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一汽的汽车产量创新高

长春一汽的汽车产量创新高

3838px 2025-04-11 汽车 40 次浏览 0个评论

时隔五年,一汽-大众再度获得2019年销冠,以2,129,976辆的全年销量和3.8%的年销量增长率,成为这个寒冬之年总结时的少有亮点。

长春一汽的汽车产量创新高

欢呼理所应当,但仅限于此?

有得有失的战略选择

在市场整体下滑阶段,小厂商几无出头之日,大厂商争夺存量的零和博弈才是主角。而多年来,让一汽-大众无缘销冠的对手主要是上汽大众,销冠之争某种意义上已变成南北大众之争。

群雄争霸时没赢,双方面对面卯上劲的白刃战,一汽-大众在逆势中赢下攻坚之战实属不易,这份成绩值得肯定。

但回顾2019车市实在太多波折,整体销量几乎每个月都在下滑,政策环境也越发难以捉摸,非常之年的销冠历来有两大隐忧,一是收益缩水、二是难以持续领先。

前几年一汽-大众就算未夺销冠,净利润表现却十分可观,头顶“最赚钱单一车企”头衔,仅2016年就净赚约750亿,利润率上秒杀当年销冠上汽大众。

但2018年车市下滑以后,一汽-大众在当年销售收入比上汽大众多四成的情况下,税前利润却同比下降1.1%。形成对比的是,上汽大众的税前利润仅是同比0.7%的微增,就已达到一汽-大众的近1.4倍。

德国大众集团尚未公布2019年全年财报,但根据上半年财报显示,中国合资公司的营业利润为21亿欧元,同比大幅减少9%。同时,包括上汽大众在内的上汽集团,也出现上市10年来利润首次下滑。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残酷的市场寒冬中,大企业间的销量竞争对利润的侵蚀极其恐怖,为取得更好的生存机会,外人往往难以想象企业牺牲掉了什么。

销冠无秘密

大多数媒体评论都已点到,一汽-大众赢得销冠的关键在战略布局。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一汽-大众终于补上SUV短板,这让其与上汽大众的车型博弈结构发生变化。

加上一汽-大众今年仍是国内唯一生产奥迪的企业,在豪华车市场的逆势增长中分得一杯羹,以及走下沉路线捷达品牌独立,形成完善的“高-中-低”全线覆盖,在产品丰富度上完全甩开上汽大众。

而且SUV带给一汽-大众的不仅是更丰富的产品线。1-11月,探歌累计销量为10.98万辆,探岳为14.21万辆,后者位列细分市场第一,异军突起的态势明显。

总体上看,一汽-大众轿车产品中,除宝来之外几乎都处于负增长状态。探歌和探岳两款SUV几乎贡献了所有增长的七成左右。试想如果没有SUV,一汽-大众的年终总结将完全不同。

还有一点被很多人忽略,2019年的销冠之争在2018年就已埋下伏笔。

去年上汽大众夺得销冠时,销量仅领先一汽-大众2.8万辆,其后便有江苏省汽车流通协会站出来批评上汽大众“为争销冠逼迫经销商压库存”。有此前缀,一汽-大众再夺销冠似乎顺理成章。

一汽-大众能保住销冠宝座吗?

胜利者总希望时间定格,失败者才会在意“来日方长”,可在商业战争中,失败者恰恰在此刻掌握着真理,销冠之争没有尽头。而在所有壁垒之中,靠聪明的经营策略致胜获得的成果,因为复制成本低而最不牢靠。

2020年,一汽-大众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

上汽大众SUV势头依然强劲,在探岳、探歌作为新车型的市场蜜月期过后,南北大众在SUV领域的竞争势必走向纵深。高手过招必是此消彼长,双方的优势劣势随时都可能互换。

豪华车领域,能将帕萨特卖出豪华感的上汽大众即将拥有奥迪品牌,仅就消费者对新鲜事的好奇心而言,也会让一汽奥迪在短期内流失大量关注。然而内部竞争还不是最大问题,真正的挑战来自已经开始交车的国产特斯拉。

低端车领域,一汽-大众捷达独立之后,上汽大众已经传出斯柯达独立的消息,又将是一场面对面的白刃战。然而更大的风险在于,车市寒冬仍可能继续,其他车企的降价、新产品的下沉只会愈演愈烈,流血求生中,大众产品还有多少下沉空间可操作?

当然,我们绝不怀疑一汽-大众的能力。不知是否与生于寒冷的长春有关,一汽-大众似乎很擅长“逆势增长”。

2014年中国车市受到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大,全年销量增速低于年初行业预期,但一汽-大众勇夺年度销冠。2010年虽然一汽-大众无缘全年销冠,但在过山车一般、出现整体销量大幅下滑的上半年,一汽-大众却创下历史最高销售记录。

可当市场逐渐常态化之后,短期领先的企业保持市场地位只会更艰难。2020年,一汽-大众应对挑战的选择看似很多,却样样不容易。

捷达独立第二年将迎来大考,过度下沉会透支品牌资产,进而在下个春天无法沐浴阳光;SUV之后一汽-大众产品布局上已无大弱点,再丰富产品线已很难找到有爆发力的点;有报道称大众汽车计划到2020年底把电动车产量提高至100万辆,其中仅中国工厂产能就达到60万辆,从而超过特斯拉的50万辆目标,但在新能源补贴滑坡之后,不确定的风险同样众多。

很容易得出结论,面对未来,寻找聪明的经营策略不如提升企业硬实力,比如产品研发、技术升级等。可这却引向另一个只能浅说的问题:合资车企的模式是否已经迈过辉煌顶峰?

脱胎于“技术换市场”大交易之下的合资车企,企业完全能自主掌控的实际只有品牌。外企独资的国产特斯拉出现的意义不必多说,在两股力量控制下的合资车企缺乏独立车企的操作空间,研发、生产、销售的链条并不健全。

在2019上半年,大众中国合资公司营业利润大幅减少9%的同时,大众汽车集团整体营业利润却增长了10.3%。贵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这样的对比着实刺眼。

就像一汽-大众无法阻挡上汽大众获得奥迪生产资格一样,所有合资车企都对历史性的变局缺乏应变能力。一汽-大众时隔五年再夺销冠之后,合资车企的历史使命将走向何方?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才是真正的未来。

写在最后

“一旦你王冠加顶,王座就是你安坐之处,你最好日日夜夜一动别动。你以前所有的人生不过是等待成为国王,现在你已经是国王,你只需统治。没有这长久的等待成何统治?等待你被废黜,不得不与王座、权杖、王冠和你的脑袋告别的时刻。”——伊塔洛·卡尔维诺:《在美洲豹太阳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只生产纯电动车型,奥迪一汽“碳中和”工厂开工

大概没有人会愿意经历2020年的开局,好在春天终于来了。伴随着东风雷诺的黯然收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新的汽车工厂正陆续开工建设,很有些江湖只见新人笑未见旧人笑的意味。

4月15日,《新闻联播》报道,?中国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工厂项目开工,工厂建成后,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可达到20万辆,产值60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3000余人,进一步助力红旗品牌电气化转型。

鉴于红旗新能源工厂开工引发的关注,擎动梳理了2020年开年至今的新建汽车工厂开建情况,发现有四个特征:

一是新建工厂以新能源工厂为主,主要生产电动车型,这也符合当前政府给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长期规划。

二是这些工厂从签约到开建的速度非常快,比如一汽红旗新能源工厂,从报批到开工只用了20多天,而往常需要3个月。南宁天际汽车新能源工厂,该项目2020年1月15日签约,从签约到开工仅44天,仅次于红旗20多天的速度。

众所周知,工厂对于投资者可以扩大产能,提升规模效应,对于当地政府则包含税收、当地就业、产业链升级等一系列问题,落户两家造车新势力的南宁,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南宁市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是南宁市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标志性重大产业项目之一。各环节提速的背后是当地政府将建设、规划、土地、招商等多部门联合,为企业及时开展全方位服务。

三是新工厂开工大都比较低调,既有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目前新能源市场竞争激励,自主品牌尽管先期占据了一定主动,但随着合资品牌后期的跟进,工厂产能提升,新能源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埋头苦干更适应当前实际。

四是工厂大多预计2022年竣工投产,包括不得不提的特斯拉上海工厂二期建设也正在进行。可以预计2022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产量、规模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量级,产品车型多样、性能提升、续航里程增加,届时也会出现新的难题,各车企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也将前所未有。

擎动制图(说明:由于以上工厂开建信息均来自公开信息,表中工厂并未囊括全部所有工厂开建。)

具体来说:

一汽红旗新能源工厂长春开工

一汽红旗新能源工厂项目于4月15日在长春正式开工,计划于将于2022年竣工投产。该项目总投资78亿元人民币,将主要生产红旗牌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年产能将达20万辆,产值为600亿元。按照一汽红旗未来五年计划,接下来其将继续推出覆盖全家族系列的21款新车型,其中新能源汽车将占18款,占比达85%以上。未来,新工厂的投产将进一步助力红旗品牌的电气化转型。

北汽新能源智能工厂亦庄开建

北汽新能源将在亦庄正式投入建设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生态工厂,项目一期总投资额27.2亿元,项目选址地块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毗邻北京奔驰高端制造工厂。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4.68万平方米,计划建设焊、涂、总三大工艺并形成年产5万台高端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计划2022年3月竣工投产。

开沃年产20万辆新能源汽车工厂开工

山东开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投资100亿元的整车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建成后年产能为20万辆,主要生产车型为4-6米新能源商用车、物流车、MPV和SUV等。据悉,除威海生产基地外,山东开沃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于2018年签署战略协议,计划在呼和浩特投资50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系列项目;2019年2月,其总投资70亿元的徐州基地正式开建,建成后年产能为30万辆。

福田汽车氢燃料商用车工厂部分产品投入冬奥

总投资12.7亿元、综合年产能2000辆的福田汽车氢燃料商用车及测试能力建设项目,日前取得实质性推进。该项目已进入监理招标阶段,整体计划工期552日历天。按照流程,下一步福田方面将进行项目施工方的招标,并在招标公示完成后最终进入到施工阶段。根据上述招标文件中显示的整体计划工期552日历天估算,福田汽车的这一项目最迟或将于2022年年初投入运营。

五大工艺厂房南宁天际新能源工厂开建

南宁天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位于南宁邕宁区新兴产业园,主要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及电池包五大工艺厂房,配套建设研发中心、试验试制中心等,形成年产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基地。项目计划在2022年投产,达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以上。天际汽车在南宁的项目是它的第三个地方工厂。前两个分别在浙江绍兴(2018年4月开工)和湖南长沙(2019年3月20日开工)。

年产能10万辆南宁合众新能源汽车工厂开建

南宁合众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位于南宁青秀区伶俐工业园,建设年产10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智慧工厂,主要建设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厂房及树脂、PACK车间、产品试制试验中心、综合办公楼和附属设施,以及相关生产工艺设备。

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预计年内开建基于比亚迪e平台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1月20日发布的《设计招标公告》显示,丰田汽车和一汽集团计划投资84.95亿元在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城新建一座新能源工厂,该工厂已被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批准建设。该新能源工厂年产能为20万辆,总占地面积197万平方米,生产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

此次设计招标的工期时间要求为2020年02月26日至2020年05月25日。按照天津市方面的规划,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项目将在2020年年底前取得明显进展。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投资,一汽丰田新能源工厂生产范围将包括基于丰田e-TNGA平台的车型,以及有可能生产丰田与比亚迪联合开发、基于比亚迪e平台的纯电动车型。

擎动观察: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工厂的开建是保证产能提升的必经之路,谁能笑到最后,只能等待时间考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月28日,随着奥迪一汽新能源 汽车 有限公司的奠基,奥迪正式开启在中国市场本土化生产基于PPE平台的纯电动车型项目。

中国一汽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留平表示:“奥迪一汽新能源 汽车 有限公司的成立,正是中国一汽与奥迪公司洞察产业趋势,深耕中国市场,共创时代兴业的又一重大举措。”

据了解,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全新生产基地是奥迪在中国第一家仅生产纯电动车型的工厂,现已开工建设,计划于2024年年底投产,规划年产量超过15万辆。新生产基地建成后,奥迪将为长春创造约3000个新工作岗位。首批投产的PPE平台车型将是奥迪A6 e-tron和奥迪Q6 e-tron系列的3款车型。

奥迪 汽车 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杜思曼表示:“长春新工厂迎来开工建设,成为奥迪在中国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通过奥迪一汽新能源 汽车 有限公司,我们将PPE平台引入中国,并将基于该平台打造中国市场专属的纯电动车型。这将推动奥迪在华纯电动车型阵容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产基地的所有管理、物流和生产流程都将通过同一信息技术架构实现全面联网。

例如,奥迪将投入约860台机器人焊接纯电动车型的车身,无人搬运机器人解决生产材料搬运和物流问题。在涂装车间,综合控制系统可以监控和控制所有设备。多个生产步骤在总装车间将实现全面自动化。

据悉,奥迪也将首次在其欧洲以外的生产基地使用全面集成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奥迪将在生产中100%使用绿色电力,并通过工厂屋顶的光伏系统自行发电。工厂也将安装膜生物反应器,实现水闭环管理,大幅提升长春工厂的用水回收率。

“我们目标明确,即建立一个碳中和工厂。为此,我们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将采用节能、可持续的技术。”奥迪一汽新能源 汽车 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施睿哲如是说。

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新闻网,本文标题:《长春一汽的汽车产量创新高》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