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新网原创
7月是汽车销售淡季,在中汽协统计的乘用车、商用车两个大类、9个细分类别中,环比无一例外地呈现负增长,与6月环比持续向好的形势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在所有细分市场中,客车市场的表现最为惨淡。
从商用汽车新闻传媒统计的6米以上客车销量来看,6月明显回暖的形势在7月戛然而止;与去年同期相比,差距也进一步扩大,环比、同比均呈现大幅度下跌,客车市场面临着巨大挑战。
7月:市场整体下滑?Top10位次变化大
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7月,6米以上客车共销售7219辆,环比增长-37.3%,在汽车销售传统淡季,客车市场率先感受到了“凉意”。
总体来看,7月客车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但是,市场竞争却更显激烈。Top10企业的位次出现较大变化,除头部企业外,其余企业的销量差距较小,排位并不稳固。
具体来看,7月,6米以上客车销量Top10依次为:宇通客车、比亚迪、厦门金龙、中通客车、厦门金旅、苏州金龙、福田欧辉、安凯客车、上海申沃、中车时代。
从环比来看,仅有两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分别是厦门金龙20%、比亚迪2.4%;同比仅有三家企业实现正增长,分别是上海申沃440%、比亚迪136.6%、福田欧辉32.6%,在行业整体同比负增长57.2%的情况下,实现如此大幅度的增长实属难能可贵。
与6月相比,7月6米以上客车销量Top10位次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宇通依然以较大优势领先,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比亚迪再次前进1位,位列第二;厦门金龙前进4位,位列第三;中通客车销量不佳,由上月第二名跌落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金龙系”集体发力,除厦门金龙一举进入前三外,厦门金旅跃升第五,苏州金龙紧随其后排名第六。与此同时,安凯客车本月表现也较为突出,上榜前十,排名第八。
本月扬州亚星表现不佳,6月排名第五,本月则跌出前十。8月13日,亚星客车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董事会选举李树朋为公司董事长,并变更其为法定代表人。李树朋在中通客车任职多年,经验丰富,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之后,近年来市场表现不佳的亚星客车或将有新的突破。
1~7月:多重因素叠加?市场萎缩严重
仅看单月的销量表现不能准确“把脉”整个市场的形势。综合今年1~7月的市场销量则可以明显地看出,客车市场的萎缩程度之严重,客车生产企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压力。
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数据显示,1~7月,6米以上客车共销售49619辆,与去年同期的79424辆相比,大幅下滑37.5个百分点,萎缩近半。这其中,既有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更有公共交通行业竞争加剧、客运行业转型升级压力倍增的影响,多种不利因素叠加造成了客车市场需求急剧萎缩。
具体来看,1~7月6米以上客车Top10企业排名依次为:宇通客车、中通客车、比亚迪、厦门金龙、苏州金龙、福田欧辉、厦门金旅、安凯客车、中车时代、扬州亚星。
与1~6月相比,1~7月Top10企业排名变化不大,比亚迪和厦门金龙位置互换,分列第三、第四名;第五至第八名排位没有变化;此前排名第九和第十的扬州亚星和中车时代,本次互换了排名,7月销量未对累计销量排名造成很大影响,市场整体需求不振对所有企业都造成了影响。
与去年同期相比,仅有一家企业实现了同比正增长,这家企业就是比亚迪,同比增长71.8%。比亚迪延续了6月大幅增长的好形势,在7月再次交出了全优答卷,不仅实现了单月环比、同比双增长,而且1~7月总量排名再度晋升一位,位列第三。作为客车行业当之无愧的黑马,比亚迪的增长势能不容小觑。
在市场份额维度,1~7月,Top10企业中共有6家企业实现了份额正增长,分别是比亚迪增加5%、中通客车增加2.1%、厦门金龙1.2%、福田欧辉0.4%、安凯客车0.4%、扬州亚星0.2%。整体来看,比亚迪、中通客车、厦门金龙在上半年基础上,市场份额均有小幅度增加。与此同时,稳坐行业第一的宇通客车市场份额虽然有小幅下滑,但是占比仍然超过30%,行业地位十分稳固。
今年,客车生产企业的日子格外难过,用“内忧外患”来形容也不为过。国内市场整体萎缩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此同时,出口市场也难言利好,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深入影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国际关系都给客车出口设置了未知障碍,国内客车企业面临的形势空前严峻。
2020年仅剩4个月,客车市场整体持续下跌的形势依然没有止住。自2021年开始,新能源客车补贴也将继续退坡,政策利好将持续削弱,近年来主要依靠新能源市场拉动的客车市场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面对这样的发展环境,客车生产企业是否做好了准备?后续,商用汽车新闻传媒仍将持续关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客车龙头与宁王合作,能否带火客车板块吗?
近日,宁德时代与宇通客车在郑州签署十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内客车龙头与宁王合作,带火整个客车板块。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股票基金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制定商用车电池技术标准
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和宇通将利用各自优势,提升供需两端联动水平,打造高效协同竞争优势。双方将在客车、重卡、轻卡、工程机械、环卫车等商用车领域共享优势资源,并携手推进新材料、新体系、新技术的创新开发与应用,共同制定商用车电池技术标准,持续引领商用车领域技术发展。同时,双方还将聚焦海外市场,携手走出国门,实现“车电联合出海”的战略目标。
事实上,国内新能源车产业其实是从客车领域发展起来。而且,宁德时代与宇通客车渊源颇深,宁德时代于2013年成为国内客车龙头企业宇通的电池供应商。在2014-2017年,宇通客车一直是宁德时代的第一大客户。自2012年以来,宁德时代和宇通展开了长达十年的深度战略合作。
截至目前,宁德时代已向宇通配套19GWh动力电池,为近15万辆新能源客车提供动力,占比高达93%,助其远销卡塔尔、法国、英国、西班牙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宁德时代的主要对手之一中创新航早前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客户集中在商用车领域,宇通客车为第一大客户。但新能源电池逐渐在乘用车市场普及,对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更高的需求。2017年,随着宇通客车转投宁德时代,转型不及时的中创新航市占率急剧下滑,跌出装机量前十。
客车板块销量跌至谷底
然而,商用车细分板块中的客车领域属于弱周期行业,行业总量不仅取决于居民出行总量和出行结构,也受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影响,易出现政策性波动。
近年来,客车板块与新能源乘用车板块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不为过。2020年至2021年,受疫情反复、新能源补贴政策变化以及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影响,客车行业需求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根据中国客车统计网数据,行业6米以上客车2019年销售14.37万辆,2020年销售10.5万辆,较2019年同比下降26.7%,2021年销售9.7万辆,较2020年同比下降8%。今年上半年国内客车销售出现罕见的“六连降”。据中汽协数据,上半年国内客车销量为18万辆,同比下滑30.5%,其中4月降幅尤为明显,达46.6%。
受此影响,客车“销冠”宇通客车上半年业绩预计亏损7800万元至5200万元。而根据宇通客车近日披露的销售情况看来,其7月客车销量2040辆,同比下降27.22%;1-7月份累计销量13607辆,同比下降41.83%。
同样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厂商身上,中通客车7月销量480辆,前7月累计销量3662辆,同比下滑21.47%;安凯客车前7月累计销量1542辆,同比下降15.65%;亚星客车今年累计销量为898辆,同比下降20%。
商用车新能源化成变量
不过,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商用车新能源化的进程将会不断加快。
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而对于新能源商用车而言,通过补贴、路权等一系列政策倾斜,将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英大证券一份研报认为,传统商用车市场格局稳定,但商用车新能源化给市场带来巨大变量。新能源客车市场格局基本延续传统客车格局,但在新能源货车市场有所颠覆。
咨询机构罗兰贝格也认为,从长期来看,技术与成本将成为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十年内,随着四阶段燃油限值标准的实施和城市新能源化,新能源多种技术路线料将并存,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将有所侧重。
其预计,新能源商用车将于2025-2030年迎来拐点。纯电商用车和燃料电池商用车将分别在2025年和2030年前后在细分场景中实现使用成本优势。
当前,出于安全性以及工况考虑,国内商用车所采用的动力电池更多是磷酸铁锂电池。根据工信部7月发布的2022年第6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显示,新能源商用车上榜数量共212款,占比79.7%,居于主体地位。其中,167款纯电动专用车搭载的全部是磷酸铁锂电池。而宁德时代电池装车量占比最高,达到7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