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汽车行业要闻:
凯翼炫界上市?售价5.89-8.49万元;
BEIJING-X7今晚上市?起售价有望低于10万;
预售10.88万-14.88万?吉利豪越今晚上市;
吉利飞行汽车即将问世?太力飞车公布TF-2A原型机;
华为、阿里入局充电桩市场;
碰撞数据“神秘失踪”?本田皓影中保研测试有无猫腻?
每日要闻1:凯翼炫界上市?售价5.89-8.49万元
2020年6月22日,凯翼炫界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7款车型,售价区间为5.89-8.49万元。新车推出两款前格栅造型,可以选择黑红双色内饰。
凯翼炫界车身长宽高尺寸分别为4400/1831/1653mm,轴距为2632mm。动力部分,凯翼炫界全系车型均搭载1.5L?DVVT发动机,最大功率85kW,最大扭矩143N·m,传动系统匹配5速手动和CVT无级变速器。
每日要闻2:BEIJING-X7今晚上市?起售价有望低于10万
6月22日,BEIJING汽车品牌焕新后的首款车型——BEIJING-X7将于今晚正式上市。新车此前已启动预售,共推出5款车型,预售价区间为10万-15万元。
BEIJING-X7定位A+级SUV,车身尺寸方面,新车的长宽高分别为4710×1892×1715毫米,轴距为2800毫米。同时,新车还搭载了FACE?ID智慧视觉系统及L2级辅助驾驶系统等科技配置。
动力方面,BEIJING-X7搭载了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38千瓦,最大扭矩275牛米。传动系统方面,与发动机匹配的是7速双离合变速箱。同时,BEIJING-X7还拥有经济、标准、运动三种驾驶模式,满足用户各类用车需求。
每日要闻3:预售10.88万-14.88万?吉利豪越今晚上市
今晚,吉利豪越将正式上市。新车此前发布的预售价为10.88万-14.88万元,其中1.8TD+7DCT?五座旗舰型预售14.88万元。
豪越是吉利家族全新中型SUV,轴距达到2815mm,提供5或7座布局,拥有最大2.2米纵深空间、2360L最大储物空间、最高69%的空间效率、7个独立VIP尊享座椅。
每日要闻4:吉利飞行汽车即将问世?太力飞车公布TF-2A原型机
6月22日,吉利科技集团旗下子公司太力飞车今日首次公布TF-2A原型机外形,并预告TF-2A全尺寸原型机即将问世。
TF-2A是面向城市空中出行领域的eVTOL纯电动垂直起降飞车,为太力飞车最新一代产品。太力飞车公布了TF-2A的性能参数:最大起飞重量:1200公斤,最大商载:200公斤,最大航程:100千米,?巡航速度:18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3000米。
今年5月,太力飞车启动框架机地面调试和可靠性测试,并于6月8日在太力飞车杭州基地成功进行实验首飞。。
每日要闻5:华为、阿里入局充电桩市场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6420万辆,未来十年,我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缺口,预计将形成1.02万亿元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在“新基建”的指引下,充电桩市场很“热”,阿里、华为纷纷入场,想要瓜分这个价值亿万的蛋糕。
华为将业务方向放在了智能汽车的增量部件上。4月份,华为面向新能源领域推出了HUAWEI?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块,解决充电行业运营成本高、设备生命周期短的痛点。5月份,华为又与特来电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桩联网建设和智能充电业务发展,要将充电桩打造为数据接口。
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选择用投资的方式进入赛场,三月底,蚂蚁金服旗下全资子公司投资充电桩运营商“简单充”,成为简单充第二大股东,在充电桩未来的智能化竞赛中抢占了一个席位。
每日要闻6:碰撞数据“神秘失踪”?本田皓影中保研测试有无猫腻?
广汽本田皓影陷入“碰撞门”风波后,中保研的一纸声明,更是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6月20日,中保研发布了《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试验中心(北京)有限公司关于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官网有关本田皓影测试结果敏感数据被盗的声明》。
2020年4月28日至6月10日,C-IASI北京、重庆测试评价部完成了本田皓影2020款?240TURBO?CVT精英版、本田皓影2020款?240TURBO?CVT豪华版全部项目的试验测试工作。
6月12日,C-IASI在官方微博发布了皓影的测试视频。视频中,皓影经过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后A柱、B柱都出现变形。有网友表示:“这下跟帕萨特差不多了。”
但6月19日,C-IASI在官方网站发布了皓影的碰撞测试结果,让网友大呼意外。据网传,皓影在正面25%偏置碰撞项目中,获得了A(良好)成绩,车内乘员安全指数也为G(优秀)。
神操作来了,6月19日当晚,中保研即撤回了碰撞结果并发布了声明。如此打脸的行径引发业界哗然。
据媒体报道,皓影的生产厂商广汽集团间接持有中保研股份;这当中是否存在猫腻,引发诸多遐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亿欧导读?]?新基建按下的加速键,会如何催熟市场?
作者丨丁唯一
编辑丨张宇喆
充电桩正走向“风口”。
4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公布了一组数据:预计今年内完成100亿元的投资,新增公共充电桩约20万个,私人桩约40万个,新增公共充电站4.8万个。
而在过去十余年里,中国大概建设了45万根公共充电桩。
以此速度来看,充电桩建设进入了政策快速推动时期。
不断扩散的疫情正在让全球的经济按下暂停键。在中国汽车产业,工厂停工、裁员降薪、供应链断裂已经成为了疫情笼罩之下挥散不去的阴影。但由于“新基建”风口的出现,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细分领域却展现出了发展活力。
在正式被纳入“新基建”之后,充电桩行业的好消息不断。政策撬动下,各路资本纷纷注入,在疫情阴霾笼罩的3月,充电桩行业却密集收获3起融资,其中还包括“圈外人”宁德时代和蚂蚁金服。
充换电行业在之前成长过程中烦恼不断,高投入、高回报周期、低利用率等都成为了盈利的掣肘。按照一个行业的成长周期来说,亿欧汽车认为充电桩行业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的试探、初步形成期的蒙眼狂奔、发展期的高质量增长及成熟期的稳步前行。
随着“新基建”地位的确认,中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获得了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踏板,但距离成熟还有一定距离。
01?未达预期的第一阶段
时间回溯到2006年,比亚迪在深圳总部建成全国首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中国充电桩行业的历史大幕就此拉开。
随后2008年,北京市奥运会期间建设了国内首个集中式充电站,该充电站可满足50辆纯电动大巴车的动力电池充电需求。2009年,南方电网投产的首批电动汽车充电桩在深圳建成,建设规模为2个充电站,134个充电桩。
彼时,出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乐观预期,国家电网曾梦想一统充电设施领域,如同加油站中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一样。
随后,国家电网曾三次调高充换电站建设计划。
2010年,国家电网在《“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904座充换电站和23.3万个充电桩,充电设施规划总投资为217.1亿元。
2011年9月,时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2011智能电网国际论坛上,又将“十二五”目标扩大到2900座充换电站和54万个充电桩。随后,2013年6月,据《国家电网报》报道,“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又将数字再一次提高,计划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3700座、充电桩34万个。
充电桩/?123rf
理想很饱满,现实却十分“骨感”。
《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13)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400座,充电桩1.9万台。原计划投资额逐年增加,从建设数量上看2012年充换电站建设放缓,2013年全年竟然只建成了47个。
南方电网设立的Flag也同样经历了倒下的命运。此前,南方电网与深圳市政府达成协议,到2012年在深圳建设89个充电站、29500个充电桩,预计总投资额将超过10亿元。不过,根据《南方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12年),截止到2012年底,南方电网仅建成充换电站18座,充电桩仅3229个。
谈到充换电站建设放缓,仍然绕不过“盈利难”这道坎儿。国家电网内部人士曾称,彼时已建成的400余座充换电站几乎没有盈利的项目,处于全线亏损的状态。南方电网分公司也表示,其在深圳建成运营的7座充电站,每年亏损额为1300万元。
早期的充电桩,就这样“小心试探”了一番。一方面,巨额亏损的“果子”并不香甜;而另一方面,充电桩的巨大缺口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掣肘。
02?蒙眼狂奔的六年
2014年之后,充电桩市场的大门正式开放。
2014年,国家电网宣布全面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换电设施市场。这意味着,充电桩市场不再只受国有企业所控制,民间资本也有分一杯羹的机会。同年,如今在公共充电桩领域排名第一、第二的特来电、星星充电相继成立。
充电桩行业爆发的另一关键因素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2014年,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一举打破了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刻板印象”。被特斯拉“教育”过后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争夺的重要战场之一,大批新能源汽车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了8.39万辆,累计销售7.4万辆,和2013年的1.75万辆和1.76万辆的产销数据相比,翻了四倍有余。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的规模。
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加码,使得充电桩市场随之变成一片红海。一时间,国营资本、私营企业蜂拥而上,掀起了一阵充电桩建设狂潮。狂潮的猛烈在充电桩数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制表人/?亿欧汽车分析员?丁唯一
截至2015年底,我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仅5.7万台。这一数字在2019年底已达到121.9万台,增长了21倍。在充电桩高速建设的同时,全国车桩比水平也在持续优化,已由2015年的7.8:1提升至2019年底的3.4:1。
但是好看的数字背后却是以野蛮增长的方式在支撑。
过去几年,充电桩行业赛道上一时间人满为患,但其中碰撞出的问题也比比皆是:投入成本高、利用率低下、用户体验差、共享观念淡薄的情况却愈演愈烈,从而导致了全行业陷入盈利难困局。
即使是充电桩行业的头部企业特来电,也没能逃过亏损的境遇。特来电在成立前四年累积亏损6亿元,直到2019年4月才实现盈利。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直言不讳:“特来电投了这几年亏了八亿,别人想干这个事不亏5个亿休想做成。”
由于充电桩行业存在投入资产重、回报周期长的属性,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充电桩市场已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格局——行业前三的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
制表人/?亿欧汽车分析员?丁唯一
因此,尽管入局容易,但在赛道上坚持下来的玩家并不多。特来电品牌总经理赵健在此前的采访中曾透露,2017年中国大概有300多家充电桩企业。但到了2019年,50%的企业或倒闭或退出该行业,还有30%的企业在盈亏平衡的基准线上挣扎。
随着“蒙眼狂奔”的日子结束,坚持下来的充电基础设施企业正在寻找良性增长之路。
03?走向成熟
2020年3月,充电桩正式被中国纳入到七大新基建之中。
在亿欧汽车看来,“新基建”地位的确立,是充电基础设施行业从蒙眼狂奔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大手笔和新玩家,是充电桩市场迈入第三个阶段最直接的表象。
3月初,国内第一大公共充电桩运营商特来电完成了总计13.5亿元的增资,新引入了鼎晖投资以及国调基金。其中,鼎晖投资是管理千亿级资产的知名机构,国调基金则是国家队背景、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500亿元的中国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3月6日,中央为新基建定调后的第三天,主营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与福建百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上海快卜新能源,主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
3月27日,蚂蚁金服也入股了一家充电桩运营企业简单充,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占股33%。
此外,可以预见的是,各地方政府针对充电基础设施也将有政策方面的倾斜。3月底,上海市开始对充电桩提供安装补贴。不久前,北京、深圳、成都、山东等地也先后发布了对充电桩的扶持政策。
资本和政策推手之下,充电桩市场自身也将经历洗牌。
新基建中的“新”是使充电桩不同于普通基建的关键。云快充CEO田波曾对亿欧汽车表示:“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础设施的跑马圈地,更加注重充电设施的运营平台建设,让桩联网、车联网加快融合。”
未来,充电桩行业离不开大数据、5G等新技术和新领域的协同作用。而这样的工作,不可能仅靠充电运营商一方完成。因此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之前从未涉水过充电桩市场的蚂蚁金服和宁德时代会纷纷入局。
而充电运营商在其中,则可以通过充电获取数据,打通出行、生活服务的数据链条,原本单一的充电业务上就多了增值服务,未来的盈利模式也将有着更多元的探索。
电动汽车充电/?Pexels
不过,“新基建”地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充电桩未来的发展就能一帆风顺。十三五期间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要实现车桩比1:1的目标。截至到2020年2月,这一数字仅达为3.2:1。雪上加霜的是,新冠疫情还在拖累着行业的发展速度。因此,2020年实现这样的目标恐怕并不容易。
虽然当下的行业发展远未达2015规划的目标水平,但亿欧汽车对于充电基础设施行业未来5年的发展仍有巨大的信心。近年来,全球汽车企业开始走向电动化、CTP等动力电池技术走向量产、更多高效的充电场站完成建设、新能源汽车成本逐渐下探、V2G技术距离量产越来越近……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活力也将不断提升。
在今年1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预计,在2025年之前,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相关技术都会全方位成熟,电动化拐点来临;同时,新能源发电价格拐点也将到来。
亿欧汽车预计,在2025年左右,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逐步超越燃油车,充电基础设施市场的发展期也将结束,正式迈向成熟阶段。
因此,基于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发展前景,充电桩作为其配套补能设施也必将随之成长,不管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
新基建按下了加速键之后,充电桩的快速布局成为推动新能源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它却不是制约消费者购买的唯一原因。
(近期,亿欧汽车正在推进《2020-2025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预期研究报告》,欢迎大家交流探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