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下行,2020年成为大多数企业最难的一年,**业、旅游业、进口业无一不遭到滑铁卢,当然,汽车行业也未能幸免。
进入到8月份,各家车企都陆续公布了自己的半年报,"跌"字基本成为内容的主角,但在逆势之中,也有一些企业表现出很强的韧性,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上汽集团
作为国内最能赚钱的集团之一,上汽集团在2019年实现净利润256亿,以超过第二名近2倍的成绩领跑所有车企。
而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一汽大众会交出怎样的成绩单呢?
根据上汽集团的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上汽实现整车销售204.9万辆,实现营业总收入2837.40亿元,同比下降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94亿,同比下降39%。
而作为上汽集团最核心的上汽大众表现却并不如人意,在上半年中,上汽大众一共卖出了57万辆新车,同比下降了37.2%,超过行业整体的下滑幅度(16.9%)。
除了受到疫情影响外,无论是A级车市场朗逸连续多月被轩逸反超丢下销量王座,还是从去年年底就发酵的帕萨特事件导致上汽大众陷入信任危机,都是上汽大众上半年销量下滑幅度如此之大的原因。
整体看来,上汽集团虽然依旧处于行业龙头地位,但在接连不断的"失速"下,危机已经开始显现,后半年如何调整以及应对更加多变的市场,成为上汽大众首要面对的问题。
东风集团
如果要评选出一名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车企,我想一定是东风集团,除了总部位于武汉外,旗下多个生产基地也位于湖北,它面对的,是来自疫情最猛烈的冲击。
体现在财报上,根据东风集团股份发布的公告,今年上半年,东风集团营收505.8亿元,同比增长4.4%;毛利为78.16亿元,同比增长0.28%;净利润30.2亿元,同比下降64.5%。
其中乘用车领域,东风汽车累计销售新车128.51万辆,同比下降20%,依旧是跌幅大于大盘。
原因其实也很明显,除了疫情的影响外,还与旗下两大法系品牌萎靡不振、自主品牌始终不能独挡一面有关。
销量太过于依赖某些品牌(日产,本田)的后果,就是市场一旦出现较大的波动,整个集团的表现就会随之摇曳。
在7月17日的时候,东风下发布了旗下高端电动品牌岚图,这一动作可以看作是东风自主品牌的另类突围,既然普通燃油车无法做到有效突破,新能源汽车则被寄予走向高端化厚望。
但品牌高端化说着容易,做着难,参考北汽的ARCFOX品牌,做了四年还未磨成一剑,岚图需要面对的考验,只多不少。
吉利汽车
作为中国本土"一哥",吉利在大环境下行的影响下也绷不住了,根据吉利汽车发布的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收益为368.20亿元,同比下滑23%;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22.97亿元,同比下滑43%。
销量方面,吉利汽车上半年总销量为53.04万辆,同比下降19%,主要原因则是归结于2020年初中国大部分地区局部封城导致生产中断所致。
销量和利润双双下滑,吉利不得已二次下调全年销量目标,将141万辆的目标下调6%至132万辆。
董事长李书福也在财报中提到:"2020年成为本集团有史以来最困难的一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自三月底疫情得到控制以来,吉利汽车的销量持续正增长,5月和6月,同比分别增长20%、21%,市占率也从年初的6.51%稳定上升至6.74%。
此外,在吉利下半年的规划中,会有多款重磅车型陆续上市,包括领克06、几何C、吉利Preface等,对于吉利下半年的销量会起到一个助推作用。
长城汽车
8月28日,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长城汽车上半年营业总收入359.29亿元,同比降幅为13.17%。其中,长城汽车上半年营业利润为11.43亿元,同比降幅为35.74%。
长城汽车表示两个原因共同作用导致净利润同比减少,一个是受到疫情影响,整体的销量同比减少,第二个原因则是加大了研发投入,使得研发成本增加。
在7月末的时候,长城汽车一口气发布了"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宣布长城汽车正式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变,以技术带动增长,短期内可能成效不大,但长远来看,对于长城品牌的发展非常有利。
写在最后:
结合四大车企的半年报来看,跌字几乎贯穿了所有,部分原因归结于疫情影响是没问题,但对于那些跌幅高于整个大盘的车企来讲,如何调整战略布局,抢占新一轮的消费市场,才是当前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日,乘联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11月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208.1万辆,同比增长8.0%;2020年前11月狭义乘用车累计零售量为1700.2万辆,同比下滑8.3%。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厂商零售销量排名来看,今年11月份入围的汽车厂商品牌并没有出现较大的变化。
从发布数据榜单来看,上汽通用、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均实现较强的增长,令人意外的是吉利汽车在11月份出现了下滑的情况,上汽大众则延续两位数下滑的态势。
排名前两位的车企依旧是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只是去年的冠亚军今年换了个位置,不过可以看到,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之间的销量差距正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一汽-大众11月份零售量为22.3万辆,同比增长7.9%;而上汽大众再次下滑两位数,11月零售量同比下滑23.4%至15.1万辆,这是上汽大众连续11个月同比下滑,也是榜单中跌幅最大的车企。
在市场进入持续增长的快车道,处于头部车企的上汽大众却明显失速,与市场整体形成较大反差。至于上汽大众为什么销量持续下滑,涉及的原因很多,但重要原因还是上汽大众旗下产品口碑下滑以及新投产产品、改款产品竞争力疲软有关。
上汽通用依旧排名第三,1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量为14.5万辆,同比增长13.2%。从数据来看,其与上汽大众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如果上汽大众无法改善销量持续下滑的态势,不排除后期被上汽通用反超的可能。
据官方数据显示,别克品牌在11月份销售了11.03万辆,同比增长54.6%;豪华品牌凯迪拉克在11月份的销量为2.43万辆,同比增长45%。
别克和雪佛兰品牌主流车型在搭载四缸机后销量都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而部分三缸机车型销量依旧低迷。国内消费者对三缸机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导致三缸机车型销量持续下滑,但是即便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上汽通用也不打算放弃三缸机,而是采用三缸机与四缸机协同发展的方式。至于豪华品牌凯迪拉克,近几个月销量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还是因为终端市场“以价换量”销售策略带来的成果,这是该品牌销量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再看看自主汽车品牌,除了吉利汽车外,长城、长安、上汽通用五菱均实现增长。
具体来看,吉利汽车依旧是自主品牌的头部车企。在狭义乘用车销量方面,11月吉利零售量为13.9万辆,同比微跌0.9%。在最后的冲刺进程上,吉利汽车出现下滑属实让人有些意外。根据官方数据,吉利汽车1-11月累计销量为116.6万辆,完成132万辆年销量目标的88%,意味着吉利需要在最后一个月销售15.4万辆汽车,而吉利自今年来还尚未出现高的销量成果,因此要完成销量目标还是很有压力的。当然,12月份是传统冬季旺销期,再加上星瑞的热销,不排除吉利完成目标的可能。据了解,吉利星瑞在11月份销量为7,071辆。
长城汽车11月零售量为11.6万辆,同比增长24.3%。据官方数据显示,哈弗H6和哈弗F7当月销量分别为55,001辆和12,087辆,哈弗大狗为8,555辆,另外欧拉黑猫在11月销售了9,463辆。在加快产品投放的同时,长城汽车也将带来销量增长。据了解,哈弗初恋将于本月上市。
长安汽车表现也十分亮眼,11月零售量为11.0万辆,同比增长36.8%,为前十车企中涨幅最高。目前,长安汽车乘用车板块有长安和长安欧尚两个品牌,主要销量还是来源于长安品牌,11月份长安CS75系列销量为32,759辆,长安逸动11月销量为21,148辆,CS55系列和CS35系列分别为14,295辆和10,578辆,UNI-T则为10,016辆,月销持续破万。
上汽通用五菱旗下拥有五菱、宝骏和新宝骏三个品牌,11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8.5%至10.0万辆,五菱宏光以及宏光MINI的持续热销是其销量增长的主要来源,五菱宏光MINI在11月售出37,070辆,最新推出的五菱凯捷销量也达到了7,049辆。
最后三个席位均为日系品牌,东风日产11月零售销量13.6万辆,同比增长8.2%。东风日产销量增长的来源依旧是轩逸、天籁、逍客和奇骏,其中轩逸11月共销售65,098辆,天籁为13,643辆,奇骏和逍客分别为17,932辆和17,263辆。
本田在华合资公司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分别位居第九和第十,11月零售量分别为8.6万辆和8.5万辆,其中雅阁、思域、CR-V车型销量均破2万辆。据最新消息,东风本田LIFE将于12月15日上市,为广汽本田飞度的姊妹车型。
继10月跌出前十后,丰田两家合资公司再次无缘进入榜单中。官方数据显示,广汽丰田销量为77,400辆,凯美瑞、雷凌、威兰达和汉兰达持续畅销,而一汽丰田11月销量为8.3万辆,同比增长18%。
12月份我国进入乘用车市的冬季旺销期,多数汽车促销费政策时效到期会对12月车市起到一定推动。另外,年底冲量及营销活动的展开也将促进汽车销量,预计12月份销量环比上升,同比跌幅进一步收窄。国家及地方政府提出了要扩大汽车消费,鼓励汽车下乡报废更新等新一轮促消费政策,需要一定的时间落实和释放,汽车市场未来逐步提振。
下期再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