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新能源车哪种最省电、油
假期来临,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大军也加入了长途出行的行列,但是长途出行难免要补能,而能耗越低续航就越长而且补能次数也少一些,所以新能源车电耗\油耗更低也是长途出行必须要考虑的一些事情,而且也要分两种情况来看,纯电车型能耗低充电次数少,不仅方便快速,而且也不需要在高速上和别人抢充电枪。而对于混动车型来说不仅城市要省油,高速也要省油,毕竟长途出行谁也不想自己的“新能源车”比传统燃油车油耗还要高,今天我们就起底各类新能源车能耗,给大家总结四类新能源车型高速能耗表现。
纯电车型也分能耗高低
高速工况对于纯电车型来说都是能耗比较高的情况,所以很多电动车高速工况下续航都会打折,甚至有些车型折损更加夸张,但是纯电车型也分能耗高低,那么哪种电动车高速比较省电呢?首先是算法与电控电机有优势的车型,特斯拉是目前高速能耗表现比较好的电动车型,主要是其算法优秀电控电机也比较先进,当然还有许多国产车型在这方面表现也不错,就不一一举例。
另外就是有变速箱的纯电车型,目前这类电动车比较少见,典型代表是保时捷Taycan、路特斯ELETRER+、上汽?凡MarvelR、奥迪e-tronSportback,这些车型都是定位比较高端的车型它们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2AT变速箱,高速行驶可换挡,降低高速能耗。另外自重较轻、风阻系数低的新能源车型高速能耗也非常优秀。
插电混动也有两极表现
插混车型目前国内分两个技术路线,一个是以比亚迪为首的E-CVT直驱方案,一个则是长城吉利为代表的的多挡位DHT方案,这两种方案的高速能耗表现也不一样,直驱方案速度越快能耗越高,尤其是车重大的情况下最明显,高速油耗要比市区工况高不少。而多档位DHT方案档位越多高速能耗就越低,这就是这两种方案的区别所在。
增程式混动高速油耗最高
增程式混动结构简单,驾驶质感也和纯电车型相差无几,但是由于没有直驱功能,高速工况下增程式车型能耗非常恐怖,和常规燃油车型高速工况省油完全是相反的概念,尤其是一些车重比较大的增程式车型比如理想L系列,高速油耗都能达到9L百公里左右,甚至比同尺寸的燃油车油耗都要高,堪比一些V8发动机的全尺寸SUV,这主要原因就是发动机不参与直驱,只能全力发电提供给电机,有能耗折损,所以增程式车型是最不适合跑高速的。
总结:
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大多数高速工况能耗表现一般,而混动车型中有变速箱的能耗表现优秀一些,直驱的则逊色一些,而增程式车型高速能耗最高,是最不推荐长期跑高速使用的,所以各位买车要清楚自己的使用需求,根据实际需求去买车。
一些媒体报道称,吉利很可能收购英国莲花汽车(现译为路特斯,下文简称莲花),几乎都呈喜大普奔的姿势,奔走相告,毕竟莲花是世界三大传奇跑车制造商之一(另外两家分别为:保时捷和法拉利)。但没过几天,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亲口否认:“时至今日我们还没有相关的计划”。收购传言不了了之
无风不起浪,既然有相关的报道,说明是吉利或者莲花的相关人走漏了风声,才被媒体捕捉到相关的信息,只是最终并没有什么结果。
吉利想收购莲花吗?
这一点应该不用质疑,吉利想收购莲花汽车,即便如今的莲花已经日薄西山。
首先,从吉利的发展角度看。其实,一直以来,吉利主要靠从外面挖人来搞技术。这是自主品牌的惯用手法,因为自主品牌品牌起步比较晚,在技术上必须要向其他国外车企学习,而大部分国外的车企都进行技术封锁,所以即便合资后喊了那么多年的市场换技术,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所以,一些车企开始高薪挖国外车企的人才,也有一些自主品牌的车企去挖合资品牌挖人才。其中吉利算一个。当年,吉利出了一款车叫美日(现在改名为英伦C5),其实那就是从天津一汽挖过来的夏利技术团队,而这批团队人员是最早受过丰田系统的培训的。
又比如,吉利的博越,这个团队里一些技术人员来自长城,在博越试装车上,可以看到哈弗H6 Coupe的影子。当初哈弗想生产H6 Coupe作为H6的替代车型,但是H6的销量实在太惊人,几乎稳坐SUV的销量冠军宝座。所以,长城不舍得将这款车换代,利润确实太高了。但这时候,已经量产出来的H6 Coupe就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销量上不去。那么自然会影响到这个技术团队的利益。于是不少人便跳槽了,其中一些人去了吉利。
这么多年来,吉利不断地挖其他技术人才过来,但相对都比较散,并没有自己的一套纯正的技术团队。因此,他们自主研发的纯度并不是很高。这时候,吉利迫切得到能够变为自己核心技术的技术,即便是收购来的也可以。这样,吉利完全可以对外面说,自己有着原汁原味的技术团队,这对于产品本身,以及品牌形象都是有利的。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其收购了沃尔沃,有了沃尔沃的背书,这几年吉利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
目前吉利很多车型的技术都是来自日系。而将来,我们发现吉利想走的却是欧美的路线,会想将旗下的车型做的符合欧美的风格。此前就有外媒报道:吉利想成为中国的大众。但是,想在短时间内实现自己技术上的转变,难度还是很大的,既然如此,如果这时候能够收购到欧美的技术,那么就比较容易实现了。
除了技术上的包装,吉利如果真的能够实现对于莲花的收购,那么未来在贸易方面,会非常占据优势。英伦出租车就是个很好的案例,虽然这个车在国内并不招人待见,甚至很多地方的出租车司机强烈抵制(这款车油耗很高,且起步价很贵)。但吉利依然毫不含糊地收购了,因为英伦出租车对于其他贸易来讲能起到纽带的作用。
为什么没有收购成功?
一家车企想收购另一家企业,并非你情我愿都可以完全搞定,还要经过政府商务部门的批准。据称,这次吉利想收购莲花的想法,依然是打着技术的旗号。毕竟莲花被称为世界上三大跑车之一,听上去就显得很有逼格。
然而,据说商务部并没有批准吉利的这一请求。其实这并不难理解。三年前,吉利全资收购了沃尔沃,听上去,沃尔沃就全部属于吉利的了,包括技术、管理等等都可以为吉利所用。实际上,并非如此。
虽然是全面收购,但只是花了一大笔钱,成为了沃尔沃背后的金主。而沃尔沃就是其投资品,以后沃尔沃干的好的话,吉利能够分得一杯羹,但不接受指手画脚。至今在决策层上,吉利对于沃尔沃并没有完成百分百的控制。其实国际市场上,沃尔沃从没有提到和吉利有关系,依然作为独立的个体来运营。
也就是说,吉利非真正意义上控制了沃尔沃。两个品牌确实有一些共同平台,但是沃尔沃十分小心最新技术,中国区员工主要以研发为主,想学习沃尔沃的知识是比较困难的,他们会给你一定帮助,但会让你一定程度一知半解。
对于车企来讲,技术才是最值钱的。之前有不很多案例都已经见证,用自己的技术给别人赚钱,别人学到了就会把自己踢走。在这方面,沃尔沃、马自达都在福特上面吃过亏。所以,沃尔沃应该不会犯第二次错误。
在博瑞刚推出后,不少人都说其是中国最美中级车,因为有了沃尔沃的技术支持。但事实上,并没有什么关系,包括后来的博越也是。博越上面,能够往沃尔沃上面靠的上的,也就是其前面的ACC巡航系统雷达头。但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博越这套系统的供应商是博世,但沃尔沃的这套系统却不是。所以,博越和北欧开发,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所以,吉利虽然收购了沃尔沃,但依然得不到多少核心技术。那么这次,还是拿着收购技术的理由收购莲花,不予批准也在情理之中。而事实上,宝腾拥有的仅仅是莲花的这个标志,以及对于发动机调教的技术,而发动机依然是宝腾的发动机。也就说,即便吉利能够成功收购,对于技术方面得到的也有限。
其实中国自主品牌收购国外的企业或者技术平台,之前有不少,例如北汽的绅宝,上汽的荣威、名爵等。但就目前来看,并没有特别成功的案例,无非是技术过于老旧,且收购费用又比较高。而吉利想收购英国的莲花,其实想得到技术可能只是一部分原因,另外的目的也许是未来的市场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