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补贴项目有哪些

乡村振兴补贴项目有哪些

3838px 2025-04-11 科技 104 次浏览 0个评论

乡村振兴项目有以下补贴:

乡村振兴补贴项目有哪些

1、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补贴是省级1000-5000万元,国家级1-3亿元。

2、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补贴是省级3000-6000万元/年,国家级6000-8000万元/年,一共是三年。

3、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补贴是1000万元。

4、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补贴是在2000万元以内。

5、绿色循环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补贴是1800万元。

6、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补贴是2000-3000万元。

乡村振兴包括五个方面的振兴,具体如下:

1、乡村产业振兴。涉及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等。

2、乡村人才振兴。重点在于开发人力资本,吸引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3、乡村文化振兴。强调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

4、乡村生态振兴。注重环境保护和治理。

5、乡村组织振兴。建立和完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补贴项目涵盖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财政资金的支持,推动农业和乡村的全面发展和振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第五十八条

国家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保障用于乡村振兴的财政投入,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发行政府债券,用于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和乡村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强化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黑木耳产业。

近年来,清水县山门镇将黑木耳产业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方向,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项目来抓,完善措施、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在继承和发扬以往黑木耳产业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生产实际的发展道路,全镇黑木耳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助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长期以来,山门镇因地处高寒阴湿山区,大多数村庄坐落在高山密林之中,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与外界交流少,生活水平长期低下,收入渠道单一,农业生产依靠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没有什么增收致富产业。近年来,山门镇突出党建引领,狠抓产业发展,全镇干部深入农村实地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为全镇发展建言献策,最终,在群策群力之下,形成了以黑木耳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全镇逐步走上了一条依托优势特色农产品富民兴镇的好路子。2019年,依托关山村与毗邻的陕西省村民有传统种植黑木耳的优势,加之有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的结对帮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山门镇以“三变”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在山门镇关山村成立了党社联建的清水县隆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吸纳会员111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6户),实行农户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的方式,发展以特色种植为主的村集体经济,在群众自发种植黑木耳的基础上,依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结对共建”,由省社会科学院投资42.76万元,在关山村建设占地8.6亩的黑木耳种植基地,2019年4月投入生产运营,年内增加村集体积累4.2万元,全镇黑木耳产业初步实现开门红。

在取得黑木耳成功种植的基础上,山门镇不断拓宽思路,多方争取项目资金扶持,鼓励合作社自主经营,经过探索发展,全镇黑木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积极争取中央三部委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在山门村选址建设黑木耳种植基地一处,建设7个木耳生产棚、1个晾晒棚。当年生产黑木耳4200斤,实现净利润7.34万元,为村集体带来2.4万元收益。并积极争取天津市河北区东西部协作社会帮扶项目,投入资金139.5万元,建设山门镇旺兴村黑木耳生产基地,搭建生产棚6座,晾晒棚3座,2022年可投入生产运营,预计年生产黑木耳2万斤,可实现净利润9万元。

截止2021年底,山门镇已建成山门、关山、大集、白河、史沟、白杨树、旺兴村7个黑木耳生产基地,木耳大棚56座,总占地面积64亩,2021年,全镇采购木耳菌棒18万棒,年产量2万斤,年收益达90万元。

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新闻网,本文标题:《乡村振兴补贴项目有哪些》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