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伪全息投影应用在现在的商业用途上。目前大体分为两类:投影机直接背投在全息投影膜上的也就是初音演唱会那种应用的,另一种是采用投影机或其他显示方法光源折射45度成像在幻影成像膜的全息投影,后者成像效果相对更炫一些,不过成本相对会高出很多,受场地限制也多一些。摩拓为在水立方举办的聚仙游戏全息发布就是应用的幻影成像膜,用的LED屏折射光源,舞台效果很炫。
幻影成像膜主要作为一种成像介质应用于超大型180度幻影成像,360度幻影成像技术。就是将人物或事件的多种信息溶于真实的模型场景之中。例如把悠久的文物(历史的遗迹、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放置到虚拟、生动再现的历史氛围之中去,赋予沉默文物以鲜活的生命,使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古代文明在特定的现代艺术和高新技术相结合的状态下重现出来,大放异彩。 180度幻影成像膜应用
‘幻影成像以宽银幕的环境、场景模型和灯光的传换,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然后把拍摄的活动人像叠加进场景中,构成了动静结合的影视画面。它是利用光学错觉原理,将**中用马斯克摄像技术所拍摄的影像(人、物)与布景箱中的主体模型景观合成。为剧本演示故事的发展过程,绘声绘色虚幻莫测,配有声、光、电等特殊效果,非常直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幻影成像的优点在于它不受场地等因素的限制,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来调节。 幻影成像系统是利用一个或者多个光学镜面组合将实物或者动态图像悬浮于空中,使观众可以看到立体的图像。 根据观看角度、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形式:360度幻影成像、复合幻影成像和立体悬浮式幻影成像。幻影成像膜的优点
能够大平米成像其最宽幅度能达到4米完全满足各类的产品展示,不用粘贴直接拿工具衬展开来。以投影的方式显现出超炫震撼的3D效果。仅厚0.1mm的全息薄膜无论在清晰度、对比度、色彩还原度、耐光性上,都完全凌驾于市面所有正投或背投影屏幕甚至液晶屏幕。其玲珑纤薄的结构,让自由环境装潢设计更加自由与人性,使屏幕与环境融为一体,大大提升气质品位。
国人制作初音未来全息投影原理
全息影像技术存在,而且已经被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只是没有被广泛运用,所以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不太多。
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
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
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
360度全息幻影成像系统是用一种将三维画面悬浮在柜体实景中的半空中成像系统。
360全息幻影成像系统由柜体、分光镜,视频播放设备组成,基于分光镜成像原理,通过对产品实拍构建三维模型的特殊处理,然后将拍摄的的产品影像或产品三维模型影像叠加进场景中,构成了动静结合的产品展示系统。
不需要人们佩戴任何偏光眼镜,在完全没有束缚下就可以尽情观看3D幻影立体显示特效,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具有强烈的纵深感。
扩展资料
全息术最早于1947年由英国物理学家Denise Gabor(1900-1979)发现,并因此获得了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他物理学家也进行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例如Mieczyslaw Wolfke解决了之前的技术问题,以使优化有了可能。
这项发现其实是英国一家公司在改进电子显微镜的过程中不经意的产物(专利号GB685286)。这项技术最开始使用的仍然是电子显微镜,所以最开始被称为“电子全息图”。作为光学领域的全息图直到1960年激光技术发明后才得以开始。
百度百科——360全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