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特汽(十堰)专用车有限公司是2010-07-13在湖北省十堰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十堰经济开发区龙门沟工业园龙门二路7号。
东风特汽(十堰)专用车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20300557037708Y,企业法人贺靖,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东风特汽(十堰)专用车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专用汽车、自卸车、客车、汽车零部件制造;工程机械销售;环卫专用车制造、销售及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金属结构加工;化工产品(不含有毒有害危险品和国家限制产品)制造、销售;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生产、销售;新能源技术研究、开发及技术服务;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新能源车用控制器、汽车配件、机电产品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汽车及配件、五金工具、建筑材料销售;缝纫业;房屋出租;蓄电池制造、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料加工,三来一补业务。(涉及许可经营项目,应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在湖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8727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44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东风特汽(十堰)专用车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0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东风特汽(十堰)专用车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奇瑞全面新能源化
2017年以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对产品的消费补贴是市场的主要驱动力。2018年开始,各类玩家开始涌入,产品供给逐渐丰富,技术也得到了发展,新能源市场迈入“政策主导”的多元驱动阶段。
2021年,新能源市场迎来井喷,渗透率快速提升,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提速,产品愈发成熟,市场悄然走向“市场主导”的多元驱动时代。到了这个阶段,技术层面的突破与创新,逐渐成为车企最牢靠的护城河。
日前,在由寰球汽车组织举办的一场行业论坛上,多名业内专家针对市场驱动下的电动化转型之路进行了探讨。 早在2020年10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之后,就有观点认为,混动市场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因为路线图2.0不但没有设置禁燃时间表,更提出了节能车和新能源车并举发展的概念。并指出,到2035年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采用混合动力。
于是我们看到,自2021年开始,广汽、长城、吉利、东风等自主品牌加快了在该领域的布局。尽管业内对于混动技术路线的争取始终没有停止过,但是这依然无法阻止各主机厂纷纷躬身入局,尤其是在见识到了比亚迪DMi系列大获成功之后。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上图)表示,汽车技术的变革方向是随着时代和消费者需求而变的,从来没有因为厂商的推广节奏而发生改变。走上前台的品牌、走入千家万户的技术,本质上都是踩准了时代的需要,踩准了消费者的需求。今天讨论所有的技术路线问题,不能离开消费者的需求来谈。
数据是最有力的,根据乘联会统计的数据,去年我国插电式混动汽车(包括增程式)的零售销量为141.98万辆,同比增长160.5%,增速远超整个新能源市场(90%)和纯电动车细分市场(74.2%)。
罗兰贝格大中华区副合伙人庄景乾(上图)表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已成为消费者解决充电焦虑的热门选择。凭借其更长的续航里程、且相比同级别纯电车型相对较低的售价,混动车型也逐渐成为消费者转向新能源的重要选择。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上图)表示:“如今,电动汽车、插电混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成为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和节能减排的符号。其中,混合动力是汽车能源变革的重要实现方式,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多种动力技术路线共存的代表之一,也是新能源时代下满足用户复杂使用需求的重要渠道。
吴迎秋认为,市场的问题必须要交给市场,新汽车的变革也是如此。不论是何种能源形式,什么样的技术跃迁,最重要的是不能脱离消费者的需求。能被市场接受、能被消费者接受的技术路线,就是合理且正确的路线。
面对全球电动化的大趋势,有一家车企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路线,那就是东风本田 。早在2018年,该品牌就发布了“
放眼未来”的新能源品牌战略,依托强电智混技术为主,短短五年时间内,快速推出十余款电动化车型。
与其他车企以政策为风向标不同,东风本田选择的是一条从用户出发的新能源汽车路线。
清华大学壳牌清洁交通能源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燃烧能源中心副主任帅石金(上图)指出,内燃机和电机混合可以优势互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混合动力使内燃机更高效。正是因为这样的优势,市场对动力单元的认知也从开始简单的“油耗”,延展至如今的更专业的“能效”。
早在1997年,本田就开始了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历经26年的不断升级,i-MMD高效率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现如今已更新至第四代。不久前,东风本田发布强电智混技术品牌,将该技术提到品牌战略高度。
东风本田执行副总经理郑纯楷(上图)表示,东风本田推出“强电智混”技术品牌,不仅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更是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在“强电智混”技术的赋能之下,东风本田的产品表现出了两个特点——强电和智能,让混动车型无限接近纯电车型。
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采用双电机的思路,创新性地设计了一套多平行轴综合传动装置,这样的结构决定了其电机主驱的特点。在日常行驶的几乎所有场景,实现电机驱动,是更接近“纯电”的混动技术。
不同于其他混动技术,本田i-MMD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拥有纯电、混动和发动机直驱三种模式,通过强大的动力控制算法,确保电机与发动机完美匹配,让三种驱动模式自如切换,能够在任何场景下都能保持高效输出。
该系统采用全新开发的2.0L Di(缸内直喷)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空燃比范围扩大,热效率高达41%,在全新开发的IPU智能动力单元与PCU动力控制单元的合理调控下,第十一代思域 e:HEV百公里综合工况油耗只有4.39L。
帅石金主任认为,东风本田的强电智混通过高热效发动机与高功率电动机的结合,实现了高能和节能的完美融合,普遍优于市面上的其他混动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孙超表示,面对汽车行业的能源变革,“多元化”已成为了能源转型的重要特质,而混合动力正是多元化技术发展的关键体现。搭载强电智混的车型,能够实现更多电驱场景,更高电驱功率和更快电驱响应。
中科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员宋承敏也认为,作为混动技术代表,东风本田强电智混兼顾高能与节能,且技术可靠性经过了市场的长期考验,是值得用户信赖的混动技术。
面对当下如火如荼的能源变革,东风本田强电智混已经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技术实践。放到企业的视角上来看,混动的技术积累与不断深耕,已经让东风本田在电动化实践积累上游刃有余,更为传统车企的能源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网通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奇瑞各品牌全面新能源化”。
4月7日晚间,奇瑞汽车在北京举行新能源之夜。活动现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国忠作出如上表述。
这一决定的依据是乘用车市场局势发生变化。
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全球渗透路已经达到13.5%,中国更是达到了25.6%,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拐点已然到来。
面向新赛道,张国忠表示,奇瑞汽车已形成混动、增程、纯电、氢能等多条技术路线并举的发展策略,与电池、电机、电控形成 “四纵三横”的研发核心布局, 全面落地新能源战略发展“组合拳”,在产及后续产品全面新能源化。
为保证上述计划可以实现,奇瑞在原有品牌战略的前提下,又推出了一个全新新能源品牌iCAR,以及全新新能源序列星纪元STERRA,后者属于星途品牌。
目前,奇瑞汽车乘用车主要有三大板块:面向家庭用车的奇瑞品牌;面向高端市场的星途品牌,以及面向“旅行+”市场的捷途品牌。伴随着新品牌、新序列的发布,奇瑞将形成“4+1”新格局。
新品牌、新产品,要有新技术支撑。张国忠指出,2023年奇瑞将面向用户推出包括火星架构下的超级混动平台、E0X高性能电动平台,和支持以上两个平台的智能化、生态技术等135项新技术,其中包括第三代混动科技、电池技术、电驱技术、奇瑞全栈自研CHERY-OS、雄狮智云6.0智能座舱技术、智能驾驶技术、银河生态等。
01
新品牌iCAR和新序列STERRA
一直以来,奇瑞在新能源领域并不算弱。
2022年,奇瑞新能源销售首次突破20万辆,达到23.3万辆,同比增长112.9%。
但奇瑞在售电动车型主要是入门级小车QQ冰淇淋和小蚂蚁,价格在4万至8万元左右,中高端电动车领域尚未有放量车型出现。
奇瑞新推iCAR的品牌定位
基于对更高价位新能源市场抢占需求,奇瑞推出纯电品牌iCAR。根据我们此前了解,奇瑞新能源将归属iCAR品牌,但同时,iCAR也会推出更高价位新能源车,主要切入15-30万级乘用车市场,品牌涵盖轿车、SUV等产品,提供系统场景智能解决方案。
发布会上,奇瑞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奇瑞股份公司执行副总经理、iCAR CEO鲍思语对iCAR的用户人群进行了进一步介绍。
他表示,iCAR锚定25-35 岁的追新年轻人,主要聚焦二三线城市,打造最懂用户的第三移动出行空间,需建设用户型的组织和直面用户的流程体系,围绕用户选车、购车、出行、补能等全场景用车体验,构建全链路数字化的触点体验体系,100%直连用户,达到全时全维陪伴,做用户真正的朋友。
此次发布会iCAR品牌并没有产品带来,旗下首款车型iCAR S56将会在4月16日的上海车展前夕首发亮相。
如果说,iCAR定位年轻,那么STERRA则定位高端。
星途高端纯电车型
作为星途品牌旗下新产品序列,星纪元STERRA将覆盖B到C级,轿车、SUV、MPV等多种车身形式,以及纯电和增程双赛道,聚焦20~50万元市场,产品将同步进入欧盟。
产品命名方式上,新序列旗下产品将以STERRA+英文字母组成。首款纯电动轿车(E03)定名STERRA ES、首款纯电动SUV(E0Y)定名STERRA ET。
两款新车也在本次发布会中首发亮相。STERRA ES定位为中型纯电轿车,其车长大约4.95米,轴距大约是2.9米,宽度大约是1.96米;STERRA ET定位为中型纯电SUV,两款新车都将在E0X平台上打造,首款车型将于第四季度正式上市。
02
新技术:E0X电动平台和超级混动平台
尽管此次发布会被称为“新能源之夜”,但奇瑞并没有透露很多关于全新新能源品牌和序列的消息,反而将更多的笔墨放在“秀肌肉”上。
据张国忠介绍,奇瑞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产品主要是基于E0X电动平台和超级混动平台打造。
其中,对于E0X电动平台,很多人并不陌生,该平台为奇瑞全新智能电动汽车平台,此前已经被多次“剧透”。
资料显示,E0X平台为EEA5.0 电子电气架构,实现1000TOPS高算力、千兆以太网高传输,软硬解耦全栈可控等。旗下车型可覆盖A+~C级SUV/SD/MPV,五座、六座、七座等车型。此外,除纯电动车型外,还将会有增程版车型。
续航方面,E0X平台车型可实现700+km,5分钟充能150km,0-100km/h小于3秒。此外平台还支持800V高压超充、超低风阻系数、智能座舱、超大空间效率以及空气悬架系统。续航700+km,5分钟充能150km,0-100km/h小于3秒,首款车型将会在今年第四季度投放市场,预计为STERRA ES。
超级混动平台则被内部称为“技术奇瑞历经26年技术深耕的集大成者”。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捷途汽车总经理李学用介绍称,超级混动平台拥有14+4模块化设计特点,能够对多种车型、多种动力组合实现全覆盖。在车型方面,覆盖A~B级轿车/SUV 以及MPV,五座、六座、七座等车型;在动总组合方面,涵盖1.5T到2.0T混动专用发动机,与1挡和3挡不同功率,不同扭矩的混动箱相互匹配。
活动上,李学用发布了奇瑞第三代混动科技“鲲鹏超级性能电混C-DM”,根据其描述,鲲鹏超级性能电混C-DM拥有全速段强劲的动力输出,百公里加速仅4.2s。面对市内通勤状况,从30km/h加速到70km/h仅需3s;在高速场景,从90km/h加速到120km/h只需3.6s。
作为鲲鹏超级性能电混C-DM的动力“核芯”,其匹配的第五代ACTECO 1.5TGDI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最大功率达115kW,最大扭矩达220N·m。不仅如此,为满足用户的全场景需求,其搭载的三挡超级电混DHT更实现了技术与动力性的突破,在“双电机驱动+3挡DHT”模式的赋能下,其最高传动效率>97.6%,轮端输出扭矩可达4000N·m,电驱动平均速率>90%,可实现全速段动力强输出。
首批搭载第三代混动科技的全新混动车型为星途瑶光、奇瑞瑞虎9、TJ-1 以及捷途旅行者等。李学用指出,2023年捷途将全面发力混动市场,除旅行者外,现有的捷途 X70系、X90系产品也会同步迭代混动产品,并于2024年实现全面新能源化。
根据规划,至2025年,鲲鹏超级性能电混C-DM将搭载于奇瑞集团25+款产品,成为品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03
“新人”:邬学斌和谷俊丽
不止电动化,此次发布会上,张国忠还特别指出奇瑞正加速向全球科技公司转型,不断拓展新产业生态,开发新商业模式。
奇瑞技术天团
此次活动中,奇瑞也带来了智能化最新进展,主要聚焦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
其中,智能座舱领域掌舵人为邬学斌。作为汽车圈资深人士,他担任过奇瑞工程研究院车型发展部部长、北汽股份副总裁、百度智能驾驶业务副总裁、宝能副总裁等职务,兜兜转转十余年后又重新回到奇瑞,目前为奇瑞智能驾驶业务“雄狮科技”掌舵人,负责推动奇瑞汽车向智能化时代发起冲击。
发布会上,奇瑞带来了雄狮智云6.0智能座舱,其基于高通8155/8295芯片打造,支持5G通信,内置2.5k高清中控大屏。语音方面,可用即可说,满足极速、全时对话。
此外,通过超级ID,雄狮智云6.0打穿了音乐、听书、购物、支付等功能,可实现“一人多车、一车多人”,千人千面,持续全场景OTA。
智能驾驶领域的“王牌”则是谷俊丽。其曾为AMD中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特斯拉Autopilot机器学习高级工程师、小鹏汽车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现为奇瑞子公司大卓智能CEO。
智驾领域奇瑞此次公布的是Chery Pilot 3.0系统,其AI算力可达1000TOPS,具备从L2++到L4演进的能力。激光雷达可扩展1-5个,最高接入 48 个传感器。目前已经拥有16000 多小时行车验证数据,和8000多项测试用例。
目前搭载Chery Pilot 3.0系统的车型,在高速场景接管里程超过300公里,重点解决上下匝道等难题,将逐步实现单车道脱手,多车道脱手;城区场景接管里程超过150公里,逐步攻克城区驾驶的高难场景;泊车场景记忆长度超过2公里,逐步推出人不在环的记忆泊车等场景支持。
智驾、智舱“双管齐下”,或许能改变奇瑞“销量排名高、智能化排名低”的囧境。
去年9月,奇瑞发布了“瑶光2025”计划,提出未来5年,研发投资1000亿元以上,培养研发人才2万人以上,其中软件人才超1万人,同时还要在全球建300个“瑶光实验室”,以此来支持交叉科学和跨界技术研究。
此次发布会正是基于上述计划的延伸,因此以“科技·进化”为主题。从计划提出到落地,奇瑞拥抱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决心十分坚定。
实际上不止奇瑞,往后一段时间,江汽、东风、一汽红旗等多个品牌将会陆续发布电动、智能战略。
如果说2023年之前,国内智能电动领域看“蔚小理”等新势力;2023年以后,传统车企要发力了。这一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