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变革不断推动着人们向更节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以电力和动力电池代替内燃机的变革正在带领人类步入清洁能源时代。
传统燃油 汽车 数量的增长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而新能源 汽车 的开发一方面可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 汽车 技术的发展,所以现在已经成为 汽车 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能源 汽车 车型主要分为纯电动 汽车 、混合动力 汽车 、燃料电池 汽车 和其它新能源 汽车 。纯电动 汽车 使用电池作为能源,并通过电动机来输出功率以推动车辆运行,整个过程不产生污染气体;混合动力 汽车 即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燃料混合而成的能源来驱动行驶的 汽车 ;燃料电池 汽车 主要是通过氢气的电化学反应来为 汽车 提供所需的动力。纯电动 汽车 主要依赖电池续航,但一辆车所能载的电池数量有限、电池能量密度也有上限,所以目前纯电动 汽车 所能达到的续航里程较燃油 汽车 仍有一定距离。而燃料电池 汽车 受限于当今不成熟的制造工艺和高成本的电池,国内主要应用此技术在客车或商业用车上。所以目前我国最为广泛应用的是电动和汽油混合动力 汽车 ,这类车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动力电池的不足。
除去自身在续航能力上的优势,我国车主对于车辆续航里程的需求也使得混合动力 汽车 的市场占有率处于新能源 汽车 行业的领先地位。根据《中国 科技 信息》2020年第23期的数据显示,我国拥有数量巨大的购车人群,其中,我国一线城市集中了现有新能源 汽车 车主的60%。而二三线城市虽然现有车主数量有限,但是潜在车主数量庞大,占所有我国潜在车主的42%。这些车主或未来车主的对续航里程的需求在500千米以上,如此长距离的续航需求使得新能源 汽车 中续航能力突出的混合动力 汽车 得以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市场接受度。
受国家激励政策的影响,我国新能源 汽车 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我国比较领先的新能源 汽车 企业有比亚迪、上汽集团、广汽新能源、蔚来 汽车 、北汽新能源等。但是该行业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因技术更新快而造成的产品无规模效应、因关键系统供应链资源紧张而导致的成本难以下降、因品牌溢价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二手车残值率低、因基础设施如充电站不足而导致的 汽车 使用不便等。基于此,国家正在从供给侧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从需求侧落实财税支持政策、从使用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支持新能源 汽车 实现产销增长。而根据《2020世茂海峡·胡润中国500强民营企业》显示,新能源 汽车 是今年估值涨幅最大的行业之一,行业内上榜企业的平均估值涨幅都超过一倍,这都说明了这些政策正在发挥效用,我国新能源 汽车 行业正在向好发展。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除了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优秀的环保性能和能量转化效率,续航里程长,同样是未来汽车工业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10月29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制定并发布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规划》内容显示,2025年前,北京市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240亿元。
5年推广突破1万辆
此次《规划》设定两个阶段目标:
第一个阶段:2023年前,培育3至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力争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85亿元;
第二个阶段:2025年前,培育5至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240亿元。
业内专家认为,氢能是有效促进交通工业等领域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汽车动力转型的重要方向。
据了解,经过10余年的培育和创新,国内初步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性产业集群,为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破除机制障碍,形成有力措施,北京市将强化政策引领和产业培育,在燃料电池汽车供给面,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打造全球领先、国内尖端、区域协同、辐射发展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我国氢燃料汽车累计保有量7200辆,基本都是商用车。这与油车、电车的数字相差甚远。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将充分发挥科技、产业、人才优势,打造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一环一轴两区多点”布局
布局上,《规划》明确指出,北京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将采用“一环一轴两区多点”的空间布局。
其中,“一环”是指立足京津冀协同,发挥房山区、天津和河北张家口区域的资源优势,形成多渠道、一体化环北京供应链;
“一轴”将依托海淀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构建全国领先的氢燃料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创新标准;
“两区和多点”是指在延庆和昌平作为北部重点示范区、大兴为南部重点示范区的基础上,逐步拓宽全市范围内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运行区域,带动跨区域的物流、长途客运等重点发展领域潜力的释放,形成多点覆盖,经济区域联动的发展态势。
作为北京南部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大兴区将积极落实北京市产业规划布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引领区为目标,建设国际标准、世界一流的氢能示范区。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位于北京南部中心位置,毗邻大兴国际机场、京东“亚洲一号”等重要交通枢纽,氢能应用场景广泛;嘉清新能源、明天氢能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成长企业落户,清华工研院、水木博展、海珀尔等具有丰富氢能产业资源的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入区发展,基本形成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产业基础雄厚。
示范区可享受中关村、国家创新政策及临空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叠加”政策,已建立首期规模20亿的氢能产业基金,将投资氢能产业相关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类项目。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一期拟建设日加氢3.6吨的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示范站。今年年底,大兴将完成加氢示范站和体验展厅建设。明年6月底,氢能产业园区也将完成总体改造。
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借助冬奥举办的有利时机,构建京津冀地区氢能产业协同发展开放平台,深化科技研发和项目合作国际化交流,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产业化落地,通过在货运物流、公共交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引领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普及之路任重道远
纵观整个行业,目前,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面临诸多瓶颈。第一个瓶颈是加氢站,第二个瓶颈是成本高,第三个瓶颈是进口依赖,第四个瓶颈是大批量使用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的匹配。
受制于燃料电池技术瓶颈与供氢产业未成熟,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仍处于试运行阶段,商用车应用领先于乘用车。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中国氢能源产业处于重要的发展窗口期,虽面临不少挑战,也迎来诸多机遇,一旦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取得突破,中国能源危机或将缓解大半。
值得一提的是,布局氢能十多年的北汽福田已牵头联合产业链优势资源,创办了北清智创(北京)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北清智创将专注氢燃料商用车领域,打造全国第一家燃料电池商用车全栈式解决方案供应商,优化产品资源,降低成本,实现全产业链服务。
此次《规划》的发布,表明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这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另外,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也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契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