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换电黑科技怎么样

汽车换电黑科技怎么样

3838px 2025-04-13 生活 35 次浏览 0个评论

6月12日,2021(第二十三届)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隆重开幕。吉利科技集团部署的换电运营公司易易互联网科技受公司号召,首次携多款黑科技设备亮相车展,展现了独特的换电生态布局。

汽车换电黑科技怎么样

车电分离

回应用户需求,在新能源汽车普及中,高成本、低保值是绕不过去的“坎”。动力电池的成本虽然在降低,但仍接近整车的40%,不仅抬高了新车的价格,而且由于后期性能退化,降低了旧车的残值。同时续航里程、快充安全、电桩匹配等。也成了制约,构成了实实在在的消费痛点。在换电模式上,快换方案能真正解决用户痛点,比单一的换电更具颠覆性,成为当前主流路线。

E-Internet Technology作为先行者之一,推出了车、电、实车分离模式,开创了绿色能源新格局。通过B端和C端车辆分离和电池管理,降低了电动汽车的一次性购买成本,不影响二手车估值;利用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以电池银行的形式实现动力电池资产证券化,开展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和梯级利用。对于用户来说,这减轻了消费负担,带来了堪比加油的能量补充效率,有效缓解了续航焦虑。

电对电分离模式有效解决了购车成本高、充电难、电池衰减快三大痛点,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补充能量的主要方式之一。

53度电池组一分钟换一次电。

车展期间,伊一互联网科技在新能源汽车企业云集的N2展馆2T26展位设立了智能“换电站”。在现场,一辆新能源汽车枫叶80V正在向公众展示电池组更换场景。无人值守电池组高速更换,一分钟更换53度电池组,真正刷新了换电充能的体验,引得参观者惊叹和赞叹。易互联科技作为一大特色,进一步拓展了“换电站”的概念,建设一体化能源站,提供充电、换电、补电服务,智能化、易操作。纯电动汽车补充能量的效率和便捷性大大提高。

E-Internet技术交换技术平台具有高模块化、高兼容性、高安全性和高智能性的特点。通过集中的电池充电管理,电池的使用寿命可延长至8年60万公里。

在车辆方面,E-E互联网科技在5合1动力总成方面做出了努力,大大降低了动力总成的体积,以安排更大容量的标准形状的电池组。易互联科技也完成了扁平标准电池设计。这种结构和尺寸的设计与目前市场主流纯电动汽车平台的设计一致,更有利于通用行业标准的形成,加快规模化应用和推广。

构建开放智能的电交生态

即开始引领和布局智能电交生态。自2017年以来,吉利科技集团一直在开发动力交换技术平台和车辆架构平台。在此期间,1000多人参与了R&D,涉及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并进行了30000多次相关实验。同时获得1000多项换电相关专利。

当然,换电模式本身也面临着几个挑战:普及率低、技术标准不统一、车辆底盘结构优化等等。

对此,吉利科技集团打造了行业首个“车、站、电”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电交换生态开放平台。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电池供应商、换电运营商、出行服务商、新能源车主等生态伙伴提供全周期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出行服务。

凭借领先的换电技术和开放、共享、智能的生态理念,吉利科技的换电模式受到行业合作伙伴的青睐,荣获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中国汽车风云节颁奖盛典”评委会年度特别奖。目前,易互联科技正在加速电力交换网的布局。

真的,加速产业落地

自2020年9月首个换电站落地重庆以来,E易互联科技智能换电站已覆盖杭州、济南、长沙、天津、青岛、成都、海口、淄博、苏州、南京、马鞍山等十余个省市。,并与广西、江西、老挝等国内外地区达成合作协议,累计签约换电站千余座,受到B端出行服务市场的广泛认可。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5000座智能电站投入运营。

写在最后:

顺应政策趋势,凝聚产业力量。E-Internet Technology愿与所有生态伙伴一起,推动车电分离,专注充换电综合能源补充服务,提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助力国家能源合理配置和安全利用,构建“能源与物的生态智慧平台”,为“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百万购车补贴

作者?|?凌云?杨梦丹

来源?|?汽车大观

整体销量风光无限的吉利,在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并不如意。

2015年,吉利高调发布“蓝色吉利行动”,在自主品牌当中率先宣布向电动化转型,并定下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品牌整体销量的90%以上”的目标。

如今5年过去,虽然旗下已有6家新能源品牌,但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节奏,却并未如当初设想的那般“一切顺利”。2019年吉利汽车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销量为11.3万辆,仅占总销量的8.3%。

进入2020年,吉利新能源汽车的“病情”依旧没有好转。

统计数据显示,在上半年前5个月车市“停摆”的情况下,吉利汽车前三季度的总销量达到875,472辆,其中,9月份销量为126,365辆,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1%,整体表现亮眼。

然而,整体销量成绩的优异,更加映衬出吉利汽车在新能源市场上的悲惨。

据统计,1-9月包含几何A、几何C、帝豪EV、?帝豪GSe等车型在内,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足5万辆,9月份更是仅卖出新车6,092辆,连同比或环比数据都未敢公布。从今年前9个月的数据看,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总销量的5.5%左右。

在2020年剩余的时间内,如果没有奇迹发生,那么吉利汽车“蓝色吉利行动”的落空已是事实。

与此同时,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产之后的特斯拉加速攻城略地,头部造车新势力蓄势而发,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留给吉利的市场空间和时间,已然不多。

2015年,“蓝色吉利行动”发布,吹响了吉利汽车向电动化转型的号角。

在吉利的新能源战略中,兼顾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三种技术路线,同时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甲醇汽车。战略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吉利整体销量的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

然而,吉利汽车的高调并未持续多久。

在“蓝色吉利行动”发布之后的三年中,除以极慢的速度推出帝豪EV、帝豪PHEV、帝豪GSe等“油改电”车型外,吉利在新能源市场上再无较大动作。

直到2019年4月,新能源子品牌——几何汽车发布,才让外界看到吉利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心。

作为与吉利品牌、领克品牌并行的吉利旗下一级子品牌,几何汽车发布之初被冠以“东半球最美新能源车”的头衔。不过,从随后几何汽车的市场表现和产品规模来看,外界再次高估了吉利。

截至目前,几何汽车旗下仅有瞄准13万-18万级别市场的紧凑型SUV几何C和瞄准15万-25万级别市场的紧凑型轿车几何A两款车型,其中几何C还是最近才推出的新车。

由于几何品牌的销售业绩不佳,挂帅吉利新能源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郑状也“被迫下课”。

反观与几何汽车几乎同时成立的广汽新能源,目前已有Aion?S(埃安S)、Aion?V(埃安V)、Aion?LX(埃安LX)、传祺GE3四款产品,涵盖小型SUV、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以及中型SUV,完成了对13万-35万元价格市场的覆盖。

与此同时,同属吉利新能源阵营的电动高性能汽车品牌Polestar极星,与其对标的特斯拉之间,差距也是越来越大。具体而言,凭借着国产model?3,当前特斯拉已经开始展现较强的市场统治力,而Polestar极星的市场焦点——国产Polestar?2,不仅在品牌知名度和价格上不占优势,而且才刚刚开始交付。

除了产品推新缓慢以外,吉利新能源的线下渠道规模也大幅落后竞争对手。

公开报道显示,以北上广为例,几何汽车在三地共有不到20家经销商,而广汽新能源则有经销商近30家,其中大部分还是专营店。正因如此,目前包括几何汽车在内的吉利新能源汽车销售,只能依托吉利品牌4S店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处处慢半拍的吉利也正在错过“年内有关部门多次提到的新能源车下乡”等一系列风口。

2020年7月15日,工信部联合农业部、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共有16款新能源车型可以享受2000元-8000元不等的优惠,但受惠车型中未见有吉利的产品。

究其原因,与吉利新能源产品规划的落地迟缓不无关系。受惠下乡新能源车大部分属于10万元以下的微型、小型纯电动车,而吉利并无该类型产品。

虽有产品和市场布局迟缓之过,但深究之下不难发现,品牌布局混乱、核心技术缺失,才是吉利折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根源所在。

业内有声音指出,相比广汽、比亚迪等品牌,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显得“极不专一”。

公开资料显示,吉利控股集团组织架构颇为复杂。截至目前,旗下共有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科技集团、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铭泰集团五大业务分支。若再加上枫叶汽车,其整车品牌更是多达10余个。

而在新能源方面,从几何、极星、枫叶,再到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旗下的远程汽车、伦敦电动汽车和未来的smart,吉利控股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已经有6家。

值得一提的是,这6个新能源品牌分属于不同的集团。

从2014年以前因当时的帝豪、英伦、全球鹰三个品牌之间相互掣肘,导致品牌发展受阻的前车之鉴来看,很难说,当前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败局,没有受到其多品牌战略的拖累。

除此之外,核心技术的缺失是吉利兵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又一重要因素。

纵观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新能源车企,不管是在“三电”等硬件领域,还是在智能驾控等软件方面,几乎都有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

以体量小于吉利的比亚迪为例,后者不仅拥有自主的电芯研发、生产和制造能力,而且研发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与刀片电池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较之下,吉利还在集中力量试图在内燃机等传统燃油车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更为打脸的是,剔除沃尔沃的技术支持之后,吉利自身在传统燃油车技术方面,并未取得较大突破。

也正因如此,几何的GE平台并不是脱胎换骨的纯电平台。这也进而导致,不管是早已上市的几何A,还是刚刚上市的几何C,均被业界诟病是帝豪系列电动车产品的“换标换壳”升级版。

与此同时,受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掣肘,吉利新能源产品不仅定位一直处于中低端水平,而且相比广汽新能源和比亚迪等品牌而言,在产品力和溢价方面也在逐渐落后。

“吉利旗下新能源品牌发展缓慢,主要是现在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吉利顾不过来。”工信部培训中心汽车专家张翔分析指出,“目前吉利对领克品牌的市场投入最大,对于其他子品牌,只能先布局,然后再谋发展。”

言下之意,即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吉利定会“卷土重来”。

事实也是如此。自2020年6月份以来,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动作频频。

2020年北京车展前夕,吉利汽车旗下领克品牌发布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据吉利方面介绍,该架构更新和扩宽了纯电动汽车的“三电”范围,即在原有BEV车型所强调的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和电控系统“旧三电”的基础上,扩展更新至电驱动、电管理和电生态“新三电”,并且在智能化上有较大突破。

随后,吉利又积极布局“换电”市场。目前,吉利科技集团智能换电站已在重庆、杭州、济南、淄博等地逐步落地,在全国签约的换电站超过1000座。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吉利也在不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资料显示,2019年度,吉利汽车研发投入为54.56亿元,其中,用于节能车型和相关前瞻性基础技术的经费支出近50亿元,占吉利汽车研发总投入的90%以上。

而在不久前,吉利汽车科创板首发过会,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登陆国内科创板,吉利汽车将募集资金204.25亿元,其中80亿元用于新车型产品研发项目,30亿元用于前瞻技术研发项目,30亿元用于产业收购项目,6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也就是说,研发投入将占募集资金的大头。

在“一片大好”的形势面前,吉利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次表露出十足的信心。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表示:“按照现有规划,2021年开始,多款基于浩瀚架构的新车型将陆续投放市场。2021年将成为吉利的科技转型与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全速之年。”

愿景虽然美好,但现实却很堪忧。

据EV?Sales统计,在2019年全球新能源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中,吉利排第八名,销量远落后于特斯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企业。

而一年时间过去,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更加“热闹”。尤其是以蔚来、理想、小鹏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近来的表现更是高歌猛进、销量连涨。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9月,蔚来交付新车4709辆,环比增长18.7%,小鹏汽车交付3478辆,环比增长31%。就连频繁断轴、质量问题频发的理想汽车也交出了销售新车3504辆,环比增长29.3%的成绩单。

面对造车新势力的步步蚕食,2020年吉利还能否守住新能源汽车市场前八的位置,还不得而知。

此外,特斯拉或许将是吉利新能源市场突围之战的又一拦路虎。

目前,国产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售价已降至24.99万元,这对于主打15万-25万区间价格战的吉利新能源车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威胁。而且,随着特斯拉model?Y的即将国产,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内的空间或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可以说,在“机会之窗逐渐关闭”的背景下,如果依旧拿不出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技术与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吉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突围之战,终将是一句空话。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新闻网,本文标题:《汽车换电黑科技怎么样》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