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量丨十大自主品牌9月销量点评

探量丨十大自主品牌9月销量点评

3838px 2025-04-22 汽车 80 次浏览 0个评论

近日,国内十大自主品牌已经公布了9月份的销量成绩,整体而言,增长是主旋律,但在增长之中,国内几大集团的自主板块依然处于弱势水平,如何突围成为它们的主要课题。接下来就随车神探一起来看看9月份十大自主品牌的销量究竟表现如何吧!

探量丨十大自主品牌9月销量点评

长安汽车

9月份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达到153039辆,同比增幅达31.9%。

从销量构成来看,长安汽车的崛起得益于CS75?PLUS的热销,长安CS75家族9月份累计销售达到25724辆,连续6个月销量突破2万辆;而另一款旗舰车型UNI-T上市即热销,9月销量达到10601辆;轿车方面,长安逸动9月份总销量也达18481辆,连续7个月销量破万。

整体来看,UNI-T作为一款上市不久的车型便能保持在万辆水平线附近,足以证明UNI-T有着不俗的产品力并已得到市场认可,未来应该还会有提升。而CS75系列虽然是长安汽车的最强支柱,不过随着第三代?哈弗H6的上市,CS75已经和哈弗H6拉开差距,并且伴随着东风本田CR-V的强势逆袭,CS75系列未来形势较为严峻。

吉利汽车

9月份吉利汽车销量为126365辆,同比增长11%,环比上个月增长11%,9月的吉利再次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

从销量构成来看,博越家族在9月份的销量再度突破2万辆大关,达到了20925辆;帝豪家族在9月份的销量达到了28936辆;“双缤”在9月份的销量达到了18435辆,涨幅同样明显;而主打家用车市场的远景家族在9月份的销量达到18801辆,环比8月份大涨46%;刚刚上市的吉利豪越在9月份的销量达到了6648辆;领克在9月份的销量达到了18745辆,同比增长了38%,再度创造了该品牌历史最高月销量。

整体来看,吉利汽车旗下车型几乎是全面开花,博越、帝豪、双缤、远景家族一直都是吉利汽车的稳固主力军,而高端品牌领克也继续表现亮眼。在此之后,吉利首款运用CMA超级母体的轿车吉利星瑞也将会以家轿颠覆者的身份登录市场,吉利汽车未来表现依然让人期待。

长城汽车

今年9月份,长城汽车销售117812辆,同比上涨18%,环比增长32%,达到今年以来单月新高。

从长城汽车9月份的销量构成来看,其9月份出口销量达到7773辆,同比大涨46.16%,全球化的道路再进一步;而哈弗H6单月销量再度突破4万辆,达40475辆,同比增长28%,连续88个月蝉联中国SUV市场月度销量冠军,之前几个月还在担心哈弗H6的冠军宝座被超越,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了;另外长城皮卡在今年9月销量达到22885辆,同比增幅达67%,这已经是长城皮卡连续5个月单月销量突破2万辆,并且长城炮9月的销量也超过1万辆,连续5个月销量过万。

整体来看,有哈弗H6、长城炮等强势车型的支撑,长城汽车的销量十分稳固,并且随着哈弗大狗、欧拉好猫等车型的上市预售,还有坦克300这种超高人气车型的即将到来,长城汽车第四季度销量有望再创新高。

奇瑞汽车

9月份奇瑞汽车销量达到42317辆,同比增长9.9%,环比增长5.2%,连续四个月保持同比环比双增长。

从销量构成来看,奇瑞汽车在国内、海外、新能源三大板块销量都有稳步增长。产品方面,全新一代瑞虎8销量12768辆,同比增长7.4%,环比增长3.8%,是奇瑞汽车的主力车型;另外全新一代瑞虎7、全新一代瑞虎5x、瑞虎3系列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整体来看,瑞虎系列是奇瑞的“命根子”,随着奇瑞汽车全新旗舰SUV——瑞虎8PLUS的上市,其将和瑞虎8一起形成双旗舰组合,有望打造“双爆款”,助力奇瑞销量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势头。但在轿车却是奇瑞的“命门”,想要走的更远,奇瑞需要想办法。

比亚迪

比亚迪9月销量为40905辆,同比增长2%,环比增长15.2%。

大家都知道,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的领军者,新能源销量情况将直接决定着比亚迪的销量,可喜的是,9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方面的表现不错,比亚迪新能源9月汽车销量为18603辆,同比增长42.6%,环比增长32.8%;其中在中高端市场,比亚迪汉持续发力,9月份比亚迪汉销量为5612辆,环比增长40.3%。

整体来看,随着新能源行业的愈发成熟,比亚迪也拥有着无限的潜力,并且搭载刀片电池的宋PLUS?EV、e9将于年底上市,唐EV也将于今年年底正式交付,第四季度比亚迪整体趋势依然看好。

一汽

9月一汽集团销售整车38.89万辆,同比增长18.2%。

在自主品牌板块,红旗品牌的产销分别为2.48万辆和2.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2.4%和85.9%,已经实现进入2020年以来单月销量九连涨;但另一面,一汽奔腾再次交出了一份不好看的成绩单,9月销量为5624辆,同比下滑50.88%。

整体来看,一汽自主板块有喜有忧,但忧大过于喜,红旗虽然一度表现强势,但一汽奔腾表现实在是“辣眼睛”,月销5000辆的成绩已经是排名倒数,正如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副总经理赵东所说,奔腾品牌之于一汽,就像大众之于大众集团一样,将来一定是自主销量主要的贡献者。如果一直是这样的成绩,那一汽大自主的未来之路依然是扑朔迷离。

上汽

9月份上汽集团销量突破60万辆大关,实现整车销售60.2万辆,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19.5%。

在自主板块,上汽荣威、名爵销量达6.6万辆,同比增长7.3%。其中荣威RX5销量持续过万、名爵继续保持中国出口单一品牌销量第一;上汽大通销量达到2.1万辆,同比增长40.3%。

整体来看,上汽自主品牌销量已经开始慢慢回升,而未来的新能源和高端战略将会成为上汽自主成败的关键点。

广汽

9月份广汽集团销售汽车21.80万辆,同比增长15.59%,环比增长20.73%,单月销量创下历史新高。

在自主板块9月销量达31119辆,同比增长4.71%,环比增长18.29%。其中传祺高端车型M8+M6?两款MPV销量高达7329辆,同比增长35.87%,其中M6月销首次突破5000辆,环比增长44.2%,同比增长41.8%。而广汽新能源单月销量达7006辆,同比增长75%。

需要注意的是,在自主板块,广汽集团四季度的新产品并不算多,可能会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

北汽

9月北汽新能源销量为2245辆,同比下降77.57%。今年前9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为2.1万辆,同比下降78.57%。

目前北汽自主板块仅仅只是公布了北汽新能源的销量业绩,但去年10月,北汽集团就已经整合旗下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车的产品与技术资源,正式发布了北汽自主乘用车BEIJING品牌。所以北汽新能源事实上已经占据着北汽自主的大部分版图。

整体来看,北汽自主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曾经的新能源销量冠军北汽新能源已经开始排名垫底,北汽自主到底该如何破局呢?

东风

东风汽车集团9月销售汽车35.05万辆,同比增长8.1%。

在销量构成中,东风自主板块的销量总和仅约为东风集团总销量的十分之一。其中东风风神9月销售0.63万辆;东风风光销售1.42万辆;东风风行销售0.91万辆;东风启辰销售0.90万辆。“三风+启辰”四个自主品牌9月累计销量仅为3.92万辆。

东风集团目前的当务之急已经十分明了,那就是解决自主板块乘用车业务的阶段性萎靡之症。而另一方面,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的表现也将决定着东风自主的未来走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年亏损10个亿,海马汽车为何成为自主品牌边缘品牌?

车标z是众泰牌子的汽车。

众泰汽车的品牌标志取自英文ZOTYE AUTO首字母Z,表现了企业独特的识别基因,使标志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和品牌区隔性。

新标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的塑造和设计,Z字造型优化得更具运动感和力量感。黄金比例突显科技动感动感,体现众泰汽车创新强化自主,引领驾驭潮流,绽放青春激情活力的品牌基因。

扩展资料:

2006年初首款整车众泰2008正式投放市场,当年产销突破万台,2007年初重组江南汽车,取得轿车生产公告,全年产销四万余台。

并批量出口50余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中东、西亚、俄罗斯、拉美等市场。集团先后在意大利和日本组建了技术团队,并聘请台湾、一汽、二汽、天津模具等国内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加盟。

组成了高效的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和现代企业管理队伍。公司引进的高级管理、技术人才400多人,其中国外专家30人,博士56人并在意大利建有技术中心。

百度百科—众泰

海马 汽车 已经发展到了30年的 历史 ,时间并不短,但一年亏损10亿的状况还是挺让人惋惜的。

海马 汽车 沦落到现在这种状态是多方面的,产品研发投入不够,有竞争力的产品又少之又少,海马海口和海马郑州相互内耗等等,两大基地、上十款产品,数十万的产能,1年的销量也从20多万降至十几万,让人惋惜。

海马 汽车 成立于1988年,总资产164亿元,直属员工1万多人,关联企业员工3万多人,年收入近200亿元,累计纳税170多亿元。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00572,还是有实力的。

刚刚上市的二代海马S5不到7万起,产品力强,有可能重演当年月销过万的盛况,从而扭转乾坤。

有些情况海马也是不能把握的,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被大家所忽略,在海口海马跟马自达分家做自主品牌时,为了获取生产目录,值得投靠一汽,成立一汽海马销售公司,股比为51:49,一汽只出个目录,啥事也不干就分走了49%的利益,所以说,海马也是被一汽坑了。

海马集团当然很不爽,于是前往郑州新建一个100%控股的公司,但是在郑州海马又从事了地产业务,没把全部精力放在 汽车 业务上,这年头全力以赴做 汽车 都不一定行,现在海马重新聚焦 汽车 业务,还为时未晚。(鹿鼎记)

关于海马的问题,我最近已经回答过无数次了,嘴巴都磨出来茧,手都打烂了,海马 汽车 ,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海马了,有很多网友都说我评论的太过犀利了,为什么说话那么难听还骂,质量又不差,我怎么能这样说话,其实我想说的是

我从来没有说过海马质量差也没有说过海马不行,我只是想说自从海马跟马自达分家了之后,就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海南马自达了它的设计力产品力,包括整个车厂的品控以及他们未来的走向,包括他们的资金雄厚程度,已经完全没办法跟国内这些一线大车厂相比

我们国家的现在一线 汽车 厂吉利奇瑞长安长城比亚迪,包括一些比较小一点的二线品牌都比海马混的强,像什么众泰,江淮广汽,北汽,上汽,这些品牌,现在都比海马混的强得多,因为他们设计的东西够新颖够帅,产品力强颜值高,有核心竞争力有而海马什么都没有只能吃老本,而且现在大部分 汽车 厂都在发力新能源包括比亚迪,北汽,包括江淮新能源,上汽新能源,这些厂现在都在各方面开花,各方面发力,海马已经远远的落后了,已经再也不可能追上了

所以说就像国家一样的,落后就要挨打,你落后了,你的设计,你的产品力,你工厂的技术人员就会退步变少没钱跳槽。就会没有人死心塌地的给你干活,因为你没钱所以说他现在已经没有资本跟那些一线 汽车 厂开始抗衡了,更不要说什么国际大品牌的,所以说卖的差的话就会越卖越差,卖的不好就会越来越不好,销量越差越不想买,销量越差,售后越跟不上越没钱,各个方面都不好 。这是恶性循环…除非有金主出重金 全新产品线 全新动力 重新从颜值动力油耗价位比肩一线品牌才有的救。

从年销20万辆到不到2万辆!到底是谁“杀死”了海马 汽车 ?

很多老司机都还记得这样一款车,海马福美来,作为曾经与凯越、伊兰特并称为中国车市“新三样”的福美来,当年也是大红大紫的车型,而如今已经被后浪拍死在了沙滩上。同样被市场竞争逐渐淘汰的,还有福美来背后的海马 汽车 。

巅峰期的海马 汽车 ,年销量达到21.6万辆,但是随后急转直下,到2020年,海马的年销量已经不足2万辆。到底是谁“杀死”了海马 汽车 ?

海马 汽车 成立于1988年,它的前身是海南 汽车 冲压件厂,但是在成立之后,因为得不到美国福特技术支持,所以根本没有一款车型生产出来。1990年,马自达 汽车 经营不善,利润率较低,需要扩展新的市场,就这样,马自达和海马 汽车 一拍即合,成立了海南马自达,1990年,海南 汽车 制造厂第一辆马自达929旅行车试制成功。此后,海马 汽车 出产了马自达323也就是后来的福美来,普力马等经典车型。

但是好景不长,长安 汽车 集团、福特 汽车 公司和马自达 汽车 株式会社在2006年2月合资成立了长安福特马自达 汽车 有限公司,海马 汽车 和马自达的合作中止,随后海马开始了自力更生的道路,海马3、丘比特、骑士、海福星、海马王子、海马M3、S7等等车型推出,但是海马 汽车 始终没有摆脱马自达的影子。2016年,海马 汽车 的销量达到了顶峰,年销量达到21.6万辆,但是此后销量断崖式下跌,2017年全年累计销售新车14.04万辆,2018年全年累计销量6.76万辆,2019年销量为29456辆,2020年销量只有17773台,不到巅峰期的10分之一,只能卖房维持生存。

海马 汽车 为什么会沦落至此?

1、产品缺乏竞争力

海马 汽车 之所以在2016年能够取得21万辆的销量,主要是因为SUV红利的影响,海马S5年销量破十万辆,但是海马 汽车 只要是凭借低价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哈弗、长城、上汽、广汽等等品牌都在推出SUV车型,海马 汽车 的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2、模仿马自达,缺乏自主创新

海马 汽车 在和马自达分道扬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产品设计、宣传营销上刻意拉近和马自达的距离,比如说海马2的车型设计,非常类似马自达3,海马很多车型的宣传也会体现马自达的血统,随后,海马在自主创新和模仿马自达之间来回摇摆,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后继乏力。

3、业务分散,不够聚焦

海马 汽车 集团旗下包含房地产、商务会馆、物业公司、金融投资、小额贷款等业务,在卖车赚了一点钱之后,海马就开始投资副业,这也导致,海马 汽车 对于核心业务不够专注。

正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海马 汽车 从年销20万辆,一步步跌落到年销不到2万辆,从一个大有希望的自主 汽车 品牌,到如今沦落到卖房求生,其实并不值得同情,海马 汽车 就是典型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被淘汰也是在情理之中。

首先,对于一个车企,产品力是立足根本,而海马 汽车 在技术落后吃老本的情况下,旗下车型日益老旧,产品力相对边缘化。

在“聚焦战略”之下,海马一度专攻SUV市场,然而其旗下产品中,除了S5和福美来拿得出手,其余皆乏善可陈。而近年来,福美来月销仅有几百辆,S5自2017年改款后,“减配不减价”彻底磨光了消费者的好感,月销也不过千辆,还频频爆出质量问题……

相较之下,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如吉利、长安等就能将车型性价比与更新速度双管齐下,而海马平均一年才推出一款新车型,核心产品又到了生命周期晚期,也难怪消费者对海马 汽车 的品牌认知度日益不足了。

—提起海马 汽车 ,可能很多人都会想起海南马自达这个名字。作为一家具有三十年 历史 的自主品牌,海马 汽车 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早年靠着和马自达合作起家,如今却陷入了转型苦难和巨大亏损之中。在竞争激烈的 汽车 市场里,海马今年的销量成绩到底如何?未来能否靠着发展新能源力挽狂澜呢?

依靠马自达起家,海马得以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南 汽车 制造厂刚刚成立,此时的海马 汽车 正面临有厂无产的窘况。没有技术和设备导致海南 汽车 制造厂无法生产 汽车 产品,恰好日本马自达急于寻找和开拓新的利润空间。双方在一番接洽之后一拍即合,在1990年推出了首款产品——以马自达929为基础的HMC6470。

可以说,这款产品正式开启了海南 汽车 制造厂和日本马自达长达数十年的蜜月期,后续引进生产的第六代马自达323以及初代马自达MPV让其得以进一步开拓市场。但由于海南 汽车 制造厂的产品无法在全国投放,到了1997年,海马不得不投入一汽的怀抱,但即便如此,海南 汽车 制造厂却没有得到一汽的技术支持。最终还是只能再次向日本马自达寻求合作。

产品趋于老旧,竞争力逐年下降

2001年,一汽马自达主打紧凑型MPV市场的首款产品普力马正式上市。截止2001年底,海南马自达产销的普力马已经超一万台,这个成绩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出色的。也正因如此,到了2002年3月,马自达才有信心引入第八代马自达323,并被命名为福美来。福美来的推出迅速取得了市场的认可,这款三厢轿车产品也让海南马自达这个名字红遍了全国。

到了2005年,一汽和马自达合作国产马自达6,这也意味着海南马自达被抛弃。此后海马换标成为自主品牌,靠着福美来和普力马的平台推出了不少车型,但始终没有跳出马自达的影响,产品也在小修小补中趋向老旧。此后虽然也推出过像海马骑士和海马王子等车型。但终究没能再像当年那样到达巅峰,海马的市场竞争力逐年下降。

新能源昙花一现,未来之路消极

2010年2月,海马郑州成立电动 汽车 事业部,这也意味这海马开始向新能源市场转型。但实际上,首款推出的新能源产品海马3 HEV却有些不尽如人意。此后跟进的海马E3和海马爱尚EV无论是产品力抑或是销量,都与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用着不小差距。

今年的前11月里,海马 汽车 累计销量仅有6.2万辆,同比下降49.8%,这与此前定下的18万辆的销量目标相距甚远。与此同时,公开数据显示,海马 汽车 前9个月亏损4.77亿,同比降660.27%。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海马 汽车 的市场表现没有好转现象,其后续发展或许将会愈发坎坷。

小结:纵观海马 汽车 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最早依靠马自达起家和发迹,再到自主造车转型新能源,海马的成功让人羡慕,转型带来的副作用也给业界带来不少启示,希望未来海马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扭转当下的局面!

都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何有些人就是这么优秀?

海马 汽车 的起点其实比一般的自主品牌要高,人家好歹也是海南省人民政府跟马自达合资起步的,先发优势比吉利长城都要好。

现在呢?长城 汽车 是千亿营收规模,吉利年销量破百万,海马2017年销量才14万多台,哎……

其实海马 汽车 2016年还是有盈利的,盈利了2亿多,2017年则亏了10亿多。海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恕我直言,合资是换不来真技术的,海南省跟马自达合资的那些年不过是代工而已,而且一直拿不到车子的准生证,海马马自达生产的车只能在海南省流通。

后来一汽不怀好意地过来勾搭,说我们联手啊,你挂我名下,准生证的事就解决了。结果,一汽那几年没有向海马 汽车 提供任何帮助,每年还从海马 汽车 分走不少红利。后来一汽更是直接跟马自达勾搭在了一起,海马痛失合资对象。

为了解决准生证的事,2007年海马收购了郑州轻客。为了摆脱一汽,2008年还完一汽5.7亿元之后终于开始自己独立造车了。那么从2008到现在, 汽车 业的黄金十年的大势是很好的,海马每年也有盈利,虽然不多,但还算个小康水准。

到了去年,长期缺乏核心技术的弊端暴露了出来。2016年的时候海马年销量还能超过22万辆,到了2017年,大幅下跌到14万辆。缺乏核心技术,最明显的就是产品力不行。新品少,旧款车型竞争力不足,销量不下跌就怪了。轿车方面,我不说,你可能都想不起来海马有什么轿车对不对?自主轿车本身就很难突围。

SUV方面,海马S5虽然整体还不错,但自主SUV场都杀红眼了,海马S5虽说还不错,但大势已去,已经翻腾不出什么浪花了。

有时候,不是你跑得慢,是其他人实在比你快多了。

另一方面,海马管理不善也造成了如今的窘况。海马2017年去年的成本里面,管理费用达到了12.57亿元。这什么概念呢?体量是海马2倍的众泰 汽车 ,去年管理费才8.8亿元。海马对此的解释是,有研发项目终止了,所以导致管理费大涨。研发项目终止……这明显的战略失误,这还能说啥?

一声叹息!

在车企相继竞争的年代,一些车企活的很滋润,一些之前主流的车企逐渐的被边缘化,根据各大车企公布财报来看,其中有不少车企出现亏损,当然从公布的财报上面去看,比亚迪2020年营收达1565.98亿元还是比较抢眼的,同时也有一些车企出现亏损,海马 汽车 2020年亏损超过10亿元,众泰 汽车 ,去年亏损90亿等,一年亏损10个亿,海马汽车为何成为自主品牌边缘品牌?

海马一年亏损达10个亿,无疑说明海马 汽车 过得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落魄”。而这种被边缘化是什么造成的结局?这或许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的,成为自主品牌的边缘品牌和海马 汽车 自身的实力以及车辆的市场定位有关系,以车辆的定位来看,海马 汽车 旗下的车型有点跟不上市场的节奏,从车辆的造型上面去看,和目前主流的一线国产车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外观上面也好,还是车辆的内饰设计上面,海马 汽车 还是比较保守,不够激进,加上现在很多的车子在设计的时候都是走年轻化路线,海马在这个方面还是有些差距。而外观设计上面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海马只能继续吃老本。

另一方面这几年海马 汽车 推出的产品来看,几款车型升级都是不痛不痒,并没有叫座的卖点。也没有足够的卖点,迎合消费市场上面没有一定的竞争力,加上在研发和设计上面的短板,都导致了海马品牌成为了被边缘化的品牌。

一年亏损10个亿,海马路在何方?这或许是海马 汽车 最值得反思的问题。未来随着海马 汽车 的转型它与主流的自主品牌能否缩减距离、甚至赶超?一切都是未知。

海马 汽车 之所以沦落到此地步,说到底,还是不注重技术,不着眼未来造成的。

海马 汽车 成立于1988年,早年合资马自达,总资产曾高达164亿元,直属员工1万多人,年收入近200亿元,累计纳税170多亿元。可谓是风光无限好过。

只可惜犯了很多自主车企的老毛病,赚钱风光时,并没有在 汽车 制造技术领域有太多投入,也没有多少核心技术积累。从19年海马累计卖出400套海口房产自救可以看出,海马赚钱时,在消费,在想办法囤积资产,而不是投入到技术研发。可惜这不是北京,上海或深圳的房产,400套房产也仅仅获利2亿,使海马19年出现短暂的扭亏为盈。

如果当初将这些资产投入到 汽车 技术研发领域,现在的海马 汽车 ,肯定不会是这种无人问津的状态。参照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在企业前期, 汽车 技术和设计不够好时,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都投身于技术研发及相关技术企业的收购投入。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比亚迪收购日本 汽车 模具厂,比亚迪挖来奥迪设计总监等。这些专注 汽车 专业技术和着眼企业未来的举措,使得吉利和比亚迪在自主 汽车 品牌中,越走越好,车辆品质也越来越接近和超越合资品牌。最终得到了市场的热捧。

汽车 是个大的集成体,最重要的是技术的集成和积累。做 汽车 ,说一千道一万,要沉得下来心,才能做大做强。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发生、发展、高峰的过程,到达顶峰后开始大浪淘沙,重新洗牌、优胜劣汰是永远的行业规则, 汽车 行业的重新洗牌和我们刚刚经历过的手机业重新洗牌是一样的,我们曾经经历过了手机业的优胜劣汰,曾经的波导、TCL、夏新、中兴、…甚至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都曾有过自己的辉煌和不可一世,。当行业台风刮起的时候,猪也能飞起来,当风住的时候就显出来了谁是猪,谁是雄鹰,

当有更强品牌不断创新上进的时候,那些靠吃行业红利、靠行业台风刮起的不求上进的猪终将摔下来, 汽车 行业也是如此,我们曾经看到力帆、众泰、猎豹、幻速、中华、包裹海马都曾辉煌过,但他们成了 汽车 行业第一批淘汰梯队,接下来应该还有更多的 汽车 品牌成为波导、TCL,甚至北汽、一汽都在劫难逃, 汽车 届早有人预言国产品牌将来剩余的不会超过5家,这将是一个不远的现实,我们拭目以待。

我没有买车啊,所以说对车辆还是不是太了解的。那么,我觉得我能以一个潜在的,购车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

还记得2011和2013年这段时间,当时沈阳很多人都是喜欢开海南马自达的。总是能听见一些人谈论“马六”什么的,说结婚的时候整一排“马六”也挺不错啥的。那个时候,才逐渐的在脑海中,有了海南马自达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没有开海南马自达的。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身边的朋友一般都是本田、比亚迪、大众、现代、丰田、尼桑、别克等各种类型的车辆。但是开海马的还真的就不常见了,我也没有细问过这件事。

说实话,现在海南马自达的宣传力度不够。我在沈阳地区生活,基本看不到关于海马的宣传。假如说我去买车的话,可能我就会选择一些常常听见的车辆。比如说大众什么的,因为他们不仅是在宣传车辆更新换代的消息,还会大概告诉我每个月月供多少,我能做到心中有数。就算我没有做好决定,最起码大众成为了我心中的一个备用选择吧?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对车辆的认识没有相关领域或者喜欢车辆的人那样的专业。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看到的是什么?我看的就是价格、空间、油耗、质量和售后而已。其他的对于我这样的消费者来说,我们能看的懂吗?肯定是不明白的,所以说谁给我们介绍的多,我们对谁的了解就多了一些。

可能会有人,那你自己去搜索了解啊?我主动去了解的话,那范围就会非常广泛了,什么车我都想着去看看,对吧?同样花20万买车,我要在各个类型中做好对比,在我自己的了解中,必然不会以专业的角度去了解车辆。就算是名气小的车,也是有优势的,那么这样的优势谁告诉我?是不是 汽车 厂家和经销商?

所以说,不仅是海南马自达,其他企业也是一样!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出发,想着如何去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长久的生存下去。如果,还是这样的话,那么亏损的可能不仅仅是10亿的问题,关门大吉也不是不可能。

我对车辆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是作为一名 汽车 领域的“小白”,我只是一个消费者,要是我买车的话一定是这样的,假如说海南马自达能够让我了解了,相信了,那么我就会去购买,毕竟,车对于我来说只是代步而已。

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新闻网,本文标题:《探量丨十大自主品牌9月销量点评》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