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十大龙头股(名单)
煤气化龙头股是指在煤气化领域具有优势地位且在股市上表现出色的公司股票。以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为基础,这些公司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面小编带来碳中和十大龙头股,对于各位来说大有好处,一起看看吧。
碳中和十大龙头股
航天工程A股的代码为603698,股票的发行方是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15年1月28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79亿元。
川能动力A股的代码为000155,股票的发行方是四川省新能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00年9月26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332亿元。
中利集团A股的代码为002309,股票的发行方是江苏中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09年11月27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50.83亿元。
雪迪龙A股的代码为02357,股票的发行方是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12年3月9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47.69亿元。
菲达环保A股的代码为600526,股票的发行方是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02年7月22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28.25亿元。
华西能源A股的代码为002630,股票的发行方是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11年11月11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21.66亿元。
长源电力A股的代码为000966,股票的发行方是国家能源集团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00年3月16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180亿元。
中材节能A股的代码为603126,股票的发行方是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14年7月31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48.90亿元。
华银电力A股的代码为600744,股票的发行方是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1996年9月5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97.61亿元。
国检集团A股的代码为603060,股票的发行方是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2016年11月9日在A股上市。目前的总市值为117.1亿元。
煤气化龙头股有哪些
煤炭股的股票有:
1、ST安泰:股票代码600408;
2、云煤能源:股票代码600792;
3、平庄能源:股票代码000780;
4、陕西煤业:股票代码601225;
5、开滦股份:股票代码600997;
6、中国神华:股票代码601088;
7、金能科技:股票代码603113;
8、阳泉煤业:股票代码600348;
9、冀中能源:股票代码000937;
10、盘江股份:股票代码600395。
化肥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1、天禾股份:公司主营化肥、农药、种子、仓储物流等业务,是一家以现代农技服务为先导、直达终端的配送体系为支撑,专业提供作物解决方案和优质农资产品的农业综合服务商。
2、富邦股份:国内化肥助剂行业龙头,主打产品防结剂及包裹剂细分领域内市场占有率超10%,并购荷诺唯凯、法国PST而实现国际化布局,跻身于全球化肥助剂供应商前列。
3、华鲁恒升:而公司作为以烟煤为原料的新型煤化工企业,已掌握了洁净煤气化技术。
煤气股票有哪些龙头股
一、云煤能源。2020年报显示,云煤能源实现净利润5903万元。
云南省最大的焦化企业,主要产品有冶金焦炭、焦油、粗苯、煤气、甲醇、硫酸铵、硫磺等产品。
二、蓝焰控股。2020年报显示,蓝焰控股实现净利润1.25亿元。
煤气化地处的山西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煤层气资源,是全国煤层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全省埋深浅于2000米的煤层气资源量约10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3。
三、宝泰隆。2020年净利润5355万,同比增长-23.94%。
公司曾先后获得了高温煤焦油加氢、后延迟焦化和焦炉煤气制甲醇组合工艺专利、干熄焦工装装置专利、复合柴油的制造方法专利、低硫、低磷铸造焦的生产方法专利、焦炉煤气制甲醇合成尾气联产煤焦油加氢制取油品工艺专利,特别是“高温煤焦油加氢产业化技术项目”获得了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焦化行业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四、陕西黑猫。公司2020年的净利润2.78亿元,同比增长866.05%。
公司利用焦炉煤气制LNG,现有产能为25万吨/年,于2013年11月份试生产;公司LNG产品2016年、2017年产量分别为11.30万吨、13.28万吨;17年相关业务收入4.18亿元,主营占比小于5%。
五、山西焦化。公司2020年的净利润10.97亿元。拥有34万吨/年焦炉煤气制甲醇生产能力,远期规划产能将达到195万吨/年。
六、开滦股份。2020年净利润10.79亿,同比增长-6.19%。炼焦副产品焦炉煤气用于生产甲醇,粗焦油、粗苯用于深加工。
煤炭龙头股有哪些
煤炭股票龙头可从三条主线研究弹性标的:
首先,互联网煤炭电商:安源煤业(600397)、开滦股份(600997)、山煤国际(600546);
第二,具有国企改革预期股:阳泉煤业(600348)、盘江股份(600395)、国投新集(601918);
第三,有整合能力的大盘蓝筹股:中国神华(601088)、中煤能源(601898)、陕西煤业(601225)、大同煤业(601001)。
木炭的制作原理
消费者不愿意购买新能源车的最主要原因有三个:充电慢、寿命短、保值率低。但如果宏观的去看,我身旁有不少人还在担忧一个隐藏问题——电池安全。
今年8月,网上一段视频传遍全网。视频中一辆闽G牌照的北汽新能源汽车在充电的过程中逐渐冒烟、起火,消防车赶到现场后立即对车辆进行灭火处理,而就在灭火的过程中,车辆突然发生爆炸,车门、前后挡风玻璃被炸出去数米之远,场面惊心动魄。
而就在近日,威马也出现爆燃的事故,一时间关于电池安全的话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的确,对于不断发生电池燃烧,爆炸的情况,消费者也越来越担心电池的安全性。
事实上,新能源车起火燃烧的新闻并不少见,特斯拉、蔚来、理想都曾有过自燃事故,但真正的“爆炸”却是极为罕见。所幸,这起事故因为疏散较快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那么一辆好端端的车为什么会在充电时突然自燃、并且发生爆炸呢?下面咱们就一起回顾一下这次事件的始末,顺便聊一聊新能源车的电池安全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
●新能源车爆炸事件回顾
这起事件的前因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主要来看一下厂商的善后工作。针对此次北汽新能源汽车起火爆炸的事故,北汽相关工作人员也发表了如下声明:
“根据视频以及现场初步排查情况看,事故发生及处理期间未见明火,也未见持续冒烟情况,不符合电池过热现象规律。同时基于车厢内外表面清洁度,未发现由电池过热带来的碳化污迹。”
另外,北汽方面还表示,不排除车辆上存在易燃易爆品的情况,公司专项组目前正配合车主和消防部门调查了解此次事故原因。
虽然我们暂时还无法得知车辆爆炸的具体原因,但这份声明显然还是以安抚用户为主。一方面,很多北汽新能源车车主在得知事故后表示十分担心自己车辆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厂商也在尽力向外界证明「车辆燃烧与电池组无关」。
车辆是否真的是电池组出现了问题,我们目前还不敢断言,毕竟官方的检测结果还没出。但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车辆的确是先从底部的电池位置冒出白烟,显然已经是出现了过热现象,而随后在灭火的过程中才发生了爆炸。
而至于官方所说的易燃易爆物品引起起火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从常理来看,车内起火会率先引燃车内的设施,出现明火。而视频中的车辆则是底部先冒烟,爆炸时才出现了明火。
发生爆炸的车辆是北汽新能源旗下比较知名的一款小型电动SUV——EX360,很多地区都会将该车作为「区内出租车」使用,所以保有量很大。这辆车搭载的是三元锂电池,电池组容量为48.1kWh,NEDC续航里程为318km。
值得注意的是,该车的电池组并没有配备液态冷却系统,而是采用了成本较低的风冷系统。考虑到这辆车的价格,这种配置的取舍也在情理之中。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当天福建三明市的温度为24°C~36°C,温度正常,所以因为高温导致的车辆自燃可能性不大。
总而言之,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对此次事故持保留态度,毕竟引起车辆自燃的原因有太多。我们真正要关注的重点,应该在爆炸的原因上面。在梳理了几种可能性后,下面就和大家聊聊我的个人看法。
●爆炸原因推测
一、电池组的设计结构存在缺陷
此次事故车辆爆炸时的威力十分巨大,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最终应该都是引燃了电池组导致的。所以理论上来讲,如果电池组真的存在自燃或爆炸的安全隐患,那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结构的设计存在缺陷。
刚才提到过,车辆散热系统的温控管理不够好,会很容易导致电池组过热。新能源车在充电的时候,电池组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如果实在炎热的夏天,那几乎是时时刻刻在考验着温控管理系统的处理能力。
而当天福建三明市的温度虽然比较正常,但由于北汽EX360采用了风冷散热,所以我们也有理由猜测事故的原因与散热系统有关。要知道,这是入门级新能源车最常见的散热系统,也希望北汽新能源能尽快查出原因,避免众多的车主提心吊胆。
二、车辆的安全测试数据不够
自从新能源车在国内的地位逐渐攀升之后,许多厂商就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开始大量的制造入门级的纯电动车。原因很简单,国家早期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非常高,只要跟着政策走,几乎大概率会挣到钱。
但电池组的研发和测试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想要挣到钱,就必须快速且大量的下线产品。这样一来,电池组的许多安全测试和实验也许根本就没有达标,或者说仅达标了几次就投入量产,消费者拿到的车当然会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好在,随着政策的完善和补贴的退坡,如今已经没有厂商敢公然做出“骗补行为”。新技术和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车辆的安全性,由于北汽EX360的研发周期较早,所以也更容易出现安全性问题。
三、产品的耐久度不够
北汽EX360是2018年初推出的新能源车,截止到现在有两年多的时间。对于燃油车来讲,这个时间也许才刚刚起步,但对于新能源车来讲,这「两年」的发展已经足以比肩燃油车「四、五年」的发展,所以技术落后是不争的事实。
在车辆的使用过程中,零部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化。一般来讲,新能源车电池组的正常寿命应该在6~10年之间,非储能组的零部件寿命还可以更长。北汽EX360之所以会发生爆炸,可能也和零部件的寿命短、或者说车辆的耐久性不足有关。
四、充电标准不统一
前几年我国新能源车刚刚普及的时候,市场上遍布着各种各样的充电标准和充电桩,其中充电接口就有中国、美国、欧洲三种标准,而充电行驶还分为直流充电、交流充电,更不要提直流充电又分为CHAdeMO标准、国标标准、CSS标准等等,十分复杂。
由于这些标准不统一,所以导致有些新能源车只能找特定的充电桩充电,而聪明的厂商则想出了通过转接头充电的方法。这就像是单反相机的转接环,虽然能用,但一定会有副作用,比如新能源车转接充电就很容易导致保护系统失效,出现故障。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今大部分新能源车的充电接口、形式基本都已统一,我国的充电站基本也全部换位了“国标标准”的直流充电桩。由于目前还不确定事故车辆是否使用了转接充电,所以这也有可能是导致爆炸的原因之一,但可能性较小。
五、真实用车情况的数据不够
这是最容易被厂商忽略的细节之一,因为消费者的用车情况千变万化,所以实验室也不可能模拟出全部使用环境,只能针对其中最常见的做深入分析。想要增加实验室,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也许从量级的角度看,厂商认为没有必要测试一些极端状态下的使用情况,于是就留下了安全隐患。
其实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出厂前尽量做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安全测试,比常规的「极寒、酷暑、雪山、沙漠」更为重要。当然,这一切仍然要归结到「厂商愿意为之付出多少成本」这件事上。
●写在最后
坦白说,新能源车即使发展到今天依然算不上成熟,这不单单是产品本身的问题,更是整个行业的问题。在政策如此大力扶持新能源车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如果能够获得一块指标,它选择燃油车的概率依然更大。
所以说,政策的推动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新能源车想要变革必须得有技术来雪中送炭。无论是安全性、实用性、还是可靠性,新能源车目前所有的问题我相信终究会有一天会得到解决。但我更希望,能减少用户为此付出的代价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原理:
(1)窑烧法,用泥土筑窑,满装木材,从窑门或火门点燃烧,使木材在窑内炭化,挥发物逸出而剩余木炭;
(2)干馏法,即木材干馏。按照出窑的熄火方法,有黑炭和白炭两种。
炭窑简单介绍:窑的形式、构造很多,如浙江窑、鲤鱼窑、木瓢窑、湖南木窑和四川木窑、速度较快的铁窑、机窑等等。通常以闷窑熄火的方法叫做窑内熄火法,所得到的炭称为“黑炭”。
当木材在窑内炭化完毕时,趁热从窑内扒出,然后用湿沙土熄火的方法,称为窑外熄火法。在熄火过程中,木炭与空气接触而进行煅烧,炭的外部被氧化,生成的白色灰附在木炭上,称为“白炭”。白炭比黑炭坚硬。
扩展资料
木炭主要分为白炭、黑炭、活性炭、机制炭等四大类。白炭主要以硬阔叶材中的壳斗科、榆科树木为原料,优点是燃烧时间长、不冒烟、无污染,但受潮容易发爆、价格昂贵。黑炭主要以软阔叶薪炭材为主,优点是易点燃,缺点是易发爆、不耐烧、燃烧时有烟等。
活性炭可以说是木炭的深加工,种类也有很多,按照原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植物原料炭、煤质炭、石油质炭、骨炭等。活性炭有发达的孔隙结构,有很大的总表面积和吸附能力,不会溶于水和其他溶剂,具有物理和化学上的稳定性。
机制炭以木屑为原料,主要把木屑经过高温高压成形最后送入炭化炉炭化而成。整个生产过程不需要添加任何的添加剂,相对而言比较环保。它的特点主要是燃烧时间长、热值高、不冒烟、环保等,所以受到了各大烧烤店的青睐。
百度百科-木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