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汽车用途分
(1)乘用车(私家车):分为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敞篷车、舱背乘用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短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和专用乘用车,共计11种。
(2)商用车:分为客车、半挂牵引车和货车,共计3种。
2、按照排量来分
微型轿车(排量为1L以下)、普通级轿车(排量为1.0~1.6L)、中级轿车(排量为1.6~2.5L)、中高级轿车(排量为2.5~4.0L)、高级轿车(排量为4L以上)。
汽车的基本性能
汽车的基本性能包括动力性、经济性、平顺性、操纵稳定性、排放、噪声、制动等,其中车辆的发动机是起主导作用的。发动机的类型、功率等技术参数决定了车辆的主要技术性能,同时它也是车辆中技术含量最高、结构最复杂、成本最高的总成。
在一定使用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作的能力,称为汽车使用性能。它是决定汽车利用效率和方便性的结构特性表征。
容量:额定装载质量,单位装载质量,货箱单位有效容积,货箱单位面积,座位数和可站立人数,使用方便性:操纵方便性,出车迅速性,乘客上下车和货物装卸方便性,可靠性和耐久性,维修性,防公害性。
观察 |华为、博世、地平线:决定未来汽车市场格局的三家科技公司
2019已经过去,在看完各大卡车厂商做出了年度总结后,家哥对未来卡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就趁这次机会,家哥来跟各位卡友唠唠国内卡车市场的发展趋势。
自动驾驶
近几年,我国随着电商在不断的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日用品扩展到现在的生鲜、水果,几乎只要有需求就会存在电商,导致物流激增、货运卡车的需求猛涨。
众所周知,卡车司机是一个工作时间长,工作辛苦的苦力活,这使得很多新一代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一行,再加上老的驾驶员年纪越来越大,使得卡车司机越来越紧缺。
而自动驾驶卡车恰恰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货运人手不足的问题。下面家哥给大家介绍几款搭载自动驾驶技术的卡车,让不了解自动驾驶的卡友们开开眼界。
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
○?图丨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
据家哥了解,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搭载了天然气发动机、12挡自动变速箱、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电控底盘与智能驾驶控制系统,还搭载了激光雷达、机器视觉、高精地图、5G-V2X车联通讯等先进技术加持,使得这台车可以实时监测车辆偏离预期轨迹的偏移量,并通过智能卡车平台实时修正车辆航向偏角,确保车辆始终在车道内行驶。
因此,只要一个指令,它就可以自行行驶到指定位置,科幻片里的情节终于出现在现实生活里了!
○?图丨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内饰
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全部结合起来,跟卡车融合,再加上搭载的高科技,以后只要在家的电脑前或手机上点点手指,连车都不用上,就能把货送完,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解放J7
家哥在早期文章里就详细讲过这款国六解放J7,如果有想了解这款解放J7的卡友可以去看卡车玩家早期的文章。
○?图丨解放J7
在这简单介绍一下,它搭载了560马力发动机满足国六排放标、采埃孚12挡AMT变速箱、全车盘式制动、空气悬挂、ACC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一键启动、四方位影像、格拉默多功能气囊减震座椅,座椅下方还配备一个ECAS控制手柄,最重要的是可以实现L2级别的自动驾驶。初步推测新车可能还会配备无钥匙进入等功能,增加车辆舒适性。
○?图丨解放J7
想象一下,在冬天,坐在温暖的座椅上,拿着ECAS控制手柄调节车辆高度,接驳完挂车后,一键启动卡车,看了看四方位影像传回来的卡车周边情况后,扬长而去,根本不用在大冬天跑上跑下,让司机们体验科技带来的幸福。
汕德卡“嬴彻1号”
而重汽的汕德卡也立马做出回应,推出了一款配备了L3级自动驾驶系统的卡车。
○?图丨汕德卡“嬴彻1号”
嬴彻科技的相关技术人员介绍,它采用了C7H的牵引头,最大540马力,搭载了自主研发的全栈系统1.0,车身四周搭载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四方位摄像头,同时还配备高精度的GPS,不但可以准确定位卡车,还能360度无死角观察汽车周边情况。
○?图丨汕德卡“嬴彻1号”
这台车的出现让汕德卡在自动驾驶领域里占了一席地位,据技术人员透露,假设你开着这台车奔跑在高速上,这时你腿麻了想要活动一下筋骨,你只需要在屏幕里的操作页面把卡车设置为自动驾驶,你就可以在驾驶位旁边拉伸一下筋骨,喝口水休息一下。家哥自己想到这个画面都觉得很刺激。
家哥观点:国内卡车厂商纷纷跟上步伐,发布了属于自己品牌的自动驾驶卡车。从中可以看出自动驾驶这一技术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卡车上。
自动驾驶的研发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淘汰驾驶员,而是把人类从高强度的疲劳驾驶中解放出来,减少交通安全事故,让人们离理想中的物流乌托邦世界更进一步。
大马力
卡车的动力是很多卡车司机买车时重点关注的,相同工况下,马力越大的车脱困能力越强,也能拉得更多。
但其实很多厂商在实验中测试出来的最大马力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是达不到的。加上国六的原因,各大厂商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家卡车的动力,以此来争夺市场。
陕汽X6000?660马力?6X4牵引车(国六)
陕汽的黄金动力链常被人拿来说道,此次国六的升级怎么能少了潍柴的身影呢?
○?图丨陕汽X6000
陕汽这款X6000采用的是“潍柴+法士特+汉德”黄金动力链。
搭载了潍柴WP15H660E68国六发动机,马力最大可达660,15.3L排量,在900rpm时可以爆发最大扭矩3200N·m,无论是马力、排量还是扭矩在目前的国产车市场上,都可以傲视群雄。
用上了黄金动力链的卡车不用家哥说,卡友们也清楚这车开着会有多舒服。在加上660的马力以及900rpm时3200牛米的扭矩,这么猛的搭配,在国内卡车市场里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换句话说,他就是国内卡车市场里的“奥尼尔”。
重汽汕德卡C7H?600马力?6X4?AMT牵引车
陕汽都如此强势,重汽怎么会服软呢?
○?图丨重汽汕德卡C7H
而这款汕德卡C7H搭载的是曼技术MC13H.60-61国六发动机,13L排量,600马力,最大输出扭矩为2700牛米。搭配的是重汽自主研发的12挡AMT变速箱。
并且这款车还标配福伊特液力缓速器,轮胎型号为295R22.5,发动机转速在1300转时,12挡车速为85km/h。
如果说上面的是“奥尼尔”那下面这辆汕德卡C7H就是“巨石强森”,600马力、2700牛米的扭矩,在行业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存在。12挡的AMT变速箱,挡位不多不少刚刚好,让司机们在驾驶时换挡丝毫没有顿挫感,也不至于需要频繁换挡增加驾驶难度。
家哥观点:随着政策要求的提升,大马力车型无疑是未来国六阶段燃油车的发展趋势,不仅仅是马力变大,就连AMT变速箱、液力缓速器的出镜率,安全性、舒适性方面的配置都越来越高。
这是卡友们希望看到的,虽然目前国内卡车还是主要集中在500-560之间的马力,但在国六的驱使下,家哥相信会出现越来越多更大马力的卡车。
新能源
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不断深化,石油的价格稳定上涨,我国卡车厂商们早已走上发展新能源卡车的道路。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自2019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推广使用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燃气车辆。使得国内卡车厂商把新能源卡车看作目前前景最好、最值得发展的一个方向。
江铃威龙FCV
○?图丨江铃威龙FCV
这款新能源卡车搭载了英威腾电动机、8个140L的氢气瓶、最大可续航400公里。除了配备了一个法士特6E150的6挡变速箱已达到能源的合理利用有点看头外,其它诸如250kW的最大功率(340马力)、最大扭矩1600N·m、4.11的速比等,都是中规中矩不会出错的配置了。
○?图丨江铃威龙FCV
这辆氢燃料重卡最高续航里程超过了400公里,这意味着从北京到天津不算来回的话也能跑三趟了(京津两地相距约121.7公里),这还是不考虑加氢的情况下。由于设计优势,氢燃料车型不需要像纯电动车型一样停下来充几个小时的电再走,虽然江铃这款重卡有8个140L的氢气瓶,但加满它也只需要10分钟。与普通卡车相比,它的优势在于天然气比汽油柴油便宜,降低运营成本。我想卡友们已经在心里开始打自己的小算盘了。
东风多利卡D12
○?图丨东风多利卡D12
此款D12?LNG天然气车型,搭载的YCA07N-60发动机是玉柴的全新系列直列6缸国六天然气发动机,最大马力可达220马力,扭矩可达850N。由于这款车尚未上市,暂无详细配置,家哥会持续关注。
○?图丨东风多利卡D12
据设计师透露,这辆D12在天然气车型里是第一批使用新款玉柴6缸发动机的,作为整车最重要的核心部件,尤其是工艺制造过程,数据的精确度可以说对发动机质量影响很大,而玉柴恰在发动机制造工艺方面,拥有着世界水准的铸造生产线。一脚油门带来的动力感和发动机的噪音与震动,使得驾驶它的卡友们就像开着国外名牌卡车一样。
家哥观点:新能源卡车是目前前景较好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优点在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空气质量,降低噪音,减少污染。
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厂商们纷纷对新能源发起攻势。
电动、氢气、燃料等各种新能源卡车的陆续推出,虽然现在的续航能力还有待提高,但可以肯定,接下来会出现更多的新能源卡车来瓜分普通卡车的市场。
长头车
家哥经常能够在网上看到大家在讨论国内为什么没有长头车的原因。总结大家的观点就是法规对长度的规定太严格。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近期国内卡车市场开始陆续出现国产长头卡车的身影?接下来家哥就带大家去看看。
江淮格尔发V7
○?图丨江淮格尔发V7
这款车搭载康明斯动力,配备ZF变速箱,主减速比为2.867,成为行业最高传动配置,它还满足国六排放标准。
它有着最美长头车的称号,车头两边各配备了一个广角镜,它不但让卡车看起来更美观,还可以减少盲区,提高视野。虽然这样的设计确实很不错,但是,一旦发生磕碰摩擦,维修费用对于卡车司机来说是额外的负担,侧裙摆也是,这些不实用的东西我建议卡车厂商还是少做。这款车还没正式上市,因此没有更多的资料可以了解它,但家哥会继续更进,让各位卡友们一饱眼福。
乘龙T5?6X4长头牵引车
○?图丨乘龙T5
据家哥了解,该车搭载装配T50D豪华版驾驶室。动力方面,搭载潍柴WP10.5H430E50,输出功率为430马力,符合国五排放,匹配铝制法士特12JSD180TA变速箱,采用440后桥,速比为3.7。
一看到12挡的变速箱,卡友们肯定会想到我刚刚在上面介绍的话,没错,这辆搭载法士特12挡变速箱的卡车在高速行驶时想要感受顿挫感肯定不可能的,在配上潍柴发动机,半个黄金动力链安装在车上,你想找出它的缺点都难。
家哥观点:比起平头车,长头车的优点除了拥有1米左右的天然碰撞缓冲区之外,流畅的长头造型也让风阻减少降低油耗,再加上新版GB1589。
家哥觉得,国内卡车厂商为了快速抢占这块尚未完全开发的长头市场,应该会加快长头车的开发,因此卡车市场会陆续出现更多新款长头卡车。
经过家哥的一番介绍和分析后,我想各位卡友也对我国卡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收集这些资料时,家哥发现,只要跟着国家政策的步伐,就能在卡车行业中赚到钱。
卡车品牌这么多,谁都想要在这个卡车市场的大蛋糕中分上一块,只有跟着趋势走,才不会被市场淘汰。
另外,本文中提及的车型卡车玩家会继续跟进,请持续关注卡车玩家,或者你想更详细了解哪款车型,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为、博世、地平线三家企业成为了车展中不多的零部件参展商,虽然都是零部件供应商,但他们的身份和体量各不相同,华为作为半导体科技巨头在看到智能汽车的崛起趋势强势杀入,博世则是传统零部件巨头正开启智能化的全面转型,而地平线则代表了中国本土初创企业初生牛犊不惧虎的挑战者形象。而在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为新技术、新概念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土壤,他们将站在同一起跑线。
文丨AutoR智驾?王硕奇
2020北京国际车展,智驾君成了一个唱多中国汽车市场,同时多次唱多中国品牌的媒体人。
而支撑我们这一判断的依然即是亮相北京国际车展的三家技术公司。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车展中,对于观众来说相对感知度较低的零部件企业显得相对小众,但在本次车展的主会场中,主要有三大零部件厂商拥有独立的展台,分别是华为、博世和地平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有他们存在。在这背后,每一家整车背后都有无数供应商的产品,在硬件方面,博世、大陆、电装依然把持着核心科技,但在软件层面,科大讯飞、腾讯、阿里、百度都已经全面攻陷中外品牌。
但在本次车展,因为疫情,因为北京车展展馆的面积等因素,大量汽车供应商缺席了本次车展。
而华为与地平线绝对是首次独立参展北京国际车展,他们一道与博世构成了一种新兴势力与老炮的对决。
华为偏软件,地平线则软硬兼具,不止于芯片,不止于数字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从展出规模看,只有华为展台与整车展台连接在一起,剩余两家都布置在会场之间的通道中。
不过大隐隐于市,位置远近不代表影响力。
这三家公司在智驾君看来,在未来十年将决定世界汽车产业的格局。
博世代表的德系汽车工业恒强,但新生的华为与地平线将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从大到强的推手,是中国汽车人攻陷新一代智能汽车核心技术的两家底层供应商,他们能走多远,意味着中国汽车可以走多元。
软件与芯片决定了智能汽车的上限与外延,而中国汽车已在这两个领域与世界巨头消除了代差,并在部分领域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
不造车的华为造了智能汽车最难的部分
今年风口浪尖的华为,或许不是本次车展的主角,但它成为了展馆主要区域中,唯一没有整车的展台。
从去年上海车展宣布进军汽车产业,到今年在北京车展拿出自动驾驶、高精地图、电池安全、OTA、V2X等核心技术,仅仅过去一年半的时间。
在2020北京国际车展期间,华为正式发布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包含三大平台:Harmony车机OS软件平台、Harmony车域生态平台以及智能硬件平台,拟通过软件与硬件解耦,软件和应用解耦,帮助产业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使能新技术和新功能快速上车。
自带话题的华为展台在核心区域虽然只是一件座舱一辆透明车,但排队的人却一点也不少。
这个透明车,基本集成了华为目前在智能汽车领域中的主要技术,即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电动系统。
据华为展台技术人员介绍,这是业内首款超融合动力域解决方案,该系统通过电机、MCU、PDU、OBC、DCDC、减速器、BCU七大部件的高度集成,不仅实现了机械部件和功率部件的深度融合,还将智能化带入到电驱动系统中,实现了端云协同与控制归一。
在这辆汽车上,华为总共配置了3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1个双目,12个单目),6个毫米波雷达,这也预示着华为在自动驾驶中的努力。
华为在车展前一天发布了全新一代MDC?210与MDC?610等系列产品及最新的生态发展计划。
华为全新一代MDC车规级级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基于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VOS及MDC?Core,可覆盖L2+~L4级别的乘用车、商用车、作业车等多种智能驾驶应用场景。
目前华为MDC已与产业界的50多家主机厂、Tier1、应用算法、传感器、执行器等客户及生态合作伙伴,在乘用车(L2+)、商用车(智能重卡、港口物流)、作业车(无人矿卡、无人配送)等领域,均已实现了基于华为MDC的可落地的智能驾驶。
此外智能座舱最主要的还是鸿蒙系统,相较于业界已经展示的座舱OS,鸿蒙车机OS是第一个真正为智能座舱开发的中立开放式OS,现场体验来看,逻辑清晰,反应快速,并且显示效果出众。
而华为在自己的优势项目比如V2X、5G通信、高精度地图,华为云都有产品展出。
让智驾君印象深刻的是还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的讲解,华为不只是展出尖端科技,并且正持续发力降低产品成本,并进行持续开发。
比如在讲解激光雷达的时候,王军表示,华为的激光雷达已达到100线,在今后两年产品售价将力争从几万美元降低到几百美金,并且达到车规级标准。
而高精地图领域,华为认为高精地图在技术上实现已没有门槛,现在已经可以达到厘米级别,只是成本太高,需要有更多的厂商参与进来,建立统一标准。
多年来一直声称不造车但总被怀疑一只脚已迈进了造车圈的化为,事实上在造车上走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路子。
明确表示不造车的华为,已经拥有了除去底盘、轮胎、设计、座椅之外全部的造车能力,但华为仍然再次强调不造车而去赋能车,而华为本身正在成为汽车智能化的一个国产零部件供应商。
而华为的价值则聚焦在车载网络、计算平台与基础软件层,并提供开放能力和工具链,降低应用迁移和开发难度,使能车企高效开发智能车。
传统巨头博世持续技术创新与本土合作
博世的展台一如既往的将白色作为主色调,而展台前类似于小米透明电视的展示则更加突出了科技感,并且还带有触摸功能。
博世在展台展示了一系列面向未来的电气化、自动化、互联化交通出行的创新技术与前沿解决方案。
在本次车展中,燃料电池堆、碳化硅芯片、智能驾舱是首次在中国展出。
“疫情不会暂停汽车行业的转型变革。尽管面临转型变革和严峻市场环境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博世仍将在燃料电池技术、自动驾驶和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等重要的业务增长领域继续进行投资和不断创新,”?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分主席?Stefan?Hartung?博士表示,“今年博世集团在电气化、自动化和互联化交通领域的投入仍将保持高位,预计超过10?亿欧元。”
作为传统的零部件巨头,博世给智驾君留下的印象就是全面。
无论是混合动力或者电动车博世都能提供全面的产品组合,包括电机、电桥、电力电子控制器、车载冲配电单元、48V?系统、制动和转向系统等。
博世推出了最新研发的碳化硅功率器件。
与传统硅基材料产品相比,碳化硅在实现更高开关频率的同时,保持较低能量损耗和较小芯片面积,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增加高达?6%的续航里程。
博世的碳化硅今年在北京车展首次展示,这也是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亮相。
此外,博世也正积极推进天然气技术的持续升级,首个天然气国六项目已于2019?年实现批量生产,本土开发的大流量燃气喷嘴总成将于今年年底量产。
另一方面,博世充分展开电气化布局,技术覆盖商用车电动化以及氢燃料电池等。
在此次车展中,博世展出了燃料电池电堆,以及电子空气压缩机、氢气喷射器、氢循环泵等关键零部件,其中电堆是首次在中国展示。
在智能网联层面,博世将在2021?年初成立全新的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将统一为现有客户和新客户提供电子系统和必备软件。
该事业部专注于开发面向未来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统筹车辆计算机、控制单元和传感器。
这三者的流畅交互,实现完美兼容并产生优势性的协同效应,在未来汽车发展中将产生决定性作用。
应对集中处理车内信息,集成多个操作系统的需求,博世在此次车展上推出的创新产品座舱域控制器,可同时支持多个显示屏,并整合多种功能需求。
博世在自动驾驶过去近十年中,与本土主机厂在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自动泊车辅助、交通拥堵辅助、高速公路辅助等诸多驾驶员辅助功能上开展大量本土应用合作。
今年,博世全球首个带自动变道的高速公路辅助增强功能以及依靠智能钥匙或手机实现的遥控泊车技术已经在中国市场实现量产。
2021?年,由中国本土主导、全球合作开发的全新高速公路辅助功能以及全球首个?ADAS?商用车项目(车道保持功能)也将在中国投入量产。
在高度自动驾驶方面,此前与戴姆勒在北京落地相应的场景应用展示。
与此同时,博世也正与广汽研究院等本土主机厂商密切合作,今年,博世进一步将?EV?机器人充电与自动代客泊车技术相结合,让电动汽车在无需人工干预即可自动完成泊车和充电过程,大幅提高电动车充电桩的利用效率,从而解决电动车里程焦虑。
因此博世的优势显而易见,产品覆盖范围广,多产品之间可以完美兼容,拥有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基础,以及强大的研发体系。
“博世在中国将继续坚持‘根植本土、服务本土’的长期发展战略,加大本土化创新与研发,结合硬件和软件的优势,助力未来智能交通出行。”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博士表示。
对于博世中国来讲,本土化的研发也将加大,将进一步适合中国快速发展的智能汽车。
地平线:拥有超过特斯拉算力的自动驾驶芯片
2019年,地平线在车展上推出了中国首款车规级AI芯片征程2,并且伴随着长安主力车型?UNI-T?于2020年6月的量产上市,这也成为全球首个上车量产的国产?AI?芯片。
而今年地平线带来了征程2的迭代产品——征程3国产芯片。
这款芯片不仅比征程2具备更高的效能和更出色的表现,而且其算力高达192?TOPS的Matrix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也比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平台算力更高、功耗更低。对于我们关心的高级别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自动泊车辅助、高级别自动驾驶及众包高精地图定位等多种应用场景都完全不在话下。
据悉,地平线的下一代产品——更加强大的征程5也已经获得了车型定点,征程5面向高等级自动驾驶场景,可以达到96?TOPS的AI算力,同时支持16路摄像头,组成的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具备192-384?TOPS算力,可支持L3-L4级自动驾驶。
而追势科技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能泊车产品开发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和开发市场领先的自动泊车和低速自动驾驶产品,进一步推进智能泊车产品量产进程。
追势科技基于地平线征程3打造的融合自动泊车和自主代客泊车系统原型也在2020年北京车展上亮相,双方合作产品将于2021年量产面世。
地平线并不仅仅是一家智能驾驶芯片公司,它具备完整的智能数字座舱的解决方案,它们的产品也已经走出国门,应用在了合资和外资品牌的产品上。
这家即有可能在明年上市的科技公司是当之无愧的智驾独角兽。
在本次车展中,华为、博世、地平线三家企业成为了车展中不多的零部件参展商,虽然都是零部件供应商,但他们的身份和体量各不相同,华为作为半导体科技巨头在看到智能汽车的崛起趋势强势杀入,博世则是传统零部件巨头正开启智能化的全面转型,而地平线则是代表了中国本土初创企业初生牛犊不惧虎的挑战者形象。
但他们也有相同的地方,比如都在自动驾驶的领域竞速赛跑,比如都更加关注新能源车型的发展。
但从速度上来说,很显然国内的零部件品牌崛起的速度更快,他们用较短的时间在新的机遇中正在快速成长,并且从战略上来讲相对于传统零部件品牌更加激进,而向博世这样的传统巨头则是采取了更为稳妥的产品迭代方式。
智驾君盘点这三家科技公司的技术与战略,并无意评判优劣,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本土供应商的兴起是中国汽车产业中最值得关注的事件。
而他们的出现也让行业有了更多的声音,更多的竞争,对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来说这是极为幸运的事。
今年软件定义汽车获得整个行业的深度讨论,软件、芯片、动力电池、储能技术一直接是汽车行业的高频词。
发动机、变速厢,似乎不再被人提起。
从智驾君的长期观点来看,燃油机具备长远并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电动智能汽车的势头正处在上升期,并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所幸,中国本土科技企业成长的速度支持了中国汽车全面四化的步伐。而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为新技术、新概念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这一优势是任何一个国外市场无法做到的。
所于我们对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充满信心,对于未来的中国汽车产业同样信心满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