个位置上仅仅坐了4年。

2016年的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董明珠提出了格力要收购珠海银隆进攻新能源 汽车 板块。但这项提案立即遭到了格力其他中小股东们的集体反对,即使董明珠在会上威胁5年不发分红,也依旧没有改变股东们的意愿。

虽然格力最终无缘银隆,但董明珠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个人出资10亿元all in银隆,并且还拉上王健林、刘强东,三人集资30亿人民币买下了银隆22.388%的股份。

不过这个决定的代价,便是珠海国资委决定免去董明珠的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职务,仅保留其作为格力电器公司的董事长。

在外人看来,董明珠这番操作无疑是在弃帅保车,一个相当于车企界18线小明星的银隆真的能担待得起这三位巨头跨界造车的厚望?

事实上,银隆的确没少让董明珠操心。

2017年末,银隆的高层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格力系人员逐步进入。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危机一直在滋生蔓延。2018 年初,银隆新能源被曝出拖欠多家供应商货款超过10亿元;2018年5月,银隆新能源的上市辅导终止,同时其河北武安工厂大面积减产;6月初,银隆新能源宣布裁员44%,人数达8000人;7月,银隆新能源南京产业园与业主方发生纠纷,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

银隆在得到这笔巨额的投资后,非但没有山鸡变凤凰,反而陷入了大股东互相内斗的局面。

之后,市场甚至一度传出董明珠退股银隆的消息,但都一一遭到了银隆的否认。所幸,在2019年中旬,银隆新能源终于推出了一款叫做“银隆艾菲”的新能源MPV,暂时堵住了外界对董明珠造车决心的质疑。

可惜的是,这款新能源MPV的面世虽然证明了董明珠能造车,但却不能证明她会造车。

据银隆方面介绍,这辆“银隆艾菲”的纯电续航为450km,支持2小时快充,慢充需要8小时。乍一听,这车似乎性能还不错。但是只要稍作对比即可发现,“银隆艾菲”居然和十年前的丰田埃尔法有90%的相似度。这就意味着, 董明珠立下豪言壮志要造的车其实是一辆套壳车

不仅如此,该车除了梅花型车标雷人之外,在电池方面采用的是钛酸锂电池技术,虽然该技术具备充电快,寿命超长,安全性高的优点,但续航能力却比不过市场主流的磷酸锂电池。在相同重量的一块电池上,磷酸锂电池可以跑400公里,而银隆的钛酸锂电池可能不到200公里。因此银隆新能源其实更适合短途固定线路,而非乘用车市场。

然而董明珠直接将该车对标奥迪,打出了43万一辆的惊人价格。

2019年尚且还能卖出去2708辆,到了2020年,前八个月加起来的销量都不足600辆。

董明珠丢掉集团董事长的职位,狂砸30亿人民币造出的“银隆艾菲”,就这样成为了新能源 汽车 界的一个笑话。如今的银隆,也因为电池技术落后,订单骤减,面临工厂大面积停工的状态。

02

格力想做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这不是董明珠第一次为了拓展格力业务闹了笑话。

早在2014年,董明珠就宣布要造手机。经过一年多的招兵买马,在次年3月,格力手机正式面世。然而“空调老手”格力却在手机市场上表现得像一个只是来凑热闹的门外汉。

初代格力手机的配置一般,搭载高通骁龙4核处理器,售价1599元,其开机画面居然是董明珠,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吐槽,销量也是直接遇冷。

就在手机业务沉寂了几年后,格力又在去年推出了大松5G手机,让不少人惊呼:原来董明珠还没有放弃做手机!董明珠则表示格力一直坚守自主创造、自主研发、自己设计,只是需要时间,所以她从来没认为格力手机是失败的。

有人认为,格力“铁娘子”如此这般不务正业,无非是她好胜,想赢下2013年与雷军的那场10亿赌约。 但是伯虎 财经 却认为,董明珠实际上是想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当中掌握主动权。

眼看雷军在多元化布局,除了跨界造手机和造车外,董明珠也在积极布局格力的小家电市场。造手机是因为手机跟消费者接触最频繁,便于携带,能联网操控其他家电产品。而在家电产品赛道上,格力领跑大家电,小家电却一直忽略。因此,要想做成一套完整的格力生态系统,就必须保证每一环的产品都由格力掌控。

董明珠明白,如果格力只做空调的话,在市场的地位就会慢慢被边缘化,被迫接受其他占有核心位置的厂商的“安排”。

特别是在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以格力为首的家电行业已经迎来了天花板。即使是双11购物节,空调的整体业绩下滑高达40%。面对以空调为主营业务的格力,董明珠不得不急。

虽然小米在赌约期内的业绩还是比格力少了232亿人民币,但是就在赌约结束后的一年时间内,小米就完成了反超,总营业额突破2000亿人民币。根据小米的增长趋势,格力只会被越拉越远。

董明珠早就意识到, 如果再不让格力业务有所突破,未来将会成为时代的弃儿

无疑,在梭哈珠海银隆这件事上,董明珠的本意也是如此。

她以为,只要能在新能源造车上掺上一脚,格力就能以此找到突破口。只可惜,董明珠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其实并没有她表现出来得这么高,每一次都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什么火就做什么。早到跟着雷军做手机,晚到如今跟着华为造芯片。 总的来说,销售出身的董明珠,其实骨子里仍然是一个保守的传统制造业商人,甚至有人评价她是将才而非帅才。

03

造车不容易

从2015年开始,中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就进入了爆发期,而进入2017年后简直就是“井喷式”的增长。当前中国 汽车 行业年销量已经突破2800万辆,并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尤其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中国已成为市场最大的生产和销售国家。这也促使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放在了新能源 汽车 上。

但是跨界造车谈何容易?第一个成为炮灰的贾跃亭还在“下周回国”的路途上, 蒙上双眼豪赌式狂奔正是这些企业在新能源 汽车 赛道上最真实的写照

曾几何时,董明珠也多次炮轰贾跃亭造车,“贾跃亭一开始是不是想骗钱我不知道,但是结果就是这样”、“我相信帮贾跃亭的人太多太多,结果让太多人失望”。但当董明珠自己造车后,她也走上了一条同贾跃亭相似的老路,激进扩张的同时多线作战不够专注,选择造车的方向没错,但是发力点却用错了。

其实在格力之前,亦有不少家电企业看中 汽车 行业的高利润,纷纷涉足但最终黯然退出。新能源 汽车 产业虽然是当红炸子鸡, 但目前产业链尚未完善,如果用全包全揽这样的传统制造业的方式造车,势必会超出企业自身的能力,从而拖累原有的产业

虽然新能源 汽车 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基本铺就了一张宏伟蓝图,但是其操作系统、芯片、电池寿命以及续航时间却还是横在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为何同样是宣布造车,雷军赢得的呼声却比董明珠要好呢? 实际上,雷军和董明珠当年对赌的并不是表面的10亿,而是互联网制造思维和传统制造业思维的对决。 而在这场对决当中,人们看到的更多是互联网制造思维的可能性。

小米的互联网模式,最重要的是轻资产,采用代工模式。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新能源 汽车 除了“车”本身外,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当成一个高 科技 电子产品。而要研发一套自主的智能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显然并非易事。

伯虎 财经 认为,相比于亲自上跑道,家电企业可以当参赛选手的后勤部队,放弃整车生产,与成熟的新能源 汽车 企业合作形成供应链的一环,如松下之于特斯拉。 董明珠可以集中精力让银隆研发生产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或许还能和雷军的小米 汽车 合作一把。

参考消息:

1. PCB资讯:董明珠做手机成功了吗?

2. 雷 科技 :董明珠做手机真成了?格力手机 2 卖了几十万台,还将推骁龙 835 款

3. 企业文化评论:格力业绩下滑,营收暴跌442亿,董**还能任性多久?

8月3日,经历过股份退出等风波之后,董明珠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对外表示自己举债投资银隆汽车的目的:“因为有了银隆这个平台,(帮助格力)打通了汽车模具、驱动电机和汽车空调三大领域。虽然我借的债仍在还,可格力却得到了真实惠。”

根据董明珠接受采访时对外透露的内容,董明珠个人举债投资银隆,是为了“搭桥”,用来扩大格力产业(链)。董明珠认为,通过投资银隆,格力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

1)因为投资了银隆的试水,使格力切入到汽车模具市场,很多汽车企业开始寻求格力帮忙开模;

2)格力现在做的驱动电机,是汽车上使用的重要零部件。通过和银隆的合作让驱动电机正式进入汽车装配;

3)通过银隆,格力开始涉足此前多次失败的汽车空调行业,成为国内重要的汽车空调供应商。

“有银隆这个平台,格力把这三大领域都打通了。如果没有这个通道,格力的电机、电控、汽车、空调、模具几个产业都做不起来。甚至以后规模大了,包括像银隆等汽车的车体,格力都可以去做。”用董明珠的话说,通过投资银隆,推动格力产业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实,而不是一夜之间做大。“虽然我自己举债了,借的债仍在还,但分红了我就能还债,可(从)格力(来说)得到了真实惠。”

格力的业务板块调整始于2012年。根据汽车预言家了解到的信息,格力电器原有四大业务板块包括,空调、家用电器、通讯和智能装备。经过2012年调整后,前三个板块合并为消费领域板块,其中突出整体智能家居;而原先的智能装备扩充为工业领域,突出智能制造技术,形成消费和工业两大领域比翼齐飞。此次董明珠提出和银隆相联系的“模具、电机、汽车空调”业务都属于工业领域业务范畴。

相关资料显示,自2013年起,格力模具业务快速崛起。格力为其规划的产值高达100亿元,设备投资超过60亿元,设备2000余台。但迄今为止,格力尚未披露模具业务具体产值以及增速情况。

在驱动电机层面,格力的无稀土主驱电机及驱动器,配合银隆此前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全套动力系统解决方案,该技术应用于公交车、公路车、物流车等商用车。

汽车空调层面,格力此前曾表示掌握了空调的核心技术,包括压缩机的设计与制造,研发汽车空调已经有数年时间,对汽车空调的技术已经完全掌控。在董明珠眼里,格力电器已经具备了电动化时代汽车空调的技术能力,缺少的只是一个稳定有量的配套关系。而银隆某种程度上给格力一个磨合技术、展示水平的平台,借用这个平台,格力汽车空调才能够真正打开汽车空调市场。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空调行业销售规模约598.5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了5.08%。行业观察人士明确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规模提升,原有的汽车空调的结构和性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汽车空调即将迎来新一轮产业革命。

此前董明珠曾经对外畅想过格力汽车空调的业务市场:“如果今年银隆实现销售三百亿元,生产三万台汽车,那就意味着我们卖三万部汽车空调。”有了银隆的合作案例,格力汽车空调会更容易打开全国市场。

“携手银隆,拓宽相关产业链。在模具、电机、汽车空调、智能装备等领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董明珠如此表示。但值得注意的是,汽车预言家并未查询到上述业务的具体规模以及增速。

相关分析人士指出,在这场格力的工业业务布局中,银隆是重要一环,尽管这一基础是董明珠力排众议个人负债投资。

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8月,董明珠执掌的格力电器对外宣布宣布收购银隆汽车。对于董明珠突然萌发的造车梦,股东并不买账。2016年11月,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否决了收购银隆的方案。

对于当时格力董事会方面否定董明珠投资银隆的提议,董明珠在当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气愤地表示,格力的股东“鼠目寸光,只看眼前三分地”。

在斟酌之后,董明珠决定以个人名义入股。2016年12月,董明珠携万达、京东系投资公司,共出资30亿元入股,拿下银隆22.39%股权。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投资中,董明珠光个人出资就达10亿元。

但资本的加持并未换来银隆的经营改善。根据资料,2014年-2016年三年间,银隆净利润分别为-2.66亿元、4.16亿元和3.77亿元,财政补贴分别为5025万元、13.04亿元和6.04亿元,并未显示出强大的盈利能力。长时间的业务未有明显改善,引发了外界的不断猜测,深交所发函质疑,要求格力说明格力和银隆的具体业务关系。

此后,银隆频繁爆出各路负面消息,其中创始人团队的变故让外界对董明珠入股银隆的决策质疑颇多。

此前媒体报道董明珠投资银隆后对于银隆经营情况十分不满意

尽管总资本回报上,银隆并不算一个合适的投资标的,但对于董明珠而言,看中银隆新能源,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格力的多元化发展寻找出路。相关分析人士向汽车预言家介绍,2019年中国空调零售量增长5%,零售额下降-1.2%,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单纯的依靠空调家电主营业务,格力将陷入停滞期。“董明珠急需将格力的制造业优势转移到新阵地。”

这或许是董明珠投资银隆的背后最重要原因。尽管银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董明珠和格力都不会放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新闻网,本文标题:《银隆现任董事长,南京银隆新能源产业园》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