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安管理比较高的今天,依旧有些不法分子在路边抢劫,在古代社会、抢劫的人统统被称为土匪,这些土匪专门靠抢取别人的东西为生,而土匪给我们的印象在电视剧中都有描述,是一种丝毫不讲道理,随意强取的霸权人士,虽然土匪在这个世道上从不讲规矩,但是土匪内部却有着严格的规矩制度,在古代土匪抢劫都会挑选易墙取的,但是为什么土匪不抢古代的书生,书生还不缚鸡之力,不是更好打劫吗?难道是因为书生太穷了?
土匪除了极小部分的人是因为贪婪本性而当土匪的除外,大部分的土匪生性并不坏,他们大多数都是穷苦百姓,因生计问题无奈被逼上绝境而当成土匪,就算是土匪,也有一定的规矩,而土匪不抢劫书生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书生其实和他们是一样的弱势群体,大部分都是穷苦家庭的人,没有钱财,
再加上书生进京赶考到他们的地盘时身上几乎所剩无几,其次,进京考试的书生基本上在安全上有一定的保障,他们每个人都会有一面奉旨考试的旗子,一旦书生出事,朝廷会严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们一般都不愿意做,而最后一条原因就是他们本身就立下了规矩,有些人是不可以被当作抢劫的对象,这些人当中就有书生,其他人分别是单独夜行的人、医生、老弱病残的人以及鳏寡孤独等等,一旦有人破坏这规矩,就会遭到其他人的唾弃,所谓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如果他们抢了书生,若书生日后能够成为大富大贵之人,想起今日被抢之辱,要是前来报仇雪恨,那么土匪们就再也跑不掉了,所以土匪一般不会轻易抢劫书生。
土匪在一般情况下是因为生活的艰难所迫,实在没有办法才去当了土匪,如果能够给土匪一些良好的生活基础或者工作,想必他们也就不会去当土匪了,这也是国家该做的事情,给予每个人帮助。
新中国成立后,有哪些知名的械斗?
你说的是孔子与盗跖的故事吧。不是孔子被土匪抓了,而是孔子想说服这个土匪但是被土匪拨到了。全文如下: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原文: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丘请为先生往说之。”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无往。”孔子不听,颜回为驭,子贡为右,往见盗跖。
盗跖乃方休卒徒太山之阳,脍人肝而哺之。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
拜谒者。”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哺之膳。”孔子复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谒者复通。盗跖曰:使来前!”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
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
盗跖大怒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由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使从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是子教之不至也。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教子路菹。此患,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子之道岂足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丘之所以说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皆吾所闻知也。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白话文翻译:
孔子与柳下季是好朋友,而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
盗跖率领着九千徒卒,横行天下,侵暴诸侯。他们攻破大户人家的府库,抢走财物, 赶走牛马,带走奴婢。盗跖一味地抢夺钱财,一点也不顾及父母兄弟,甚至不祭祖先, 将仁义礼智丢在脑后。一听说盗跖的队伍过来,大国赶紧关上城门,派兵把守,小国告 急于邻邦,请求保护,人们都很害怕他。
于是,孔子对柳下季说:"为人父者,必能教育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育其弟, 养不教,父兄之过啊!如果父兄无法教育子弟,还谈什么父子兄弟之义呢?柳下季先生, 你是当今天下有名望的仁义之士,而你的弟弟却当了强盗,成为天下的公害。你无法教 育自己的弟弟,我真替你羞耻。看在朋友的份上,我替你跑一趟,凭着我的三寸不烂之 舌,管保他回心转意。"
柳下季说:"你虽然说为父兄者必能教育其子弟,但是如果子弟硬是不听父兄的教 育,又有什么办法呢?先生虽然辩才无碍,恐怕也无可奈何。况且跖这样的人,他的心 态就象涌泉之必出,飘风之必动,难以压制。他身强力壮,善于打仗,口若悬河,善于 辩论。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他不高兴就会出言伤人,你还是别去了吧!"
孔子不听柳下季的劝告,让长于德性的弟子颜回驾车,让长于言辩的弟子子贡陪同, 去游说盗跖。
孔子来到太山之北的盗跖的军营,看见盗跖的徒卒们正在用人肝当中午饭吃。孔子 下车对负责传达的士兵说:"我是鲁国的孔丘,久闻跖将军有很高的品德,特来拜见。"
传达兵将原话告诉了盗跖,盗跖听了大怒,双目圆睁,犹如明星,毛发竖立,顶起头冠,说:"这不就是那巧言令色,欺世盗名的鲁国人孔丘吗?告诉他:你作言造语, 虚构出周文王周武王这样所谓的贤君来欺骗世人。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 生是非,多辞谬说,周游列国,迷惑天下的读书人。谎称孝悌,假言仁义,而徼幸能封 为王侯,捞取富贵。象你这样罪大恶极的人,早就应该处以极刑!赶快离开这儿,不然 的话,我将把你的肝脏摆在我的饭桌上!"
传达兵出来将盗跖的话告诉孔子。孔子又说:"我与柳下季是好朋友,希望叩见将 军尊容。"传达兵又进去了,一会儿出来说:"进来吧。"
孔子急忙进到盗跖的住所,小心翼翼地叩头拜见。拜毕,孔子始起头,看见盗跖愤 怒地坐在地上,两腿伸前,按剑瞋目,声如乳虎,说:"孔丘!过来!你所说的顺吾意 则生,逆吾意则死!"
孔子说:"我听说,凡天下之人有三德。身材高大,相貌美好,少长贵贱,见而悦 之,为上德;知通天地,辩雕万物,为中德;勇悍果敢,聚众率兵,为下德。人若具备 三德之一,就可以南面称王。现在将军兼此三德,尤其是将军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 唇如激丹,齿如齐贝,而名为盗跖,我为将军感到羞耻。将军如果能够听我的话,去掉 盗之名,实行仁义,我情愿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让各国给您修 建方圆数百里的大城,分给您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然后各诸侯国罢兵休卒, 供祭祖先。这样,将军就可以成为圣人。"
盗跖一听,大怒道:"孔丘,你过来,那些可以用利禄来规劝,可以用言辩来谏说 的人,都是愚陋之徒,我柳下跖可不是那样的人。我身材高大,相貌美好,人见而悦, 是父母所生,即使你孔丘不说,我自己也明白。而且我听说过:喜欢当面奉承人的人, 也喜欢在背后诋毁人。今天你用大城众民来规劝我,不是将我做为愚陋之徒吗?大城众 民难道能长久保持吗?城之大者,莫过于天下。尧舜都曾经富有天下,而他们的子孙却 无置锥之地。商汤周武立为天子而后代绝灭。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所占有的权势与利禄 太大,而招来了别人的争夺吗?
我听说过:远古的时候,禽兽多而人类少,于是人在树上做巢居住以避猛兽的袭击。 他们昼食橡栗,暮牺木上。那时候人们不知道穿衣服以遮蔽身体,不分男女,裸体行走, 冬天冷了,就用夏天积累的薪取暖。他们夜晚睡觉则无恶梦干扰,白天行动则恬然安详。 那时候,男女之间没有固定的配偶,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人 们耕田而食,织布而衣,没有互相陷害之心。这就是至德之世。
但是,到黄帝的时代,这种高尚的道德就失掉了。黄帝是一个贪婪而好战的人,与 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人民死伤无数。到了尧舜的时候,就安排了许多官僚来 欺侮百姓。商汤将自己的君主流放,武王将商纣灭亡。从此之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就成为天下的道德。商汤周武以后的君主,都是扰乱百姓的东西。
而你孔丘却将商汤周武说成是圣人贤君,让诸侯模仿,而且用你的口才替他们辩护, 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你不是为了以此来谋求富贵是为了什么呢?你本来是最大的 盗贼,而天下人却反而说我是盗跖,我看倒是应该将你称为盗丘!
你孔丘今天来教训我,倒先看看你教育的弟子吧!你用甜言蜜语哄骗子路跟随你, 让子路放下他的长剑,摘下他的高冠,装扮成一个儒生模样。人们都说,孔丘能止暴禁 非,但是,最后,你的高足子路还是图谋造反,欲杀己君,因事不成被剁成肉酱。难道 你的仁义道德还是好东西吗?
况且世人所敬仰的,莫若黄帝。黄帝好战,血流成河。其它你们编造出来的圣人哪 有一个好人呢?尧为不慈之父,舜为不孝之子,禹为了保住帝位而操劳成疾,汤将君主 流放,文王因谋反而被囚禁在羑里,武王杀死商纣。这六个人,是你所谓的圣人,实际 上都是见利忘义,强反情性的恶棍,哪儿讲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德呢?
再看看你所说的那些贤士。伯夷叔齐兄弟,互相辞让君位,而辞别孤竹国王,来到 首阳山下,活活饿死,不得埋葬;鲍焦假装高洁,攻击世俗,抱木而死;申徒狄因进谏 不被重用,就负石自投于河,葬身鱼腹;介子推是一个愚忠的人,自己割下大腿上的肉 让文公吃,而后来文公背叛了他,介子推愤怒地离去,抱木而烧死;尾生与一个女人约 会于桥下,女人一直没有来,后来大水冲来,尾生为了守信还不离开桥下,抱住桥柱继 续等待,被活活淹死。这六个人的愚蠢,无异于猪狗,他们的可怜,无异于乞儿。为了 图个忠孝节义的名声,就将自己宝贵的生命轻轻地扔掉,可悲!可悲!
还有那些所谓的忠臣。什么王子比干,什么伍子胥。王子比干因忠而被剖心,伍子胥因忠而被沉于江水,自古忠臣不得好死!所谓的忠臣,实际上是天下人的笑料。
孔丘,你还用什么来劝说我呢?你若说那虚无飘渺的鬼神之事,则我不会相信,你若说这可见可闻的人事,则我比你清楚得多,你骗不了我。
现在,我来告诉你人之常情。人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的欲望:目欲视色,耳欲 听声,口欲察味,意志欲得到实现。而人生在世,上寿不过百岁,中寿不过八十,下寿只有六十。当今天下,昏乱不堪,人生失意多于得意。一月之中除掉病、瘦、死、丧、忧患之外,能够无忧无虑,开怀大笑的只有四五天而已。天地是无穷的,而人生是有限 的。将有限的人生寄托在无穷的天地间,就象骏马在破墙的缺口之间奔驰而过,忽然而 已。在短暂的生命之中,不能顺着自己的心意行动,不能保养自己的寿命者,都是愚蠢之人。而你孔丘所说的这些就是愚蠢之行,是我所不取的。赶快滚开,不要再说了。你 所说的那一套都是虚伪巧诈之事,并不能全生保真,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新中国成立后,知名的械斗有:土客大械斗、遍地开花、落幕。
1、土客大械斗
说起械斗,咱们就得先讲讲江湖上最传奇的那段。大家知道“客家人”吧,也就是淮河以北为了躲避战乱南下的人,到了人家地盘上就是客,所以叫客家人。当地原来的人就叫“土著”。
客家人从中原一路迁徙过来,穿越上千公里的战乱区,当然不可能是善茬,为了自保基本以半军事化编队,就跟《行尸走肉》里的那些武装团伙似的。到一个地方想安住脚,肯定不是依靠说话好听惹人爱或者能歌善舞有才艺,全程打打杀杀,非常少儿不宜。
这种状态从魏晋南北朝一直持续到明清交替,一波又一波,每次中原大乱,比如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变等等,中原那边的人活不下去,就会结队浩浩荡荡向南迁徙。
客家人到了当地住下后,难免跟当地人发生冲突,由于经常冲突,所以互相有仇,每次冲突都加深了这种仇恨,还不通婚,几百年来就这样在打斗和停战中度过。到现在广东省现在也住着泾渭分明三伙人,广府,客家,潮汕。潮汕人也是从北方迁徙过去的,以前在福建呆着,后来扩散到了广东。
比如广东西部北部很多山区,都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客家人来了后,当地的土著就被赶到了边远地区,甚至还有不少人被赶到了南洋,后来客家人被本地人驱赶,也有不少跑南洋去了,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那些国家有那么多华人,跟这事强相关。
由于土人到来比较早,所以比较好的田地等资源都已经被他们占据,当时广东珠三角及粤西平原,被当地人开发完了,现在的珠三角地区就是广府人的地盘。
来的晚的客家人只能聚居在不易开发的山区,这样一来客家人相对要艰苦一些,还有一些人去当矿工了。矿工这事很关键,这些人吃苦耐劳,并且掌握着挖掘和爆破技能,碰上乱世,他们也是非常厉害的一股力量。石达开,太平天国的骨干,他当初入股太平天国,就是因为他带着4000矿工,这些矿工也成了太平天国主力和精锐。
还有潮汕人,他们也是来的晚,住到山里去了,只好向大海求助,所以潮汕人是中国的海洋民族,有潮的地方,就有潮汕人,热爱冒险和做买卖。人多地少,每次人口暴涨,资源紧张的时候,就会发生大规模冲突。
而且双方语言文化上有差异,客家人与其他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的语言,他们的语言融入不到当地人的语言中,结果被认为是蛮夷之语。客家人自己觉得自己说的话是真正“孔夫子的话”,非常鄙视土人们的方言。于是双方互相歧视。在歧视之外,还有个问题就是客家人入籍和祖坟问题。在明清两代,没有落籍的读书人,是不能在当地考试的,而客家人热爱读书,这事自然不能忍。
当地人却不想有人来争夺名额,所以在入籍问题上多方掣肘。有的客家人虽然符合了入籍条件,但当地士绅从中各种挑刺,因为学额之争,使得双方的士绅不合,有的时候打官司往官府告状,有的时候士绅直接成为械斗发起人。多说一句,客家人热爱读书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广东的公务员队伍里,客家人的比例远远超过他们的占比。
反正矛盾重重,由于平日里都保持军事训练,老百姓军事素养相当高,一听要武斗,第一时间跑回家里拿叉子或橛子,或者去祠堂找刀剑,在长老的带领下大家冲出来摆开阵势大打出手。而且由于日常械斗,也就出现了我国南国一景,到处耸立的土围子、坞堡还有土楼,长这样:
大家看广东那边祭祖,经常能看到这种土楼的内部细节:
比较著名的道韵楼:
不少地方甚至在土围子外围再挖上堑壕,把水引进去,平时喂牛,发生冲突的时候撤掉木板当护城河。这种冲突的规模不都是小打小闹,有时候只是两个村打起来,有时候可能卷入几千人,最过分的一次发生在清朝后期,两伙村民械斗,几千败下阵来的客家人一怒之下加入了洪秀全的队伍。
这些人加入之前,洪秀全的队伍才三百多人,连个上规模的武装黑社会团伙都算不上,他们的加入导致洪秀全一夜之间实力暴涨,他们也成了太平天国早期骨干。也正是因为客家人一直都有战斗传统,所以太平天国将领们都是农民出身,却将星璀璨。
这里多说一句,毛主席和蒋委员长都喜欢曾国藩,不过打仗方面,毛主席的作战风格却是太平天国后期天才将领李秀成风格,擅长运动战,来去如风,毛主席特别看好的粟裕,也是这种风格,运动战天才。而蒋委员长反倒是学到了曾国藩的结硬寨打呆仗,这种打法对那种静止的敌人非常有效,所以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碰上了李德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前和之后再也占不到便宜了。
回到本文话题,晚清的时候,老天爷觉得还不够乱,1854年,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广东天地会发动了一次反清起义。起义军自称“洪兵”,即洪门造反。洪兵起义的军队以土著广府人为主,到处砍杀客家人,甚至一度准备攻下广州城。
当时的两广总督坐困孤城,岌岌可危。而大清国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刚攻破南京,正是最强盛的时候,国内叛乱四处皆是,没兵没将,而且朝廷早就没钱了,那时流行团练,啥是团练?也是村里的械斗团伙。
可战事持续不停,广州也没钱了。于是把几千年的老套路拿了出来,以官衔官职为诱饵,让有钱的乡绅出钱招募族人与官军携手作战。一旦打退敌人就兑现。
这个时候,客家人看到了机会,他们组成的客勇应用而生。这帮人比起政府军强太多,很快就成了镇压洪兵的主力,前面说了洪兵大多都是土著,而朝廷的意思是一定要除恶务尽。于是部分客勇乘机公报私仇,诬告和自己有矛盾的土著是洪兵,官兵原本就腐败的和匪没啥两样,这时候更是借机劫掠,场面更加混乱。
土著豪强乡绅一看觉得要联合起来,反抗客家人崛起。于是各地也跟着举旗而起,开始跟客家人玩命了。客家人也不让步,仗着有朝廷支持,两边就打了起来,至此民间最大最惨烈的土客私斗正式爆发。
因为客家人数量还是比本地人少的多,打了一个先赢后输,官府在一开始的几年根本管不过来,直到太平天国的事情稳定下来,才开始从中安抚,结果安抚了足足七年。
最后还是两边都打不动了,加上来镇压的队伍换成了和太平军打了十几年的地方军,才把这场不知道算械斗还是算战争的事情平息下去,而方法一贯的简单粗暴,官府强行把两边人分隔开,一东一西,减少接触,现在广东那边很多客家县,就是那时候形成的。后来一清算,那些年的大械斗竟然死了上百万人。
不过在那十几年里,大量的客家人和土著不堪这种局面,干脆出海谋生,这形成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因为客家人人少处于劣势,大量人口离开大陆,所以他们称这次是客家人第五次大迁徙。东南亚的五千万华人,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个时候贡献的。
而且双方在械斗的时候,逮到对方的俘虏没法处理,于是就卖到澳门,再从澳门卖往秘鲁或者美国,很多人就是这么出国的。
2、遍地开花
即使不是社会崩溃改朝换代的乱世,因为争夺资源,各种名义组织起来械斗都是家常便饭,并不仅限于广东那边的土客矛盾,而是全国都有。只是因为南方宗族习俗比较重,动不动能聚起几百上千人,所以械斗这事在南方更加频繁。
比如刚才说,太平天国就是民间械斗产物,而出来弹压太平天国的湘军,也是械斗到内卷的一群人。至于他们玩的“深沟高墙,硬寨呆仗”,这种套路湖南农民天生就会,当初他们在老家就日常玩,拿个橛子堆个土围子,再在周围挖上堑壕,这就是湖南农民械斗的标准操作。
大家看过《投名状》吧,**尽管是编的,但是里边的很多内容却都有根有据,比如林二虎他们村的农民们袭击了太平天国的运粮队,后来全村加入了官军,这种情况在当时很常见。这事看着很奇怪,一帮农民打起仗来竟然有模有样。如果大家知道他们平时为了宗族械斗就没少刻苦练习,随时准备战斗,也就不奇怪了。
很多时候械斗发生的原因都是小事,但是因为资源争夺双方原来就有矛盾,加上很多时候有人在里面煽动,而官府大多贪腐不堪,甚至指望着打出了人命官司,从中可以多多的敲诈钱财,对于民间械斗更是只管收尾不管预防。
所谓收尾就是带兵抓人,不管相关不相关都带回去,然后等着两边来送钱,等到收得差不多了,就看谁给的多就偏袒谁。吃了亏的一方心中不服气,占了便宜的因为钱花的多也肉疼,两边的矛盾更深了一层。下一次再有矛盾免不了还要打起来。
如果是太平年月,一般打起来烈度不会特别大,而且打过以后都需要官府来进行一个评判,而评判的结果大多是打赢的一方要赔钱,这倒是和现在打架斗殴有点像,打输住院,打赢判刑。
有的小伙伴看到这,可能会觉得说得有点太玄乎了,民间老百姓打个群架至于这么严重么?还真至于,下面就说说估计是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械斗事件。说影响大,倒不是人数和规模上,而是关系到一个旁观者。时间是1558年,也就是嘉靖三十七年,从六月份开始到十月份秋收结束,在浙江义乌发生了一次械斗,打了4个月。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在义乌传言发现银矿(其实义乌没有银矿,倒是萤石矿很多),结果附近的处州(现在的丽水)矿工来挖,就和义乌人打了起来。当时参战双方是义乌本地人和处州矿工,因为是本地作战,义乌人占了主场,不过看地图可以知道处州离义乌才几十里,结果双方四个月参与械斗的人数累计达3万人,仅仅死伤就有两千多人。而且这一场大打处州人吃了亏,来年肯定要回来找场子。
那个旁观者就是戚继光,当时倭寇横行,明朝初年设定的卫所兵已经不堪用了,这时候正在招募军队,两边老百姓的械斗让戚继光很是吃惊,倒不是说双方打斗或者用兵技术多高超,而是两边打得进退有序,人员的组织能力非常强,没有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乌合之众习气。而且后勤和保障做得很好,即使战败撤退也是节节后退,时不时还反冲击让对方不敢放开追击。
戚继光行伍出身也被惊了一跳,因为明朝官军可没这个素质。
受到启发的戚继光开始在义乌当地招兵,也就是著名的戚家军。其实如果读戚继光的著作,他招募的士兵中间,浙江各地人都有,对于地域没有要求,只是要选人,必须要老实忠厚肯听命令的。至于械斗的另外一大发现是武器,也就是著名的狼铣,看名字满高大上的,其实就是根大毛竹,带着丫丫叉叉的,外加了一个铁尖头,就这个浙江矿工造反时候的发明,被戚继光发现对付倭寇用了。
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戚继光招来的械斗团伙和矿工们成功平定了倭乱。
3、落幕
械斗这事,究其原因无非有两点:
首先还是资源问题,人多资源少,可不就被迫向别人的地盘扩张,人家那边还想过来抢你的呢。所以每次到了王朝末期,械斗就会越来越过分,起到一种自发消灭人口降低土地负荷的作用。
其次是“基层社会控制权”。
这个也不复杂,我国古代都是皇权不下县,老百姓有事也不像电视剧里那样去找县官,而是去找乡绅,乡绅的权力非常大。而乡绅的权力辐射范围,主要看他们的宗族有多大,宗族越大,权力就越大,想获得更大权力的冲动也就越大。基层农民也有扩张的冲动,长老要权,他们要地,所以大姓和小姓的冲突也就一直不断。
而且这种宗族自治的传统生命力很旺盛,这些年大家也都看到了,很多地方宗族势力正在回归,前些年扫黑除恶,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在清理复辟的宗族势力。比如《破冰行动》的原型,博社村,著名制毒村,就出现过村民围警察的事,我国现在当然不能忍这事,要是搁明清,政府可能就让步了,甚至官府有事搞不定还得找他们。
如果政府一让步,可能今后那个村就彻底不受政府控制了,“东叔”也就成了官方默许的地头蛇。放一张东叔剧照,演活了一个新乡贤:
一直到民国,日本人打进来,械斗这事还没完,国家在前线打,村民们在后方打,以至于国军里有个规矩:如果两个村在械斗,政府派军队去弹压,弹压完了顺便把所有现场的人全部抓回去当壮丁,你们不是爱打斗嘛,去战场上打。
那打到什么时候消停呢?
一直打到解放后,我党在各地建立了稳固的基层组织,处理了一大批在械斗中鼓动群众的恶霸黑手,还有“乡贤”、“乡绅”这种东西也进了垃圾堆,各地持续几百上千年的大规模械斗才算是消停了几十年。
不过在80和90年代又有一段时间比较失控,我前文也写过一篇文章,《不知道90年代治安有多差,就不知道现在有多幸福》,里边讲了90年代的朋克往事。那些年民间械斗之风又回来了,并且越演越烈,这种乱七八糟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1世纪才又好了过来,下图这个比较著名,我都不敢写,只好给大家去凤凰新闻截个图。
到了这几年,形势已经彻底变了,经济发展导致民间矛盾开始越来越小,而且新一代年轻人把手艺也丢了。比如前段时间广西桂林两个村发生冲突,双方摆开架势,几十条“精神小伙”打扮的大汉全副武装,架上手机,开始直播控诉对方的野蛮行径,并且要求老铁们刷火箭双击666,场面一度非常失控,直到警察赶来直播才停。
这事也基本可以看做是我国千年械斗史的最后挽歌,大概率今后械斗的事会越来越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