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

3838px 2025-04-23 汽车 17 次浏览 0个评论

A、自主品牌乘用车业务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

以北京自主品牌乘用车及中高端越野车生产基地及南方经济型轿车和交叉型乘用车基地为主体。将全面发展自主品牌轿车包括A0、A-、A+、B等轿车产品、越野车产品以及交叉型乘用车等产品。B、自主品牌越野车业务

以北京汽车制造厂为主体,打造北京自主品牌中低端suv和军用轻型越野车的生产基地。

C、合资品牌乘用车业务

以北京现代为主体,全面引进韩国现代公司的各类乘用车,充分利用好已有产能,提高品牌地位,成为国内最优秀的乘用车企业。

D、新能源汽车业务

以北京新能源汽车公司为主体,通过合资合作掌握“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资源,依托自主品牌整车研发优势和平台资源,开发以纯电动为主,以混合动力为辅的系列乘用车产品。

E、产品开发业务

北京汽车将新设研发中心,打造成为北京汽车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体系的核心机构;完成顺义研发基地建设,形成较完整的乘用车开发、试制、试验验证能力。

F、动力总成业务

根据北京汽车自主品牌发展需求,北京汽车动力总成公司与博世进行战略合作的同时,完成了萨博涡轮增压发动机等相关核心技术资产的收购,积极掌握先进的产品研发和制造核心技术,开发适合北京汽车自主品牌发展要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产品。

打造运营平台,发挥集群效应

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是汽车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长期发展的根本保证。北汽集团通过三年多的“集团化”改革,已从一个战略控股型公司,发展成为集战略、产权、运营、财务、人力资源、产品和品牌管理于一体的产业运营型集团,并成功打造出了整车制造、零部件发展、自主研发、服务贸易和改革调整五大平台。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作为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的最新成果,北汽股份公司的成立,体现出了对北汽系统内部资源的充分整合,并且依托北汽股份公司这个平台,北汽集团不仅可以技术开发、成本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尽快确立优势地位,还将在人才吸引、产业链完善以及收购重组中,表现出更加高效的运营效率。例如,以北汽股份公司为平台,北汽将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在未来两三年内,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团队在规模基础上扩大到1000多人,其中“海归”人才将由的100多人扩大到300多人。

不仅如此,“十二五”期间,通过兼并重组实现汽车企业规模化将是一个重要趋势,而资产结构更清晰的业务架构,对集团的收购重组也将更为有利。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尽快壮大北汽的集团规模是提升北汽在国内、国际行业地位的首要任务。在未来的兼并重组中,北汽股份公司也将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汽车产业具有规模化的特点,北汽股份公司的成立,将其自主品牌乘用车与北京现代、北京奔驰等成功企业进行协同运作,在吸纳制造经验、控制采购成本、开拓营销渠道等方面的效应将十分明显。

瞄准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众所周知,持续良好的融资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组建北汽股份公司的重要目标就是登陆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不断壮大北京汽车的资本规模和整体实力。

国家明确鼓励大型汽车集团做大做强,在此过程中,借力资本市场是主要途径之一。在成立股份公司、完成资产注入后,上市融资成为北汽股份公司下一步的战略选择。业内人士分析,北汽股份公司组建具有多重意义,其一是为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打造业务平台,其二便是推动北汽的整体上市。两个目标相辅相成,将其自主乘用车业务推向良性发展轨道。

从现实需要来看,北汽股份公司的成立,为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打造了全新的融资平台,拓宽了融资的渠道。据介绍,北汽股份公司上市预计需要两年左右,在正式上市前,北汽股份公司将主要通过定向增发、获得私募基金等形式募集资本型资金。同时,由于北汽集团近两年经营状况良好,已在各银行均获得了较高的贷款授信,也可以通过负债融资的方式为自主品牌乘用车提供资金保障。

产品全线布局,谋求跨越发展

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发展水平是一个汽车企业集团的竞争力所在。为此,北汽在技术上提出了打造“实力北汽”的目标要求,并从2007年开始,集合各个方面的人才资源打造研发队伍,成立乘用车事业部,成立动力总成和新能源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在成功收购了萨博相关知识产权,为北汽自主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和谊表示,北汽对萨博知识产权的收购是国内企业首次对核心技术资产“know how”的收购,北汽从一开始就掌握设计开发流程方法、核心技术资料及供应商体系等方面,使得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设计开发和工业化方面提前了3到5年。北汽基于萨博技术的4大平台产品研发也已全面展开。而根据规划,在未来5年,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9大平台上将陆续推出20余款新车,全面覆盖从A0级到C级轿车、轻重型越野车和交叉型车系列产品线。而且,到2015年,年产能将力争实现70万辆,北汽将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大型汽车公司之一。

自此,北汽股份公司的成立,充分显示出北汽举集团之力、多重保障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决心、意志和谋略,北汽股份公司已经水到渠成,自主品牌必将扬帆起航。

对于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北汽蓝谷在三季报中称,主要系公司销量同比下滑所致。数据显示,今年9月,北汽新能源销量为2245辆,同比下滑77.57%;1-9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为2.10万辆,同比下滑78.57%,降幅超新能源汽车行业平均水平。

此前,北汽蓝谷曾在半年报中表示,下半年,北汽蓝谷将主推ARCFOX高端电动品牌、突破对私市场、推动对公业务市场(包含分时租赁、长租业务、换电业务等领域)等。对此,贝壳财经记者曾就上述主要经营业务推进细节询问北汽新能源方面,但截至发稿时未收到回复。

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下滑超七成

曾经,北汽新能源的发展有目共睹。

2014年-2015年,北汽新能源曾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快速壮大。2016年北汽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159%,达5.22万辆;2018年,北汽新能源销量突破15.8万辆,同比增长53%,连续6年位居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榜第一。

2018年9月27日,北汽新能源通过借壳上市,成为“中国新能源整车第一股”,证券简称“北汽蓝谷”。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2019年补贴的大幅退坡,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从高速增长回归理性,年产销首次出现负增长。受此影响,北汽新能源2019年销量也出现拐点,全年累计销售15.06万辆,虽仍为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但却同比下滑4.69%。

进入2020年,北汽新能源销量更是急转直下,1月仅销售2006辆,同比下滑55.54%,4月销量更是跌至三位数,同比下滑88.24%至586辆。今年前三季度,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为2.10万辆,同比下滑78.57%。而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今年1-9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完成73.4万辆,同比下降17.7%。北汽新能源销量跌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发放新能源消费券等拉动C端销量

不可否认,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车市遭受较大冲击。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北汽新能源销量持续低迷,与其主销渠道受阻有关。B端是北汽新能源销量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北汽新能源的销量很大一部分是依靠企业客户或政府采购,而今年上半年市场低迷,导致订单下滑,北汽新能源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今年8月,在BEIJING-X7试驾活动上,北京汽车蓝谷营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秀也坦言,“我们做了很多To B的业务,受出行领域影响,北汽新能源在今年受到的影响也是非常大。很多订单的运营率低时不足三成,很多客户采购车辆后发现越运营越亏,这一系列问题都在疫情期间浮现了出来。”

对B端的依赖,成为疫情新常态下制约北汽新能源销量增长的一大掣肘。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看来,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一定是在C端,将车真正地卖给个人消费者,而不是主要去做运营,运营只是一种补充。

因此,如何进一步开拓C端个人用户,也成为北汽新能源急需解决的问题。

今年8月,为响应北京市政府号召参与消费季,BEIJING汽车将向北京地区消费者发放10亿元新能源消费券,覆盖EU5、EU7、EX5等多款车型;同时,官方称对申请无车家庭新能源指标的市民提供免费一站式咨询及代办服务,向持标用户和新增指标申请用户(凭申请记录)提供BEIJING-EU5免费开一周的活动。

但10月底,记者在走访北汽新能源4S店时发现,偌大的展厅只有一两组客人看车,显得颇为冷清。据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其所在的店面EU7一个月销量仅在20辆左右。

年内4次发债

销量疲软,北汽新能源财务状况也不乐观。

今年1-9月,北汽蓝谷总营收为39.22亿元,同比下滑78.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8.84亿元,与去年同期亏损3.13亿元相比,亏损明显扩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2.2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北汽蓝谷营业收入8.1亿元,同比下滑8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21亿元。

针对营业收入、净利润大幅下滑,北汽蓝谷解释称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销量同比下滑等因素影响。同时,其预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市场情况影响,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公司累计净利润将可能为亏损或者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生重大变动。

事实上,即便是在疫情之前,北汽新能源财务状况也难言乐观。2019年年报显示,去年北汽新能源营业收入为235.89亿元,同比增长30.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201.01万元,同比增长25.54%;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74亿元,其中,在非经常性损失项目中包括了10.42亿元政府补助。这意味着,若无政府补贴,2019年北汽新能源将出现巨额亏损。

今年3月,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发行一期利率为3.6%的中期债券10亿元和利率分别为3.2%及2.76%的两期超短期债券共计25亿元。

6月17日,北汽蓝谷又宣布北汽新能源拟公开发行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含30亿元)的公司债券,品种包括但不限于一般公司债券、绿色专项公司债券等,期限不超过5年,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用于偿还有息债务、补充营运资金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允许的其他用途。加上此次,北汽新能源上半年内已4次发债,募集资金约65亿元。

8月3日,北汽新能源为募集资金再次出手,拟向包括控股股东北汽集团及其控制的关联方北汽广州、渤海汽车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10.48亿股股份,募集不超过55亿元资金。

业内人士认为,多次发债募集资金也从侧面说明北汽新能源流动资金并不宽裕。

走高端化道路谋转型

为挽救持续下滑的销量,今年以来,北汽新能源持续在品牌高端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包括与北京汽车合并为BEIJING品牌、高端新能源子品牌ARCFOX首款产品上市以及“换电模式”的扩张等。

今年10月,北汽新能源子品牌ARCFOX首款量产SUV车型αT正式上市,主打中高端纯电动汽车市场。官方资料显示,ARCFOX αT拥有全球首个商业搭载5G技术的IMC智能模块标准架构,基于此架构,车辆搭载华为5G T-BOX技术,是5G技术落地的首款汽车产品。据ARCFOX BU副总裁王秋凤透露,ARCFOX αT在不久前闭幕的北京车展期间,已接到近20000辆意向订单。

早在2016年,北汽新能源便发布了ARCFOX这一品牌;直到4年后此品牌旗下的首款量产车型才正式上市。对此,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宇表示,“好饭不怕晚”,“一款新车型从设计、研发、制造到供应链,都有自己的时间表,更何况是做一个全新品牌。ARCFOX承载着‘高新特’战略中,技术向上,品牌向上的重任。”

此外,和ARCFOX品牌一同担起重任的,还有北汽新能源的“换电”业务。

今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将换电站的建设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鼓励成立独立运营的充换电企业。7月,北汽新能源与国网电动汽车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表示在明年6月底之前,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座换电站,服务全国不少于1万台换电车辆;10月,北汽新能源又与法电中国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汽车推广及换电模式应用,率先在海南、广东省试点城市深度合作。

此前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蓝谷智慧能源总经理李玉军曾介绍,北汽新能源换电模式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并依托“大中小”“高中低”的产品矩阵,陆续推出了EU220/EU260/EU300/EU5快换版等换电车型。换电技术及产品在迭代中日渐成熟、标准化,实现规模化运营。最新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已在全国19个城市建设换电站209座,运营169座。全国累计投放换电车辆1.86万辆,累计换电667万次,累计换电9.64亿公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新闻网,本文标题:《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