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钴新能源汽车

钼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钴新能源汽车

3838px 2025-05-02 科技 19 次浏览 0个评论

周五收盘,国常会通过了《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强调加强充换电及加氢等基础设施简述,利好新能源车产业链,长期来看最看好的还是动力电池板块。目前我国新能源渗透率为5%,按照20%-30%的渗透率来计算,新能源 汽车 市场还有4-6倍的空间。

钼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钴新能源汽车

首先,我们来科普动力电池产业链:

(1)上游金属材料:锂、钴、镍等

(2)中游四大电池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

(3)下游:电池

(4)终端:整车

(5)其他:新能源电池设备

一、金属钴:华友钴业

A股主要有洛阳钼业、华友钴业、寒锐钴业。由于洛阳钼业的铜钴只占业务结构的一半,业绩弹性不是最大。华友钴业,目前公司钴盐(注意是钴盐,而不是钴金属)市占率和销量在国内占35%,全球是18%,世界第一,规模是竞争对手寒锐10倍。

二、金属锂:赣锋锂业

赣锋锂业与天齐锂业属于行业龙头。2018年6月,天齐锂业动用40亿美元收购智利SQM公司(世界排名第二),直接成为世界第一。天齐锂业公司财务费用吃紧,通过配股、发行可转债来偿还债务。单纯从资产负债来看,赣锋锂业更为干净。

三、正极材料:当升 科技 ,杉杉股份

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最核心,成本最高的部分,占30%--40%。正因它的蛋糕是四大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中最大的,因此早年有大量资本涌入。但总体看,目前行业格局还是相对分散,导致该领域恶行竞争激烈,毛利率偏低。

行业玩家主要有长远锂科(母公司新三板的金瑞 科技 )、容百 科技 (科创板),当升 科技 ,振华新材(新三板)、杉杉股份、厦门钨业,这个行业没有很明显的龙头,前五名都是10%+的市占率。

而且正极是技术变化最大的一个领域,磷酸铁锂、锰酸锂到三元材料,殊不知未来会不会又出现新的技术路线,这对此领域的企业挑战不小,若走错技术路线,则万劫不复,分分钟被人弯道超车。

总结,正极材料不确定性较大,潜在行业空间和弹性也没有其他领域有优势,不太推荐

四、负极材料:璞泰来

国际上,负极材料主要是中日竞争,两国公司份额占了全球95%以上,近几年趋势是日本向中国转移

国内主要的玩家有贝特瑞(新三板)、杉杉股份、紫宸 科技 (母公司是上市公司璞泰来)、凯金(新三板),现在基本上是三足鼎立的格局,前三家的市场份额合计接近60%。

从整个负极来看,龙头是非上市公司贝特瑞(控股公司中国宝安),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其中又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从技术路线上来看,天然石墨有被人造石墨替代的趋势,15年天然石墨占比还在55%,到了18年,人造石墨已经占据70%。贝特瑞主要是天然石墨和硅基,市场份额非常大,国内将近90%,几近垄断,然并卵,一旦技术路线发生变化,这种企业只能被大势碾压,毫无反抗之力。

人造石墨领域,杉杉和璞泰来位列前二,市场份额相近,均占到人造石墨的22%左右,加起来大概50%。杉杉股份负极兼顾高中低端产品,主打中低端,璞泰来主要高端负极产品。

现阶段两大电池龙头LG,宁德时代都倾向于使用人造石墨作为负级材料。

因此主流观点都认为人造石墨未来会维持一个比较好的增长趋势。璞泰来有望脱颖而出。

五、电解液:新宙邦

此行业目前国内竞争格局比较清晰,天赐材料占到27%,新宙邦18%,国泰12%,三家相加合计57%。从近三年情况来看,如果不考虑并购,集中度似乎很难再进一步提升,第一梯队相对稳固,因此毛利率变动不会在大,此外这个行业技术变化相对稳定,这两点共同决定了它相比正极材料更具投资价值。

电解液是比较典型的标准品,没有什么技术革新配方差异,进入门槛也比较低,对生产设备要求,投资要求也不高。

相关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上游的整合能力。电解液的上游是大家属于的资源品企业,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他们提供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等作为电解液的原材料,电解液的价格也和碳酸锂,六氟磷酸锂的价格高度相关。

总的来说,电解液格局也相对分散,但比正极稍好。

六、隔膜:恩捷股份

隔膜其实就是一层用来隔离锂电池正极和负极,防止短路的膜,既要能够起到隔离的作用,又要对锂离子有很好的通过性,这样电池才能正常充放电。

在锂电池总成本中隔膜只占10%,看上去不大,但它的技术壁垒却是最高。目前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在动力电池用的比较多的湿法隔膜行业里,恩捷股份在收购了苏州捷力后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几乎占据了整个行业的半壁江山。

干法隔膜由于投资较低,门槛较低,市场集中度比湿法隔膜更低一些,现在也只剩星源材质,中科 科技 ,沧州明珠三个玩家。

恩捷股份垄断市场的情况下,各大主流厂家为了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急需二供三供,以此来增强自身议价能力。这也是宁德时代“扶持”老二星源材质的原因。

总的来说,隔膜是毛利率最高,技术含量最高,且进入门槛最高的赛道。行业格局几乎成形。

七、电池:宁德时代

全球的动力电池虽然还有技术路径的不同,但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了非常明晰的月明星稀的竞争格局,月是宁德时代,LG,星是三星,松下,比亚迪等厂商。

在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还维持着比较明显的四强争霸格局,但随着特斯拉的去松下化以及松下,三星产能扩张的不进取。LG和宁德时代两强独霸的格局显得越来越明显。

随着宁德时代进入特斯拉产业链,LG和宁德双龙头的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格局会更加清晰。

八、整车:比亚迪

比亚迪,长城 汽车 相互角逐。不过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成为其亮点,股价屡创新高。

九、锂电池设备:先导智能

主要先导智能和赢合 科技 。

先导智能,与宁德时代一样基本上已是寡头垄断,很多外资大厂包括松下 ,LG、三星都是拿它的单子,确定性比宁德时代还要强,上市以来短短几年已涨10倍。

这个行业随着上游扩产,也会率先受益,释放业绩。

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本人最看好电池及材料。 宁德时代与恩捷股份成为必备标的。

2020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钴的价格也一路走高,因此被业内戏称为“钴奶奶”。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8日, 国内现货钴的价格已从去年四月不到24万元/吨的低位,上涨至超38万元/吨,涨幅近60%。

当前“能耗双控”背景下,“钴”供应远远满足不了中下游企业长期旺盛需求,“钴”价有望持续走高,以下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寒锐钴业(300618)

公司主要从事金属钴粉及其他钴产品、铜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并具有自主国际品牌。公司以钴产品为核心,铜产品为补充,形成了从原材料钴矿石的开发、收购,到钴矿石的加工、冶炼,直至钴中间产品和钴粉的完整产业流程,是国内少数拥有有色金属钴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之一。

公司主要产品为钴粉、氢氧化钴、电解铜。钴粉是高温合金、硬质合金、金刚石工具、防腐材料、磁性材料等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器、机械制造、汽车、陶瓷等领域,公司钴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信誉良好,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钴粉产品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氢氧化钴是生产钴盐、钴粉的原料,也是含钴新能源动力电池等的基础原材料,公司的氢氧化钴产品因品质优异而在市场上独树一帜,赢得了广泛认可。

华友钴业(603799)

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制造业务,是一家拥有从钴镍资源开发到锂电材料制造一体化产业链,致力于发展低碳环保新能源锂电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生产四氧化三钴、氢氧化钴、硫酸钴等各类钴产品及电积铜、粗铜等铜产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积淀,公司完成了总部在桐乡、资源保障在境外、制造基地在中国、市场在全球的空间布局,形成了资源、有色、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三大业务板块在公司内部构成了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同时公司还在布局循环回收板块业务,全力打造从钴镍资源开发、绿色冶炼加工、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制造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锂电产业生态。

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新闻网,本文标题:《钼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钴新能源汽车》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