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怎么选不妨看看这5款

新能源汽车怎么选不妨看看这5款

3838px 2025-04-13 汽车 77 次浏览 0个评论

新能源汽车怎么选不妨看看这5款

新能源汽车怎么选不妨看看这5款

第1款:长安深蓝SL03 经销商报价:14.99-69.99万

外观方面,低趴的车头配合隐藏式门把手和鸭尾式的扰流板,给人十分时尚运动的感觉,车内轴距为2900mm,乘坐空间非常舒适良好,搭载一套高通8155芯片+14.6英寸旋转中控大屏的主流配置组合,营生出强烈的科技感,而且支持AR实景导航、道路救援以及OTA升级功能。

配置方面,具备540°透明底盘,车道偏离预警,前后方碰撞预警,倒车车侧预警,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主动刹车和L2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动力方面,提供纯电版、增程版及氢电版三种动力形式可选,除了目前充门面的氢电版售价高达69.99万,其余两款纯电版售价分别为18.39万和21.59万。

第2款:比亚迪唐DM冠军版 经销商报价:20.98-23.38万

外观方面,前脸采用多边形进气格栅,内部使用了平直镀铬饰条进行点缀,灯组内部采用矩阵式设计,显得精致又大气。车内轴距达到了2820mm,中控台采用全液晶仪表盘,并搭载了15.6英寸带旋转功能的中控屏幕,车机则标配DiLink 4.0(5G)智能网联系统,支持5G速联、在线导航、在线音乐、OTA升级等。

配置方面,具备全车四音区智能语音交互、BSD盲点监测、L2级驾驶辅助系统、最大6.6kW移动电站、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前后方碰撞预警等。动力方面,搭载由骁云-插混专用1.5T高效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和DM-i超级混动专用刀片电池组成的DM-i超级混动技术,NEDC纯电续航里程为112公里;在满油满电状态下,可以达到1050公里超长续航。

第3款:极氪 001 经销商报价:30.00-40.30万

外观方面,前脸主动闭合式进气格栅与两侧大灯组相连,配合大溜背造型、矩阵式排列的贯穿式尾灯以及镂空尾翼,可以说相当帅了。轴距3005mm,空间表现符合豪华的定位。车内采用大量的哑光质感的橡胶,翻毛皮以及缝线皮革覆盖,做工也很精细,看上去很高级,而15.4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幕组合8.8英寸液晶仪表盘,车厢内部科技感也营造得很到位。

配置方面,搭载“羚羊避险”功能,全速域主动巡航控制(LCC+ACC)系统,车道偏离预警、

前后方碰撞预警、主动刹车和L2.9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动力方面,提供两套动力总成,入门单电机版本最大功率200kW,峰值扭矩384N·m。高阶双电机版本最大功率400kW,峰值扭矩768N·m,零百加速最快仅为3.8秒,纯电续航里程最高达732公里,底盘为前双叉臂虚拟双球头悬架+后集成多连杆的全铝悬架。

第4款:理想L7 经销商报价:31.98-37.98万

外观方面,贯穿式设计的前包围、分体式大灯、贯穿式日间行车灯带等元素,配合封闭式格栅,看上去十分大气。车内轴距为 3005mm,拥有五座SUV中旗舰级的二排空间和旗舰级的豪华配置,包括“皇后座椅”、NAPPA 真皮包裹、前后座椅都有加热通风按摩、“一件铺床”、“大床模式”等,舒适性与科技感媲美D级豪华轿车。

配置方面,配备魔毯空气悬架、主动刹车、疲劳驾驶提示、 自动泊车入位、7.3.4 杜比全景声影音系统、含 HUD 的前排四屏交互系统、 NOA 导航辅助驾驶、对外放电和L2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功能。动力方面,载理想1.5T四缸增程器,峰值功率达到330千瓦,峰值扭矩达到620牛·米,百公里加速时间为5.3秒、纯电续航210公里,CLTC综合续航达到1315公里。

第5款:AION S 经销商报价:13.98-19.16万

外观方面,前脸采用无格栅设计,内部具备竖直状的饰板装饰。两侧LED前大灯组与周围的线条巧妙融合,视觉效果较为运动时尚。车内轴距为2750mm,腿部空间超过两拳;内饰大量使用软性材质包裹,细节处匹配拉丝饰板,钢琴烤漆饰板和银色饰板作为点缀,质感营造得非常到位。14.6英寸悬浮的中控大屏上,搭载了ADiGO 4.0智驾互联生态系统,科技氛围也很浓烈。

配置方面,具备车道偏离预警,前方碰撞预警,主动刹车,车道保持辅助系统,主动式DMS疲劳检测,全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入位和L2级驾驶辅助系统等。动力方面,配备最大功率为150千瓦,峰值扭矩为350牛·米的电动机。电池方面,配备弹匣电池,提升车辆的安全性。续航上70版车型NEDC续航里程为510km,80版车型续航里程为610km。

如何用60分钟讲解汽车基础知识?

一转眼,愉快的周末又到了,而在本周又有什么新车预售/上市呢?我们通过梳理后,为大家带来本周的重磅新车汇总。

魏牌拿铁DHT-PHEV

售价:22.9-26.3万元

从设计来看,拿铁DHT-PHEV与燃油版车型基本保持一致。车头部分,全新设计的中网采用锁子甲风格,配合电镀工艺,各个角度均可呈现不同的光影。整车侧面设计并没有摩卡来的那么激进,微微下倾的车顶线条保证了充足的车内空间。

车尾方面,一条镀铬装饰贯穿整个尾部,尾灯还采用了熏黑处理,凸显出一定运动感,尾部右侧的PHEV标识则展现出它独特的身份。

内饰方面,拿铁DHT-PHEV使用极简的T型中控布局,辅以大量的菱形皮质包裹,凸显质感。同时,9.2英寸全液晶仪表+14.6英寸中控屏+9英寸空调触控屏共同为车内营造出满满的科技氛围,另外新车还搭载抬头显示系统。

动力方面,拿铁DHT-PHEV搭载由1.5T发动机+电动机组成的插电式混动系统,其中四驱版系统最大功率321kW,最大扭矩762N·m,官方百公里加速时间5.2s;两驱版系统最大功率240kW,综合扭矩530N·m,传动系统匹配2挡DHT变速箱。

续航方面,新车搭载34kWh电池组,两驱版纯电续航里程184km,馈电油耗5.4L/100km,综合续航超过1000km;四驱版馈电油耗则为6.2L/100km。

一句话点评:虽然拿铁DHT-PHEV的定价略高,但是横向对比同级别的合资车型就会发现,其实这样的定价是合理的。当然,如果日后在市场终端能有一些更加亲民的利好政策,那么拿铁DHT-PHEV的竞争力也会更加强大。

深蓝SL03

售价:16.89-69.99万元

此次上市,长安深蓝SL03提供了增程版、纯电版和氢能版三种动力选择,三者的整体设计理念基本相同,封闭式前脸、分体式大灯以及大灯下方区域支持互动灯语的矩阵式灯组,看上去颇有科技感。侧面造型比较运动,低车头高车尾的设计和溜背式的车尾使其显得很有力量感。

车尾层次感很强,分体式的尾翼增加了它的厚重感,贯穿尾灯和两侧三瓣造型灯组增加了尾部的辨识度。

内饰部分的设计极其简洁,黑色面板与灰色车顶搭配的恰到好处,中控位置没有设置实体按键,14.6英寸随驾智能转向向日葵屏,赋予中控屏左右最大15°的旋转功能,既有了仪式感,也更便于操作。

动力方面,纯电版车型搭载160kW和190kW的电机,峰值扭矩均为320N·m。电池容量分为58.1度和79.97度两种(均为三元锂电池),综合续航里程为515km和705km。增程版车型其增程器采用1.5L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发动机最大功率95马力,电机最大功率160kW、峰值扭矩320N·m,电池容量为28.39度,在CLTC工况下拥有200km纯电续航里程以及1200km的综合续航里程。氢能源方面,新车的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730km,3分钟即可完成氢燃料补能。

一句话点评:作为品牌首款车型,长安深蓝SL03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多种动力形式的提供以及中型车的定位,既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又能快速开拓主流市场,而落实到产品本身来看,运动化属性以及充满新鲜感的设计元素都赋予了深蓝SL03很多吸引人的特质。

全新红旗H5

售价:15.98-22.58万元

全新红旗H5外观采用了极具特色的家族化设计风格,新车的前脸与红旗H9非常相似,均采用大尺寸直瀑式前格栅设计。车身侧面,新车取消了以往的溜背造型,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简洁的线条,新车上方贯穿式腰线从前机盖一直延伸至车尾,下方则采用了略带俯冲的腰线处理,看起来豪华感十足。

尾部方面,新车采用了贯穿式尾灯组设计,并在两侧采用Y字形收尾,增强了运动气息。

内饰方面,全新红旗H5相比上一代车型,有很大的变化。新车采用了竖置式的中控屏,屏幕下设有一排快捷按键,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自然不会缺席,营造出较强的科技感,车内尽可能的使用了大量软性材质包裹,暗红色的内饰,提升运动感。

动力方面,全新红旗H5动力系统选择更加丰富,具体包括1.5T发动机、2.0T发动机和1.5T混动系统,对应尾标分别为“35TD”、“40TD”和“HEV”。其中,1.5T和1.5T混动系统发动机功率均为124千瓦,2.0T发动机功率为165千瓦。

一句话点评:全新红旗H5的外观内饰都进行了全面革新,进一步了统一品牌特有的设计元素,在同级车型中更是自成一派,同时在动力方面加入了全新的混动系统,整体产品力有了大幅提升,其在红旗品牌中的角色也变得更为重要,如今该车已经正式上市,大家觉得这款车的价格够诚意吗?

比亚迪海豹

补贴后售价:20.98-28.68万元

海豹的外观设计不同于王朝系列,其遵循的是海洋系列的设计风格,运动感和年轻化的感觉会更加强烈,整车的线条设计也让整车更有肌肉感,车头的设计加上腰线的走势,更有种俯冲的即视感。细节处,海豹采用“C”字型前大灯造型,加上两边饱满中间凸起的车头盖线条,第一眼其实有保时捷Taycan的感觉。

海豹的内饰延续了海洋美学的设计理念,采用黑灰双色搭配,以舒展的线条为基调,海洋元素的细节随处可见,并且用料也足够精致。全新造型的方向盘,集合了诸多功能,操作起来非常便捷。此外,海豹全系搭载最新的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并采用15.6英寸的自适应旋转悬浮Pad,可支持5G网络连接。

动力方面,海豹将推出3种动力规格:配备150kW后置电机,最大续航里程550公里的标准续航版;配备230kW后置电机,最大续航里程700公里的长续航版;搭载总功率390kW的双电机的四驱版,最大续航里程650公里,百公里加速3.8秒。

一句话点评:基于e平台3.0打造的比亚迪海豹,其整体展现出来的综合产品力一点也不比Model 3差,更关键的是20.98-28.68万元的价格,真的挺香的,那么如果是你,会选择海豹还是Model 3呢?

写在最后

以上,便是本周上市/预售的重磅新车,对于这些车型,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心动的呢?欢迎下方留言,与小编一起交流探讨。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无马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汽车基础知识

[名词解释篇]

MT:手动档 ABS:防抱死系统

AT:自动档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ESP:电子稳定程序 DSG:双离合器变速箱

CVT:无级变速 DSC:动态稳定控制系统

VDC:车辆动态控制 ETC:电子牵引力控制系统

TCS:全速牵引力控制系统 EBA:紧急制动辅助系统

EDS:电子差速锁 MASR:牵引力防滑控制

[引擎篇]

先说说最普遍的现象,一般人都会认为马力大就一定强一定快,但是同时却没有注意到以下问题:

最大输出功率:一般用马力(ps)或千瓦(kw)表示,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有和大联系,转速提高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也会随着提升,但是转速达到一定程度后输出功率会有所下降(这可能就是物极必反吧?哈!)最大输出功率通常表示为r/min,280ps/7500r/min,就是在每分钟7500转时能输出最大功率280匹.

最大扭矩:发动机输出的力矩,扭矩(扭力)一般表示为N.m/r/min,例如100N.m/3000r/min即是说在每分钟3000转时能发挥最大扭拘100N.M

排气量:气缸工作容积是指活塞从最上端到最下端扫过的体积,也就是单缸排量,取决于缸径和缸程(原理V=sh体积公式),发动机排量就是各缸排量的总和.

气门数:气门从字面上就能理解,就是进气和出气使的,当然是进引擎了啊.国内车一般都是用两气门的,一个进气一个出气,属于最基本的配置了啊.国外车一般都是采用先进些的四气门,就是两个进气门两个出气门这样能提高进出气效率,对提高发动机转速和功率有很大帮助.现在已经有的车开始运用五气门技术,3个进气2个出气,这样能加大进气量使燃烧更充分.但气门也不是越多就一定越好,因为加工极其困难,结构过于复杂

气缸排列形式:一般来讲是有直列,V型,W型(由两个V拼起来),水平对置,转子引擎.排列方式不同也会影响所占空间和车的重心.比较推荐直列6缸.

压缩比:汽缸活塞最大行程容积与汽缸活塞最小行程容积的比.汽缸中活塞移动到最低点时此点称为下止点,反之称为上止点,有很多人喜换直接用最大高与最小高度直接比得出压缩比,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因为汽缸的几何外型不一定规则上盖更不一定是规则平面所以在上止点时所剩的容积不能单纯的按高的比简单计算(压缩比与所用汽油的型号有很大关系)

一般来讲马力的大小多数决定于所用的引擎:

L4(直列四缸)

L5(直列五缸)

V6(V型排列六缸)

L6(直列六缸引擎,性能很好属于高档车才采用的)

2 一些汽车的基本知识

V8(V型排列8缸)

W8(W型排列8缸)

V12(V型排列12缸)

W12(W型12缸)

V16(V型排列16缸发动机)

W16(一般是由两部V8并列组成,很少数的豪华车使用,例:布加迪)

水平对置发动机(保时捷和SUBARU应用)

转子发动机(马自达应用,一般为RX型车)

缸数越多一般来说马力也会越大,但同时最重要的一点也不要忽视那就是缸数越多它的质量就也会越大,占用的空间同时也就增大了,而占用空间大也就进一步意味着车身的加大以及质量的进一步增大.而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车的操控性和灵活性更会影响车的加速性能,因此在选择车型时一定要注意以上问题,不要盲目的看到车的马力大就选择,一般的民用车马力不会超过200匹,高性能些的运动车普遍在280匹马力左右,顶级的跑车会在500匹左右甚至更高.需注意的是一般顶级跑车都会运用碳纤维材料做车身,因此会很大程度减轻重量.而且赛车的内室通常会把没有实际用途的内饰等都拆除以达到进一步减轻重量的目的,在看过以上粗略的讲解或日后选择车就要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

扭矩(扭力)

车子的最基本性能之一,恐怕很多稍微玩过赛车游戏的人都会更重视扭矩而胜过马力吧?而扭矩确实也是很关键的的一项指标,扭矩是发动机产生的扭转力矩,扭矩从发动机传送到车辆的变速器,再同变速器和差速器内几组联动的齿轮,将扭矩传输到车轮变速器在1档时会比3档传输更多的扭矩,因为1档具有前进档中最大的传动比,其实说白了就是加速性能,车子的加速性能往往会在比赛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一般高级跑车都会有一项指标发布,就是0-100km/h加速时间,一般来讲能在4秒左右的车子就一定属于顶级车了。有极少数车可以在3秒以下。

这些车普遍都是马力与扭矩兼备的。(法拉利,林宝坚尼,福特GT,布加迪,克莱斯勒,帕加尼风之子等等,据说EVO 8 MR100公里加速只需4.3秒)有些车在低速是扭力能发挥到最高,也就是低速时的加速性能好,而有些车则是在高速时能发挥最大扭力,具体看车型不同需要自己体会.在启动时的快慢有时足以决定一场短距离比赛的胜负.而且在现今多弯道的赛道时代车子的加速性能更显的是突出的重要,扭矩的大小和上面所提到的车身质量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不用多解释了吧?

因此各各厂家都在对自己的车做车身的轻量化.扭力可以说是动力之源,马力的大小也是取决与扭力的,扭力配合转速就可以计算出车的基本马力了,而加速能力也不光只取决与扭矩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轮胎(轮胎是车子非常关键的一项配备在后面我会详细讲解).重要的一点,相同排量车字缸数越多越好,当然也是有限度的啊,至于什么缸径越小越好就不用说了,相同排量缸数多缸径当然就小了啊.(最简单的数学体积公式啊V=sh,V总=nV)等级分的细致了速度的分级也就更细腻了,操纵感也会更强.

讲解一下大家比较感兴趣的涡轮增压和转子发动机:

涡轮增压技术:

提高压缩比是提高发动机功率的措施之一,而提高压缩比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费较大的改变汽缸形式(不作讲解)另一种即是我们所常见的增加进气量的方法,涡轮增压就是牵制加大空气的输入输出量.

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有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汽缸.当反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汽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增加发动机转速,即能增加输出功率.

[驱动篇]

车辆的驱动形式分为多种.个人了解共分为下列几种:

FF:前置引擎前轮驱动,前重后轻,前后重量分配不均匀不属于高性能驱动方式

FR:前置引擎后轮驱动,有良好的操控性比较灵活(后面有详细介绍)

4WD:4轮驱动,也有前置和中置之分,越野性能好(后面有详细介绍)

MR:中置引擎后轮驱动,连F1都采用的驱动方式,不用再多说了吧?性能理想稳定.

3 一些汽车的基本知识

RR:后置引擎后轮驱动,由于重量集中在后面所以容易发生甩尾现象.

由于大家比较常用的和关注的是FR和4WD所以在此做稍微细致的介绍:

FR:最快的运动方式通常都是依靠后面提供动力产生冲刺的能量而前面提供精准的控制,这一条大家不用有什么疑问,这个是物理学和几何学的基本法则之一,汽车的运动是需要能量的这一点谁都知道,而所需要的这大量的能量不管是加速,制动,还是转向,都必须通过4个轮胎很小的接触面来提供和传递,每个轮胎都会提供一定的抓地力,而抓地里的大小则取决与接触面的尺寸,材料及花纹,还有附加在上面的重量和与路面的摩擦力,如果某一个前论正在为加速提供所需的能量那根据能量守衡同时这个轮提供给转向的摩擦里就会降低,这种情况回导致转向不组,就是平时在过弯的时候如果速度过快总会觉得车往弯道外侧偏离(应该有这个感受吧?有些赛车游戏确实没有这感觉...就不举例了)高速的形式也会导致重量向后移,这样会提高后轮的抓地里,50/50的前后重量分配应该是最佳的比例.

4WD:AWD也属于4WD范围,只是全时4驱的意思.但日常的4WD通常是指分时4驱这套系统通常只能应用在低速牵引力的情况.扭矩的认识也是4WD理解的关键,前面有讲解.轮边差速锁:对于分时4WD而言通常在前轮头上有,平时2驱行驶时前轮没有驱动力,在接通4WD是分动器接通了前驱动轴,同时还要将轮边差速锁关闭才能变为4WD.结构:4WD的主要不见就是两个差速器和一个分动器.差速器分别位于前后两轮之间,传输扭矩,在转弯时车轮按照差速器输出的速度旋转,在转弯时4个轮按照不同的轮速行走,差速器允许例外轮速度不同.

工作原理:通常用开放式离合能将扭矩平均分配到4轮上,但是如果2个论中的一个离开了地面或者在光滑面上行走时力矩就会变为0,导致相对应的另一个轮也会变为0,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既是两个轮都没有了牵引力,后果不用再说了吧?可以锁止后差速器,就算有一个轮离地也能继续前进.4WD车起步稳,越野性能佳,但是质量过大导致速度感不强.

[悬挂篇]

还是先要明确概念,所谓悬挂就是车架或者叫承载式车身与车桥(也就是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装置的总称,它包括了弹性元件,避震器和传力装置等三个部分,根据结构又可以分为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这两种基本的类型.非独立悬挂一般是和整体车桥配合使用的,越野车的后悬挂一般都是采用非独立悬挂这种方式的,非独立悬挂的左右论是不互相独立的,也就是说当一侧的车轮由于某些原因位置发生变化时另一侧的车轮也会随之变化,而独立悬挂则相反,一般是与断开式车桥配合使用的,在轿车上比较普遍应用.两侧的车轮是互相独立的,即使一侧的车轮位置和运动方式发生变化另一侧的车轮也不回发生变化.

知道了基本概念,我们现在开始了解它的原理和作用,悬挂最关键的是弹簧和避震器.

弹簧

弹簧的功能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啦,通过自身的伸缩来减缓路面所带来的震动.我们都应该知道,在平时生活中要是使劲压一下弹簧的话松手后弹簧弹起来的长度会比原长度还长一些,因此无法控制弹簧的回弹就回使汽车变的颠簸更厉害,避震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啊,避震器就是用来控制弹簧回弹的,当车开过不平的路面时,弹簧回是汽车弹起来,这样车胎就会离开地面,导致车本身失去抓地力,避震器就可以在着个时候一直弹簧把轮胎压在地上使汽车与路面保持平稳的接触.

汽车悬挂的偏软或偏硬主要是由选择的弹簧所决定的,偏软的弹簧无疑就能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可以吸收地面的颠簸,而且可以保持良好的抓地力,而偏硬的弹簧可以减少车身的晃动,增强车的操控性能,一般跑车和运动车都会采用便硬弹簧.改装弹簧就可以提高操控性,改装主要就是选用偏硬和偏短的弹簧,偏硬的好处上面已经说过了,短的好处就是降低车身,从而降低重心,提升汽车过弯时候高速的稳定性.

避震器

避震器与避震筒,活塞,阻尼油,阀门等部件组成,工作原理:在受力需要压缩或回弹时,利用活塞上下应动,推挤阻尼油通过阀门的小孔,而将此产生的热能用来抵消避震筒受到的震动.控制弹簧回弹的阻力我们称之为阻尼.如果避震器产生了较大的阻尼那么该避震器就较硬,运动车一般都需要吸收很大的车身晃动,为了同时能获得良好的操控性,会采用阻尼交大的偏硬避震器.

4 一些汽车的基本知识

避震器的改装与弹簧类似,为了更出色的操控性能,一般都选用阻尼大的避震器.想要改变阻尼的大小改变阻尼油通过阀门小孔的孔径就可以了.赛车和平时大家见的民用车采用唯一的阻尼设置都是不好的.

采用可调式避震器才是正确的选择.可调式避震器采用弹簧与避震器一体的设计,

高度可调阻尼可调,,调整高度可以降低重心增强高速稳定性阻尼可调,可以调整压缩力和回弹力,可以精确转向增强操控性.

调校,低速弯:入玩时转向不组可以降低前吸震筒的阻尼同时提高后吸震筒阻尼,转向过度相反调试即可.出弯给油时转向不足.FF车可调硬后吸震筒,FR车则减低前吸震筒.中高速弯:入弯转向不足可以提高后吸震筒阻尼,转向过度则相反.出弯给油转向不足可以调整后吸震筒硬度.高度:前低后高倾向转向过度,前高后低则转向不足.

[车身篇]

许多喜欢改装人的最爱,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只是喜欢它的外观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但没有了解它存在和安装的真正意义和作用

扰流板就是安装在汽车车身上的一些板类不见,用来改善和平衡汽车高速行驶是的动力和稳定性.在空气动力学上,空气的流速与空气的压力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说空气的流速越快所受的压力即越小,反之则越大.

汽车的侧面外型会造成高速行驶中存在下大上小的气流压力,如此就会有一个上下压力差而产生上升力,车速越快压力差就会越大,也就是上升力会增大,会越来越明显.它是车在行驶中所受空气阻力的一部分,上升力不但会消耗车本身的动力最关键的是会减少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这样会使车子发飘,行驶时的稳定性也会变差了,所以现在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扰流板出现,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是高速行驶的车获得额外的下压里是轮胎能更好的抓紧地面,行驶更加稳定.

尾翼

根据以上所讲,当车速超过60公里/时的时候,空气阻力对车的影响就非常明显了,使用了汽车尾翼即可产生一种附加的作用力,即下压力.也就是对地面的附着力,它能抵消一部分上升力,控制汽车上浮,减小风阻影响使车辆紧贴路面行驶,从而提高稳定性,加装尾翼也可以节省燃料一般来说小排气量车不要加装尾翼,因为自身车速还达不到尾翼所能发挥正面作用的时速,反而只是增加了车身的质量,大排量车安装尾翼还是有必要的.

现在的尾翼基本有3种材料制成,一种是原车配备的玻璃钢材料,比较贴合车身曲线美,一种是铝合金材料制成的,一般外观比较夸张,但导流效果确实不错,但是质量过大也是一大缺点,最佳材料可以说是碳纤维材料的尾翼,具有高刚性和高耐久性并且质量小外型美观.尾翼上扰流板的位置有些可调,调节方式有手动和自动两种,自动调校有液压力住,可根据车速自动调节角度,手动调校比较方便,尾翼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主要作用是提供下压力使车子高速行驶更稳定,所以只要有最佳的扰流效果即可,不必增加多余的质量负担.

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新闻网,本文标题:《新能源汽车怎么选不妨看看这5款》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