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车讯 3月18日,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乘用车动力总成专业委员会(以下英文简称SCP)指导的“2022车用动力系统国际高峰论坛”以数字连线云直播的形式成功举行。
来自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知名学府、汽车厂商及零部件和燃料供应商的嘉宾,聚焦“破局双碳”的主题,就能源结构变革、行业发展趋势、混合动力技术和中国品牌聚力向上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60年实现“碳中和” 汽车行业“减碳”任务艰巨
2020年我国正式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其中道路交通领域是国内重要的碳排放源之一;而中国机动车保有总量和增量均居世界第一。因此,中国汽车行业能否如期甚至提前完成“减碳”任务,对于整个国家的战略能否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SCP理事长、APS主任委员王瑞平认为,中国品牌在体量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汽车行业电气化转型窗口期的机会将一瞬即逝,企业必须抓紧时机跟进变化。汽车行业“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主机厂与道路交通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
此次论坛以“破局双碳”为主题,其主旨正是探讨在“双碳”目标实施过程中,中国汽车行业在转型升级下的车用动力系统多元化及混合动力技术路线。
混动技术权重增加 成为车企发展新方向
尽管业内权威机构对混动、电动的降碳排贡献评估有些不同,但对混动能大大降低燃油车碳排放的观点是一致的。同时,混合动力的出行体验也更契合中国消费者的实际用车场景需求。
另外从大环境来看,去年开始的电池原材料迅速上涨打断了持续多年的新能源成本下降趋势,触发动力电气化方案可能改变路径,趋向“可持续化降本”的方向。同时,今年俄乌冲突导致镍金属价格暴涨,给锂电池成本雪上加霜,同样随着俄乌冲突长期化油价也接连上涨,用油成本压力加大刺激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型,这些都增加了混动技术在车企布局中的权重。
混合动力成本是EV动力成本的一半或者1/4以下,同时又兼具新能源省油的和燃油车补能方便的双重优势,混动不仅仅是节油机器,更是对经济型、动力性、舒适性、便捷性和智能化的全面追求。
综合来看,此前一度被各家车企边缘化的混动技术又被重新提上正轨,目前国内比亚迪DM-i混动车型卖的异常火爆,长城柠檬DHT混动平台下的几款产品也有着不错的关注度,吉利重金打造的雷神混动车新车星越L也即将上市,此外还有长安i-DD、奇瑞鲲鹏DHT等混动技术正在紧锣密鼓研发中,可见混动技术又重回行业怀抱,被各家车企“委以重任”。
混动新赛道下谁能打破日系垄断?
一直以来,说到混动技术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日系两田的混动技术,无论是丰田THS动力分流技术路线,还是本田i-MMD动力串并联技术路线,基本代表了当下混动技术的主流形式,那么自主车企该如何去实现超越呢?
去年10月31日,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了全球动力科技品牌——雷神动力,以及世界级模块化智能混动平台——雷神智擎Hi·X,可以说在关键技术上已全面超越日系“两田”, 树立了全球混动新标杆。
其首个量产的3挡混动电驱变速器DHT Pro,是全球目前为止最紧凑的混动专用变速器。DHT Pro 通过3挡速比,最大输出扭矩4920N·m,扭质比41N·m/kg,全球最高!P1发电机无感切换,带来丝滑般的平顺;P2驱动电机+3挡组合,动力随叫随到。Hi·X在时速20km以上即可进入并联模式,实现弹射起步,远低于日系车混动至少70km的并联车速,系统效率提高20%;80-120km/h 加速,释放 60%的储备功率,快速实现高速超车。
图:DHT Pro 2其次混动专用发动机DHE15是世界首款量产增压直喷混动专用发动机,采用了高压直喷、增压中冷、米勒循环、低压EGR四大先进技术,热效率高达43.32%,优于日系混合动力的最高水平41%,其最大扭矩达到225N.m,升扭矩超越日系竞品71%,最大功率达到110kW,升功率超越日系竞品41%;1.5L的排量,2.5L的性能,带来超过40%的节油效率。
最后是可FOTA升级的混动系统也是行业唯一,多达20种智能工作模式,无限迭代,常用常新。
另外,雷神智擎Hi·X包含1.5TD/2.0TD混动专用发动机,以及DHT/DHT Pro混动专用变速器,支持A0-C级车型全覆盖,同时涵盖HEV、PHEV、REEV等多种混动技术,可拓展性极强。
据了解,雷神智擎Hi·X将首先搭载在“中国星”上,首款车型星越L雷神Hi·X油电混动版即将上市。未来三年其将提供包括强混、长续航插电混动和增程混动在内的多种动力组合,搭载在吉利、领克等品牌的20余款车型上。
图:吉利星越L可以说,雷神动力和雷神智擎Hi·X让吉利全面迈入动力4.0科技电气化的新时代,为每一个人带来智能低碳出行体验。除此之外,吉利在纯电生态、换电领域、新型燃料方面,也已形成全球化研发体系布局。?
编辑点评:近年来,中国品牌在动力系统研发领域也呈现出整体向上趋势,在经历了跟跑、并跑的过程后,甚至达到了局部领先的势态,多家车企已经走在了世界前沿在混动专用发动机领域,吉利和比亚迪等动力品牌的产品热效率均突破41%大关;在新能源领域吉利和红旗等品牌也逐步攻克了甲醇和氢燃料在内燃机应用上的技术难题。这些都突显了国内发动机研发水平的世界领先地位,一扫传统技术落后与人的印象。从追赶到跟随,中国品牌正在新的赛道上实现加速反超。以“双碳”为契机,以智能化、电动化为突破口,相信汽车行业的“双碳”目标将会更快达成。
随着新能源用户购车理念的逐步成熟,新能源车正从单纯的代步工具转型为兼顾智能、安全、品质的生活伙伴。尤其在中高端纯电SUV领域,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说到中高端纯电SUV,呼声很高的两款车就是比亚迪唐EV和蔚来ES6。比亚迪唐EV是有口皆碑的高性能和高续航,蔚来ES6是颇具话题性的新造车势力代表之作,那么究竟这两款车谁的实力更胜一筹呢?我们不妨全面解析。
产品力对垒,谁展露出更硬核的技术实力?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引领者,完全掌握新能源研发制造产业链,“工程师”、“技术男”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之中形象技术双担当的旗舰车型唐EV功不可没。
而蔚来成立时间尚短,目前还处于持续亏损中,旗下只有2款上市量产车,其中ES6和这个车企一样光环和争议并存。
具体以这两款车的主销款型为例,从表面数字窥探背后技术实力: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两车相比,蔚来ES6在很多项目中处于劣势,这背后的原因在于蔚来和比亚迪双方技术实力的差距。
众所周知,三电系统对新能源车的性能起关键作用,比亚迪在这方面有明显优势——专业的新能源造车平台e平台:电机、电控、变速器高度集成,总成效率高,结构紧凑。更有打破国际垄断的、相当于新能源车CPU的IGBT4.0技术,解决能源变换与传输问题,降低整车电耗,提升驱动效率,带来更高的可靠性和更长的使用寿命。82.8KWh高能量密度电池和高功率密度永磁同步电机搭档,解决里程焦虑的同时保证动力强劲输出,百公里加速最快可达4.4秒(智联创世版),让用户充分体验“电车”速度。
而蔚来整车需要江淮代工,电池(使用宁德时代)这些电动车核心部件都需要外采,对整个研发生产体系把控能力较差,成本、适装匹配等无法做到最优。ES6吸取了ES8的经验教训,由双异步电机改为感应异步电机为核心、永磁同步电机为辅,牺牲了部分动力换来续航增加,多少有些捉襟见肘。
这么看来,比亚迪“黑科技”老炮的实力不是说说而已,蔚来想挑战,还得再练练。
安全对决,谁能提供全方位保护?
续航和动力固然重要,驾乘安全也不容小觑。
比亚迪的安全保护久经考验。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做到了16年电池安全0事故,唐EV搭载的三元锂电池,在功率密度、充放电性能、稳定性、安全性上领先行业水平,加持第三代电池智能温控管理系统,时刻监管电池温度,还有多重高压断电保护功能;智能安全也是“武装到牙齿”,搭载诸多主被动安全配置,行人识别/行人保护、交通标志识别和倒车侧碰撞预警等在生活中都非常实用。
而蔚来的安全则让人有所顾虑。为了追求高续航,蔚来ES6的电池能量密度设计较为激进,还有另一款车型ES8曾因数起自燃事件召回4803辆车,这些都让蔚来的电池安全充满了不确定性;很多重要安全配置的缺位对于宣称自己是“智能电动全能SUV”、价格普遍在35万元以上的ES6来说实属不该。
智能时代,谁更懂消费者的心?
正如前文提到的,汽车正在向智能化的方向持续发展,智能成为了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参考因素。而在不少人的潜意识里,新势力造车往往自带“智能基因”,事实果真如此吗?
对比可以看到,就智能互联来说比亚迪唐EV要领先蔚来ES6一些:更大的屏幕带来了更好的视觉和操作体验;开放性的生态使得用户拥有更自由的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下载使用APP。
总结
拼硬实力,唐EV领先ES6已无悬念。这是用户、技术积累形成的必然差距。相较于还在摸索的造车新势力,比亚迪精心打造了一整套的新能源研发制造体系,才有了今天的领先优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