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出现三级分化 第一梯队5家企业占据90%以上销量

造车新势力出现三级分化 第一梯队5家企业占据90%以上销量

3838px 2025-04-19 资讯 41 次浏览 0个评论

7月5日,汽车预言家从相关渠道了解到的信息,2020年1-6月中国造车新势力企业共完成销售约4万台。其中前5家企业销售车辆占比高达90%。

总体来看,尽管今年车市经历了疫情的冲击,以及新能源市场的低迷,但新势力车企的表现整体呈增长表现,或许这也是因为头部车企的销量不断提升所致。

具体销量来看,以威马、蔚来、小鹏和合众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依旧保持着稳健的发挥。而作为最后进行交付的新势力车企理想汽车也成功挤入第一梯队。而以爱驰、零跑等新势力车企以较平缓的表现处在第二梯队;而像奇点、敏安汽车等新势力车企则依旧艰难。

进入所谓2020造车新势力淘汰赛后,造车新势力已经进入两极分化的重要阶段。对于目前造车新势力而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汽车预言家尝试通过资料梳理,深度分析目前造车新势力的产业格局。

1

第一梯队:5家头部企业垄断90%以上销量

根据销量来看,第一梯队云集的多数是目前造车新势力当中的绝对强势企业,包括蔚来、理想、威马、小鹏。但也出其不意的将合众这一不经常出现在造车新势力各种榜单前部的企业囊括在其中。

数据来源:网络及相关企业披露

*蔚来汽车:销量大幅回升?毛利改善明显

根据2020年6月份蔚来汽车提供的最新交付数据。2020年6月,蔚来共实现汽车交付3740台,继5月破纪录后再创月度新高。历史资料显示,自3月以来,蔚来已连续四个月实现环比上涨,6月交付数同比增长179%。2020年1-6月,蔚来汽车累计完成销售14169台,是目前造车新势力阵营绝对的头部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销量增长之外,2020年,蔚来在24座城市新增了44家蔚来空间。截至6月4日,蔚来在全国开设116家门店,其中包括22家蔚来中心和92家蔚来空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76座城市。

汽车是个成本高,回收慢的行当。随着多笔可转债融资的落地,以及蔚来中国项目的有序推进,蔚来今年已累计融资超100亿人民币。而在外界最为关注的毛利方面,一季度财报中,蔚来整车毛利超过5%,年底整车毛利达到两位数的预期。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销量的不断提升,由销量带来的服务压力也在指数级上升。此前蔚来曾表示蔚来NIO?HOUSE单店建设成本为100万元,这或许将极大的考验蔚来的运营能力。

*理想智造:销售爬升明显?融资继续加快

作为“后起之秀”的理想汽车,虽然与其他纯电动新能源车型不同,旗下的理想ONE采用用增程式,但其作为新势力的一员,仅仅不到半年时间已跃居新势力的第二位,在国内插混车型中也常常位居前位。在6月中旬,理想官方宣布旗下的理想ONE累计交付量达到10000台。对比国内外已经完成首批交付量的车企,理想的速度是最快的。根据理想官方和乘联会的销量数据,理想ONE从去年12月4日到今年5月31日的交付量为8695台。只是对于理想频出的质量问题车主对于其能否接受,以及后期品质的提高。

此前不久,美团领投5亿美元参与理想汽车D轮融资的消息已经获得确认。汽车预言家根据天眼查信息,此次融资由美团与李想共同完成,共计5.5亿美元,其中美团领投5亿美元,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跟投3000万美元,投后估值为40.5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此轮融资是继蔚来合肥融资之后的为数不多造车新势力获得的融资之一。

此外,理想汽车计划今年新开设60家门店,相比之前计划的新增20家门店,多出了三倍。理想方面介绍,今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零售中心将覆盖30个城市。理想汽车的售后服务网络也将在第三季度内覆盖到大陆所有省份,年底前将增加至100个城市。

理想是造车新势力当中区别于纯电动的造车企业之一,之前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生产端的牵制。此前理想汽车就曾被爆多项延迟交付。此外,理想汽车还曾计划年内于美国启动IPO计划,这是目前考验理想汽车的重要压力。

*小鹏:P7市场还未发力?市场表现较为平稳

2020年1-5月,小鹏汽车共完成销售4558台,上半年销售不足6000辆。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款视为Model?3对手的P7在今年五月单月批发销量也不过192辆,显然有些不及预期,不过,在小鹏汽车表示,P7销量主要受产能限制,而目前获得的订单数量已经超过15000辆,超过了小鹏G3去年全年的销量。

2020年5月19日,随着工信部的一纸公告,原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小鹏汽车也借此成功拿到汽车生产资质,从此告别了“借鸡生蛋”模式(此前,由于没有生产资质,小鹏由海马代工),而这一变动,无疑也将成为其上市的“加分项”。

融资方面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小鹏汽车迄今已累计完成8轮融资,共获得了约168亿元的资金支持。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19年11月,完成C轮融资,总融资金额为4亿美元。

在此前一段时间内,小鹏P7对标竞手正是特斯拉Model?3。何小鹏还曾在发布会现场公开表示:“如果说特斯拉是行业颠覆者的话,小鹏P7就是颠覆者的颠覆者。”

但值得注意的是,小鹏目前正处于产品爬坡的关键阶段。小鹏汽车虽然在国内表现有可圈可点之处,但眼前的光鲜是否能经历住资本市场的考验,以及在整个电动车市场脱颖而出,最起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威马汽车:销量提升有限?融资仍然艰难

根据目前汽车预言家从威马汽车方面获取的资料,威马汽车6月实现销售2028辆,环比增长34.9%,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2020年1-6月,威马汽车共完成销售6450台。

最新的资料显示,截止7月6日,威马EX5在中国销量已经突破3万辆,2020年1-6月,威马用户群体中95后人群的占比同比增长了43.4%,亲子家庭用户占比达到69%。

融资方面,自威马汽车2019年3月宣布完成了总额3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以来,D轮融资计划迟迟没有落地。威马集团董事长沈晖对外表示,威马方面在推进但是并没有拼命推进。

可以得出结论的是威马在融资之路上并没有体现出强大的进攻态势。2020作为新势力真正意义上的洗牌元年,任何一家车企稍有不慎都会陷入危机之中。威马能否坚守现有市场份额,还需要持续观察。

*合众新能源:闷声发大财?销量直逼四强

2020年1-5月,共完成销售3758台,仅次于蔚来、理想、威马、小鹏位列造车新势力第五梯队。

长期以来,合众并不是造车新势力当中最为激进的品牌,相比起威马和蔚来等品牌,合众的造车攻势并没有很猛。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在入门级市场用哪吒快速打开了市场。

迄今为止,合众汽车在10万以内的入门市场,已经实现了哪吒N01的稳定交付;而15-20万元的中高端市场,已经接近正式上市。从低端市场切入尽快实现交付,在市场上打造初步品牌影响力的同时,自立造血,为下一步面向中高端市场的拓展打下基础。

客观分析,经历了新造车实力最喧闹的几年,其中有些玩票的已经被淘汰,有些华而不实的已经危机四伏,但这场大筛选还没有结束,谁能脱颖而出、谁能走到最后,现在依然难有定数。最有潜力的车企,或许并不是最张扬的那几家。

2

中间梯队:量产背后的竞速赛

相比第一梯队,造车新势力的第二梯队并没有第一梯队强大的品牌号召力,第一梯队的企业已经在过去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一阶段跨越。从企业自身来看,第二梯队中的大部分企业,刚刚完成了产品上市后的批量化生产,正处在向上的关键阶段之上。

数据来源:网络及相关企业披露

*国机智骏:看似不错的销量背后暗藏危机

2020年1-5月,国机智骏共完成了584台汽车的销售任务。根据汽车预言家了解到的信息,在上述584台销售中,大约80%以上被赣州周边企事业单位作为福利用车安排至相关个人手中。

国机智骏是国机集团投资占股40%,7家股东发起成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江西赣州。相关资料显示,国机集团是中央直管的世界500强企业,拥有丰富的装备制造业经验及资源基础、拥有完善的汽车销售及服务渠道。

截至目前,国机智骏旗下拥有三款纯电动车:GX5、GC1、GC2。三款产品于2019年10月推向市场,都是面向于大众化市场产品。但根据此前披露的上险量数据,这三款车型仅在江西等周边地区有上险纪录。

2020年1月,国机智骏被爆粗暴裁员,由此引发外界对国机智骏资金运营方面的关注。据相关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国机智骏内部资金紧张,先前既定的研发和生产工作已经有部分停止。

*零跑汽车:销量和产品质量危机引发人事架构变动

公开资料显示,零跑汽车2015年成立至今,已拥有S、T、C三个智能纯电整车平台。2019年1月,10万元级智能纯电动轿跑零跑S01上市;2020年5月,长续航智能纯电小车零跑T03上市;2021年,智能纯电动跨界SUV零跑C11也将向市场投放。值得注意的是,零跑目前投入市场的车型质量遭到多番投诉,其中二百余位车主还在不久前组织了集体维权

6月23日,零跑方面根据董事会决议,聘任众诚保险原董事长吴保军为零跑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全面负责企业运营工作。资料显示,吴保军于1993年加入广州标致汽车;2008年11月至2012年10月,任广汽丰田销售本部规划营销部部长。

在吴保军加入零跑汽车的两个月前,时任零跑汽车副总裁赵刚在社交媒体宣布,因个人原因已离开零跑汽车。2017年初赵刚加入零跑汽车,出任战略、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的副总裁,工作内容主要以运营为主。至于赵刚离职的原因,业内普遍认为与零跑汽车旗下首款产品零跑S01销量不佳有直接关系。

*雷丁:老年代步车的新江湖

数据显示,2020年1-5月,雷丁汽车共完成销售161台,成为造车新势力当中实现整车交付的企业之一。

2020年1月份,野马汽车进行战略重组,低速电动车企雷丁汽车控股了野马汽车,之后野马的管理团队由原雷丁汽车高管团队接管,王清礼同时也是雷丁汽车副总经理。

重组后的野马汽车将消费群体瞄准为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90后青年。根据其在今年3月27日发布的“2025战略”,新野马将聚焦A0级以上乘用车,打造城镇90后的第一部车,并立下了“2020年销量超过15万台,2025年销量超过70万台”的近远期目标。

如果按照这一目标来算的话,雷丁汽车距离15万台乘用车销量还有15万台的差距。

*爱驰汽车:全面进军欧洲市场

2020年1-5月,爱驰汽车完成销售150台。目前爱驰汽车仅有一台在售车型爱驰U5,该车定位于一款纯电动中型SUV,官方公布的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为503km,并已公布补贴后预售价区间为19.79-30.21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销量统计仅为国内销量,爱驰汽车此前已经完成了对海外的车辆出口业务。相关资料显示,6月6日,爱驰汽车首批出口欧盟的欧版爱驰U5,在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正式发往法国科西嘉岛。

据了解,爱驰汽车是少数在欧洲搭建起完善营销体系的中国品牌。据此前爱驰方面介绍,爱驰在欧洲采用了前瞻性的线上直销和轻运营的融资租赁组合模式进行销售,并与当地知名售后服务商建立合作,给欧洲用户提供完善的销售售后服务体验,以解决合作伙伴的后顾之忧。

*江淮大众:期待大众控股75%后市场表现

从2020年销量数据上来看,江淮大众表现并不算出色,1-5月仅仅售出了130辆。市场在售车型仅有思皓E20X一款。

值得注意的是,6月11日,安徽省国资委、大众中国投资、江汽控股签署了一份《关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协议》,大众中国投资以对价23.83亿元认购江汽控股50%股权。另外,随着我国在商用车领域对外商投资者的政策放宽,大众集团也借机将所持有的江淮大众股份增持至75%。

按照此次投资协议规划,大众集团将授予江淮大众4-5个纯电动汽车品牌产品,并要实现在2025年生产20万-25万辆的目标。如果这一目标顺利达成,将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当中绝对的强势企业。

*云度汽车:困难背后的求变

2020年1-5月,云度汽车共完成销售95台。相关资料显示,云度是国内最早拿到资质、最早推出产品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先后推出了π1、π3和π7三款产品、七个车型。

但起步较早的云度并未收割到产业的红利。2019年中旬开始,云度不断被传出降薪、裁员等消息。与此同时,一批新造车企进入量产交付阶段,云度陷入边缘化危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从经营角度来看,2019年云度汽车仅1.04亿元,亏损1.77亿元。这也是继2018年净利润亏损1.38亿元、2017年净利润亏损0.95亿元后,新能源连续第三年出现巨额亏损,亏损额逐年增加。

云度的市场经营不善导致了股东的关注。2020年5月18日,云度汽车对外发布公告宣布,林密正式出任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EO,全面主持公司的整体战略制定及日常经营工作。2019年前,林密曾云度汽车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职务,创造了云度速度。此次林密的回归也被外界解读为云度重回主流的表现。

*新特汽车:生产基地落地仍具困难?

根据统计资料,新特汽车1-5月销量为75辆,其中大部分落地于新特汽车在贵阳的共享示范公司。

新特汽车成立时间不详,但其拥有一汽集团投资的背景。截至目前,新特汽车A0级小车DEV1仍然由一汽集团代工生产。

2019年,造车新势力新特汽车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的工厂项目已经暂停建设,而位于当地的试制车间也处于停工状态。新特汽车对外表示,由于2019年长江汽车在发展上遇到困难,加上国家对于乘用车的生产资质管理出现变化,所以贵安新区的新能源项目也处于暂缓状态,没有办法再给新特汽车进行生产。

融资方面,新特汽车预计2019年内的B+轮融资也依旧处于运作阶段。

3

第三梯队:尚未实现量产制造的造车新势力

以目前国际上通行定义的40台为量产标准来看,仍不少造车新势力没有达到量产制造的标准。作为第三梯队的新势力车企,在今年累计交付量仅个位数,这主要是自进入2020年,随着市场持续走跌加之疫情的环境,依然部分车企备受压力。

数据来源:网络及相关企业披露

*长江汽车:即将走向破产边缘

长江汽车2020年1-5月仅完成了15台汽车的销售。长江EV由杭州长江客车公司演化,后被五龙集团兼并。当时的五龙集团在兼并杭州长江客车后又陆续兼并了云南美客车公司,从而顺利拿下国内第二家新能源汽车生产牌照(第一张是北汽新能源),长江EV也成为国内第五家获得工信部发改委“双资质”的新能源车企,速度之快,也让业内大吃一惊。

从2017年开始有关长江EV停工离职的负面报道陆陆续续,曾首期投资120亿元的长江氢动力(佛山)研发中心处于长期暂停状态、贵州长江工厂又被爆出20多名员工堵在公司门口讨薪、杭州长江汽车有接近300名员工到目前都尚未结算工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江汽车目前所有的负面舆论当中,有关于长江汽车内斗的报道层出不穷。长江汽车因为上市公司的内斗已经错过了一次市场的机遇,现在留给长江汽车的时间不多了,如果继续这样无休止的内耗下去,这家曾被寄予厚望,依旧保有国际高端市场的汽车品牌就将走向消亡,所有员工的坚持都化为泡影,全体股东的血汗钱也将付之东流。

*奇点汽车:手握大笔到账融资?首款车型量产遥遥无期

根据资料,2020年1-5月,奇点汽车仅完成3辆新车的落地任务。成为造车新势力当中个位数交付的企业之一。

造成奇点汽车交付量过低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量产车型的上市迟滞。资料显示,2017年4月,奇点汽车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量产车型——奇点?iS6预览版,采用对开门设计,续驶里程达400公里,售价为20万~30万元,计划于当年底实现小批量生产。但至今为止,奇点汽车也并未给出该车具体的上市时间。

而在融资方面,奇点汽车从创立至今,已经完成了8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170亿元,投资方包括了奇虎360、联想之星、韬蕴资本等。奇点汽车甚至计划在科创板上市谋求更大规模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奇点汽车已经为不到两位数的销量打造了铜陵、苏州、株洲三座生产基地。成为目前造车新势力当中拥有最大规模产能的企业之一。

*天际汽车:即将量产进入市场

天际汽车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具备互联网属性,集纯电动汽车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型新能源汽车企业。2019年4月天际汽车完成20亿元的A轮融资,同年11月又再宣布完成股权融资,但未披露具体金额。

2019年12月,天际汽车对外表示新车将于2020年一季度正式交付。但受疫情影响,预计的交付日期收到影响。从产品角度分析,天际ME7产品竞争力尚可,需要快速进入市场以谋求品牌和企业的正向发展。

*敏安汽车:经营不善?继续裁员

在抖索引擎上,关于敏安汽车最新的新闻更新于2019年11月。截止目前,并未有其他的新闻关于敏安汽车。

敏安汽车成立于2015年,由敏实集团董事长秦荣华在大陆的投资公司展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及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淮安开发控股是淮安市政府委托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的公司。2018年获得相关资质,是目前少数手握“双资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之一。

但资质并不是敏安汽车能够良性发展的护身符。2019年11月,敏安汽车下发放假通知:“受国家政策、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环境和国家、地方补贴政策变化的因素的影响,公司目前遇到阶段性经营困难,正稳步实施调整变革,积极寻求突破。”

截至目前,敏安汽车裁员数已超过400人。上述放假通知也被媒体解读为又一次变相裁员的开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老汽车人”的挽歌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今天的造车新势力就位于“明天晚上”的时间点上,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有造车新势力存活下去,并深刻影响行业,或许这就是造车新势力的一大价值所在。

文/蜡笔新?图/来源网络

最近网上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一场意外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如今,这句话拿来形容新造车势力的局面显得再贴切不过。

2020年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迅速席卷整个中国,连续两年销量下滑的汽车行业受疫情影响按下了“暂停键”,给车企的供应、研发、制造、营销、售后等诸多体系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在这样的前提下,刚刚经历过2019年新能源市场打击的造车新势力们,还未走出去此前的现金流紧张、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融资遇冷、竞品加速等内忧外患再次挨了疫情的“当头一棒”。那么,如今雪上又加霜的造车新势力靠什么才能度过这个寒冬,迎来春天?

回顾2019:寒冷加剧

刚刚过去的2019年,国内汽车市场不但没有摆脱2018年的负增长,反而新能源汽车的光环在补贴退坡后消失,产销同样陷入了负增长。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滑2.3%和4.0%,这也是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十年来,年产销首次出现负增长。而这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意味着寒冷加剧。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交付之年,同样也是洗牌之年。尽管过去五六年间井喷面世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多达三百余家,但至今为止实现产品交付的也不过几家,大多还停留在“PPT造车”阶段,或进展缓慢,或销声匿迹。

截止去年年底,造车新势力中实际完成交付的只有蔚来、威马、小鹏、理想汽车等十二家,而在此之前曾立下Flag将在2019年内实现上市、量产交付的车企也先后受资金、产品进度、交付保障等原因影响未能按时兑现,这其中就包括了奇点汽车、拜腾汽车、金康SERES、天际汽车等。

相比于上面提到的几家将延期上市、交付产品的这些车企,更多的造车新势力在过去的一年中音讯全无,与之前轰轰烈烈的启动相比反差巨大,仿佛江湖早已没有它的传说。

当然,能否量产交付只是造车新势力迈出的第一步。2019年几家实现交付的新势力实力交付数量也不尽理想,与年初定下的计划交付辆相去甚远。以交付量前三为例,蔚来2019年实际交付量20565辆,只完成了年初目标的一半;小鹏汽车2019年计划交付4万辆,实际交付16608辆,完成率41.5%;威马汽车计划交付10万辆,实际交付16876辆,完成率不足20%。

除了交付数量不理想,以蔚来为代表的头部造车新势力再过去的一年中还遇到了不少不愉快的“小插曲”:蔚来ES8几起自燃事件后,大规模召回近5000辆,直接影响了后续交付量,股价也随之大跌,利润进一步亏损;而小鹏汽车也因为新款车型的投放引发首批车主维权;理想汽车虽然在年度开始交付,但随后就因曝出新车存在各式故障影响产品口碑……

回顾造车新势力的2019年历程,能够感受出寒冷正在加剧,虽然多家新势力完成了量产交付,还在产品更新、公司经营、团队建设、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从造车新势力的年交付量占国内新能源汽车交付量不到6%的数据上也能看出,造车新势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补贴退坡后,留给造车新势力们的窗口期真的是不多了。

挺住2020:进阶或淘汰

2019年下半年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滑落,而根基未稳、现金流吃紧、All?in电动车的造车新势力们的境遇不容乐观,2020年对于承压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而根据中汽协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国内1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预计完成3.5万辆和3.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6.3%和54.5%,开局不利四个大字已经压在造车新势力的心头,受疫情影响后续几个月的销量依旧不容乐观。

因此,2020年造车新势力要面对突发的疫情、传统车企的发力(跨国车企、自主品牌)、特斯拉国产等众多压力,能否挺过2020年将分别代表着进阶或淘汰的不同命运。

1.疫情影响下的现金流考验

突发的疫情,无疑会导致造车新势力的工厂停工、营销落地滞后、交付延期,从而使得消费者和资本投资方的消费观望与保守情绪进一步增强,资本机构也会重新评估行情,对全年的投资计划进行调整,融资会愈加乏力。

上周,蔚来汽车宣布完成累计约1亿美元的可转债融资,投资方为两家与其无关联关系的亚洲投资基金,数额分别为7000万美元和约3000万美元,这笔可转债融资此前预计于本月10日完成,能够为蔚来度过当前这一特殊时期提供更多保障。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讲,现阶段开源节流变得无比重要,一方面要减少支出、稳定现金流,等市场恢复稳定,另一方面还需调整投融资计划,拉拢资本。

2.传统车企大举发力新能源的压力

2020年造车新势力还要面对传统车企大举发展新能源的压力,按照此前已经公布的消息众多跨国车企的新能源车型将在2020年内密集投放国内市场。

大众纯电系列ID.家族的首款车型——ID.初见即将于年底前在国内投产;丰田也将在2020年起从中国市场开始,加速纯电动车型在全球的布局。按照计划,奕泽IZOA和C-HR的纯电动版本将在2020年上半年先后投入市场。此外,通用、本田等跨国车企也将导入几款纯电动车型。

这样一来,当跨国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的电动车处在相近的价格区间时,品牌信任度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购买行为,市场竞争上造车新势力并无优势。

而另一方面,国内自主品牌中,比亚迪、北汽、上汽等主机厂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深耕已久,加上地方政府的背书、整车制造能力和密集的销售网络,对于初出茅庐的造车新势力们而言,也有不小的竞争的压力。

3.特斯拉国产后的施压

作为中国第一家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特斯拉在华迎来快速发展,其上海超级工厂仅在一年内完成建厂、启动交付,还先后在中国获得超过百亿的贷款。借助国产的成本优势,Model?3无疑将持续降价,?Model?3已经以补贴后30万以内的起售价开始收割,未来国产后的Model?Y在价格方面的优势,也将进一步对造车新势力形成冲击。

因此,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2020年要想不被市场所淘汰,安稳的度过冬天、抓住进阶的机会就需要在多维度发力。首先是保证规模交付;其次要保持差异化、扩大已有创新优势,例如蔚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服务就是蔚来极具差异化的一大优势。

还要注重以技术为本,推动产品革新,通过产品投放加强自身造血能力。特斯拉能有今天的成功离不开其十多年的坚持,如今的特斯拉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和用户体验三大方面,都走在了汽车产业的最前沿。通过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带动销量的上升,将对盈利情况有着极大的改善。

最后则是向出行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开放合作。与燃油车不同,造车新势力创造的“智能网联和售前/后服务”将之前汽车的一次性买卖,转化成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方式,能够会衍生出巨大的盈利空间,例如小鹏蔚来达成充电合作、华人运通积极发展软件业务等。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今天的造车新势力就位于“明天晚上”的时间点上,挺过2020年就意味着有进阶的机会,挺不过就意味着淘汰。

造车新势力要挺过2020年还需要经过诸多考验,虽然这个过程中会有淘汰,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有造车新势力存活下去,并深刻影响行业,或许这就是造车新势力的一大价值所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员工已被欠薪2个月,一些供应商因拖欠货款而停止供货。甚至仅有的一些提供广告和公关服务的乙方,也开始对新的合作项目持审慎态度。

与所有在去岁冬季以及这个春天里面临困境的“新势力”一样,天际汽车今春故事的开场,并没有什么新的花样。因为来自内部多个渠道的爆料显示,这家企业已经深陷困境,未来的结局几乎可以注定。

如同所有的前例那样,一切问题的表现形式,最初都是从“缺钱”开始的。

老汽车人的执念

其实,这并不是天际汽车首次因为资金问题传出警讯。早在两年前的2020年5月中旬,就曾有媒体爆料:获悉天际汽车“资金链紧绷”。

彼时,爆料人士宣称,自2019年中开始,天际汽车方面就开始拖欠多家广告、公关公司方各种费用逾3000万元,而其中不乏国内相关领域头部乙方公司。

天际汽车在供应商那边的名声“不太好”的主要原因,是回款慢。为此,早在2019年初,便有就有一部分服务提供商,陆续选择终止合同。该问题后来的发酵,甚至影响到了天际汽车参加当年的北京车展。

2019亚洲CES上,天际汽车发布的“智云”车联生态

不过在2020年10月,新的融资陆续到位。在“地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和大型银行”的支持下,天际宣布其实现了50亿的融资目标。

“裁员后,一个人顶着3个人的活干,累得很。(所以)最近每天下班回来洗漱完就只想着睡觉。”

彼时,有天际汽车内部员工,对采访的媒体说。然而累归累,暂时的危机算是就这么度过了。

当然钱的问题,依旧是存在。因为很快就有人发现,天际汽车和供应商照样还在打着催讨欠款的官司。这不是才融到资么?钱又去了哪?

盖厂……

截至2022年中,天际汽车在国内总计规划了3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福建泉州、浙江绍兴,以及湖南的长沙。

其中绍兴基地于2019年投入使用,最初被用于生产天际ME7纯电中型SUV。

根据天际的官方描述,这座工厂严格按照“德系豪华品牌”的工艺水准制造。同时对标工业4.0标准,引进了无滑撬智能涂装车间等国内顶尖的生产设备。一期规划年产能为6万辆。

2019年12月末,首台天际ME7正是在绍兴基地下线的。

而天际最新的工厂,位于湖南长沙。该工厂建设工作启动于2019年下半年,因为2020年4月14日湘江早报记者的疫情相关报道,较为人所熟知。

国内首波疫情期间,长沙记者采访时用无人机拍摄的厂区工地俯瞰照片

长沙项目总占地面积500亩,总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总投资51亿元,于2021年6月投入使用。厂区内包括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等,堪称设施完备。

假造车,真圈钱/骗补,是最近十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耳熟能详的话题,但任何人稍微了解天际汽车就会发现,这家企业尽管问题多多,但却和那些“PPT公司”有着本质的区别。

他们不但在造车,而且还打一开始就自建生产基地,全然未考虑过代工生产的捷径。即便是蔚小理等最初的发展,已经证明其可靠而且能显著降低风险。

在产品尚未得到市场认可之时,就全资押上先确保产能,这是上一个时代思维的产物。

曾经在上汽供职超过20年,历任上海大众董事、总经理,上汽集团副总裁的张海亮,可谓最标准,专业学历最过硬的车企掌门人。其不但是汽车工程专业科班出身,博士学位,并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

在离开上汽以后,他曾加盟乐视超级汽车,出任全球CEO职务。于2017年10月起,担任天际汽车董事长一职。无论学历还是履历,这位堪称最典型的“老汽车人”。

技术和产品相当的执着,并且车企一定要夯实生产和制造的基础这一点,怀有异常强大的执念。而在天际汽车董事长以后,其反映出的便是,在初步完成产品开发以后,便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资金,推进生产基地的建设。

而除去董事长张海亮外,天际汽车的CTO牛胜福同样也是一名为上海大众效力超过20载的“老汽车人”。其在产品研发和质量方面堪称呕心沥血,且对供应商筛选把关严格。

正是由于企业掌舵者的上述特性,天际汽车的研发团队也多来自大众、通用、德尔福、博世、大陆等传统主机厂和零部件公司。几乎就是一个燃油团队造新能源车的故事。

而这也是为什么这家企业,会一再于钱这个问题上碰壁的原因。雷军要搞小米汽车,而且打一开始就要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为此账面上准备了不下百亿资金。但是天际汽车呢?区区融来的50亿,还把摊子铺那么大。

旧时代的悲歌

一直到目前,天际实际量产的,仅有ME5和ME7两款新能源SUV产品。

ME7是中型纯电SUV,整体特性较为中庸,续航等性能不突出,也没有那些非常吸引人的特点或者功能。但其售价却达到了23.88~26.98万元,着实不算低。

天际ME7

这款车首次亮相是在2018年底的广州车展,2019年4月上海车展上开启预售,并于2020年9月正式上市。截至2020年底,该车型累计销量甚至不足百台。

“天际汽车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品牌力。”2021年中,有重庆媒体前往位于南岸区区江南大道28号的天际汽车协信星光时代广场店采访时,压抑已久的销售顾问忍不住坦言道。

“产品力”一直是天际汽车最大的硬伤。甚至,多数时候这甚至够不上谈产品力的层次——因为跑到汽车行业以外,知道天际汽车者几乎凤毛菱角。许多人初次知晓这个名字,甚至都是因为逛街时偶然发现了其门店,然后进去逛了一圈。

然后呢?当然是没有“然后”了。

彼时,店里仅有ME7一款车,补贴后售价在23.88~26.98万元之间。无论两年前还是现在,这个价格都不算便宜,其高配车型售价仅比当时已经上市的国产特斯拉Model Y起售价格低上1.09万元。

而如果用户不执着于SUV车型,那么无论特斯拉的Model 3还是小鹏的P7,有的是价格上更有竞争力,且知名度更高的产品可以选择。

当今车企老大讲故事能力排名第一者

从“讲故事”开始,持续PUSH品牌和产品热度,帮助企业度过从官宣造车-产品公布-新车上市的漫长周期,是几乎所有目前尚算成功的新势力们,共同的选择。

而在此期间,通过不断的PUSH,一次又一次地事件营销,吸纳并转化一批铁粉,并在这些自发传播者的推动下,实现品牌力的不断提升。而在实车交付以后,只要这个产品基本能兑现一开始的承诺,质量也还算过得去,那么这家新势力自然能完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特斯拉自不待言,纵观蔚来、小鹏和理想,这几家目前为止都称得上成功的新势力,无一不是通过这一方式实现的立足。然而我们在复盘天际汽车上市的整个过程,却难以从其宣发中找到丝毫亮点。

一切犹如十几年前那种国企式的广告,几乎都无法让C端客户正眼瞅你一下……

论造热点的嘴上功夫和说故事能力,这位的咖位其实挤得进“车企”前三

老汽车人中有许多,对产品宣传和推广,是轻视甚至蔑视的。不少人至今坚信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道理,认为只要认真做好产品就一定能打开市场。然而这种认识,只有在当年那种特定历史时期和环境下才有其合理性。

那一代的老汽车人固然有其擅长的领域,强势的地方。但可以肯定的是,绝非市场营销这一块。不懂得如何2C甚至2B,不理解在这个时代,新势力从零开始起步必不可少的“讲故事”,更不懂得如何乘着网络热度的浪头,将自己的品牌形象根植到每一个被传播对象的心里。

相反,常年和外资合作方以及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经验和习惯,使其养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性。一些人甚至分不清GR和PR的根本性差异。

实际上,意识到问题以后,天际汽车并非没有考虑进行改变。采用增程模式的ME5,以及请来保时捷918 Spyder设计师把关的B级纯电轿跑概念车ME-S,多少可以从产品层面看出其付出了相当的努力。

虽然感到遗憾,但注定不会量产的ME-S

但在品牌形象的营造方面,天际汽车却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突破。

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整个2021年,天际的总销量仅1778辆。2022年的表现虽有提升,但5321台的总销量,却无法使任何投资人对该品牌的未来抱有希望。

两年前,公社采访过张海亮。在问及天际品牌的标签是什么的问题时,他想了一下,然后回答道:做20多万元电动SUV的普及者。

可能一直到那时候,他都还没想好应该怎么做吧……那么现在呢?

然而不管现在,这位掌门人是否有了明确的方向,为产品定出了切合实际的调性,就时间来说都已经晚了。

这一跃,有多少人能跨越生死?

2023年,“国补”已经注定退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乃至于产业内外所有的相关企业,必须从此彻底甩开名为“补贴”的这根拐棍,立即学会依靠着自己的双腿,迈步向前。

一场淘汰和兼并的浩荡之战,即将拉开帷幕。我只是很遗憾,天际汽车也许已经注定,没法走的更远。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造车新势力出现三级分化 第一梯队5家企业占据90%以上销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成都新闻网,本文标题:《造车新势力出现三级分化 第一梯队5家企业占据90%以上销量》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