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日常使用及内饰外观保养小技巧
用肥皂清洗真皮座椅,真皮座椅怕硬物划伤,怕化学洗涤剂腐蚀。 使用腐蚀性极小的透明肥皂,不仅污垢经常脱落,而且干燥后的皮面柔软有光泽。
具体来说,用干净的软毛巾用温水浸泡,适量肥皂均匀地淋在毛巾上,轻轻擦拭薄片。 此时,如果毛巾脏了,就会证明有去污的效果。 擦肥皂通风晒干,清洗后用不含肥皂的湿毛巾擦两次即可。 这个方法能去污,皮面干净蓬松,清新新奇。 该方法也适用于车门内饰和仪表板上的塑料部件。
其理由是肥皂去污力强,且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更实用于真皮材料。 用牙膏清除划痕,有光泽的车漆往往会沾到路上的划痕。
因此,去汽车美容室打蜡也行不通,用牙膏刷的方法去除轻微的划痕会很有效。 用清水清洗划痕后,取干净的布或毛巾,涂上牙膏在伤口处反复轻轻按压擦拭,伤口消失或减弱后可以用湿巾晒干。
道理很简单,牙膏本身就是一种洗牙的磨料,不伤害人体更不伤漆。 用贴纸把贴在车挡风玻璃上的各种证件清除干净是极其困难的。 在贴纸背面涂上脆脆的东西,让其渗出一段时间后,用干布用力摩擦,就会掉下来不留痕迹。
这个方法适用于贴在各种商品上的贴纸商标,原因是联苯胺会溶解不糊化的有效成分。如果没有风油精,可以使用牙膏代替,虽然效果稍差。当门封条沾结时,可以使用滑石粉来解决问题,雨后门封条潮湿与漆面粘连,并伴有“吱啦”声。只需在门内橡胶缝条上涂抹一些滑石粉,症状就会消失,开闭自如,绝不会有响声。
定期给汽车打蜡可以保护油漆不受污染和生锈。检查火花塞,磨损的火花塞会浪费燃油并增加废气排放,因此应定期检查并更换。每年春天检查汽车的空调系统,保持凉爽。密切关注催化转化器,如果停车时听到哨音或闻到臭鸡蛋味道,可能是催化剂被堵塞了。堵塞的催化剂会浪费燃油,过多磨损润滑油并损坏发动机。
按照用户手册的指导,每月检查传动液并加满。遵守限速,您的生命和其他路上的人的生命都值得您这样做,花一些时间阅读驾驶手册,熟悉制造商的建议。为了确保汽车的正常运行和行驶安全,我们需要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和保养工作。
首先,要检查电池的使用时间。如果电池已经使用超过四年,那么它在寒冷天气可能会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在冬季到来之前,建议更换电池,以避免出现困境。
同时,要保持手机的充电状态,并随身携带一套跨接线或便携式电源组,以防万一迷路或遇到紧急情况。然而,请勿在开车时使用手机,以保证驾驶安全。
其次,定期检查防冻液的液位。每周检查一次,如果发现液位持续降低而没有外部泄漏的迹象,可能是发动机发生内部泄漏。此时必须进行维修,以防止发生严重的故障。
节约燃油也是非常重要的。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紧急刹车和加速,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油耗效率。使用合成润滑油来替换传统润滑油,可以改善汽车的运行效率,更好地保持发动机清洁,防止油泥和积碳的堆积。
此外,在寒冷天气开车前,让发动机运转几秒钟可以确保润滑油充分流动和润滑。同时,要定期检查轮胎气压,并保持轮胎气压适当。低气压会导致轮胎磨损加剧,并增加燃油消耗。如果发现轮胎持续泄气,可能是轮胎被扎破或充气阀损坏,需要进行修理维护。
总之,通过定期检查和保养汽车,我们可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提高行车安全和节约燃料。检查胎面,如果轮胎磨损严重或不规则地磨损,可能表明轮胎定位有问题或是前端部件已磨损。
调节发动机,根据用户手册充分调节发动机。检查冷却剂颜色,冷却剂变色表明其中的抑制剂耗尽了,而且发动机和散热器正在被侵蚀。疏通软管,发动机过热有可能是软管堵塞或被箍得太紧造成的。每次换油时都要检查软管。检查皮带,更换润滑油同时就检查一下,因为损坏的皮带会造成发动机性能降低或故障。
重新校正悬架,如果悬架未正确校正,新轮胎行驶几千英里就会磨损。检查车灯,保证车灯清洁与工作正常,在仪表板杂物柜里放几个备用灯泡和保险丝。保养动力转向装置,每月检查一次工作液,如果太少了,检查软管是不是泄漏。修理刹车,刹车需修理时千万不能拖延,这样很危险,并可能造成比大修整个制动系统更大的损失。
修理漏气轮胎,总是携带修理轮胎的工具,轮胎漏气时可以把它临时密封起来以便能赶到最近的修理店。检验减震器,上下弹动汽车然后开车来检查减震器。如果车辆的弹动并不停止,表明减震器已有磨损或是有泄漏。减轻负载,在行李箱里只装必需物品,以节约燃油。更换滤油器,每次更换润滑油时更换滤油器。
检查刮水器,检查风档刮水器有没有裂纹或者撕裂,并每年更换。清洁空气过滤,每更换两次润滑油时就要检查一次空气过滤系统,防止有泄漏或损坏。定期冲洗制动液,最好每两年冲洗并更换制动液。汽车内的制动液会吸收湿气,这会腐蚀制动系统。防锁系统对腐蚀尤其敏感。
距离2018年4月28日提车到现在不差不多正好2年,跑了3.5万公里。作为通勤使用的每天上下班长达60公里的驾驶。可以说对G38有了多方面的深刻体会。两年的使用中,最让我满意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审美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并没有觉得它的设计过时,反而越看越喜欢。另一方面是内在使用上,它的全面性在面对我多元化的使用需求时都很好的满足,并提供了充足驾驶乐趣。
先来一个赛道日帅照
先确定自己的需求,然后不断缩小范围,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权衡,在预算区间内选择,相信每个人的选车经过都差不太多。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方式和经验,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有用的信息。
简单说一下我的用车场景:平时自己开,周末会有家人和朋友乘坐的需求。同时因为玩儿乐队,频繁的排练和演出对于车辆的装载能力还是有些要求的(极限状态5个人,2把吉他,1把贝斯,一包镲片以及零星设备若干,实测完全ok)。我知道有很多人会说短轴的才是精髓之类的,但不要忘了,空间用的时候没有,是真的憋屈,尤其是对于我的使用场景来说,确实Li更适合。而且作为祖国特供版本,享受一把Li的待遇也算是平衡了不是德国制造的小遗憾(530i全球都可以买,530Li咱这独一份儿)。当然也有价格因素和后期维修保养因素等综合因素的考量,总之关于使用场景每个人的需求真的是不同,买车前确定好自己的需求是第一步。
其实每个人在买车的时候,都会有一些所谓的“强迫症”因素干扰,而这些因素往往都是一些细节。比如说有的人会非常在乎车门的重量,把手的质感;有的人在乎倒车影像的清晰度;有的人会在乎人机的交互界面流程性和美观等等。对于我来说,这次选车车内顶棚必须是深色的成为了硬性条件。对于汽车制造来说,很多细节的地方真的时刻影响着消费者的判断。尤其是一些看得到摸得到的地方。试想一下,当我们到4s店里看到并坐进车内,是不是就已经开始对它进行评判了呢?而这“第一印象”通常发生在试乘和试驾之前。
吹爆5系的门把手,可以说这是每次开车必须触碰到的地方了,手感细腻舒服!
当时有几款备选产品:?奥迪S3本来想再年轻一把,无奈真的是空间太小了,理性和感性的对决还是理性胜出。当时好像S4还没上市。所以虽然很心动但还是早早排除了。?林肯大陆现在大街上看到也会多看几眼的大陆确实对于当时的选择造成了一些干扰,主要是空间大,内饰非常的有质感,在现代和复古之间有着很好的平衡,同时各种细节做的也都很到位,车门把手和尾灯都是加分项。只不过对于我来说开这样的车有点太油腻了,最后还是没有过心里这一关。但大陆确实是这个级别里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奔驰E直接竞品这肯定也是要去对比一下的,但是实际感受下来,一方面是驾驶的质感不如宝马,另一方面是整体“奢靡”的内饰太容易让人厌倦了。这种内饰的风格真的会让人乍一看非常好,但是越是细细品味,越是感觉会腻,再加上做工用料的粗糙,至少在我这里不过关。我的原则是不怕简单,怕的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以及细节的不到位。?奥迪A6?Avant前面说到了我对空间的追求,那么Avant也必须是在考虑之中的,不得不说我真心觉得上一代奥迪的外观到内饰设计我个人都非常喜欢(我不太喜欢现在这种科技感很强的设计,原因下文我会展开),可是无奈Avant近乎于保时捷一般的加价配置选项很难控制住预算,瓦罐的情怀还是需要金钱买单啊,遂放弃之。?沃尔沃S90对北欧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还是有些情怀的,小时候非常S40和XC90。但同样深度感受实车的时候,细节和内饰的质感,耐看度都还差点火候。不过S90是真的长,后排空间大到有一种这也过于大了的感觉,可能还是为欧美市场考量吧。?宝马3系当时正是F系列产品末端,3系优惠幅度很大,但当对比完3系和5系之后还是决定买新不买旧。除了空间内饰方面,主要是在行驶质感上的差别非常明显,毕竟不是一个级别的产品,当然新款三系我个人感觉确实拉近了与5系之间的差距。当时还因为溜背和无边框车门心动了一下3GT,不过现在3GT也停产了,也就不过多展开了。
既然上面排除了那么多选择,所以说这次选择也算得上深思熟虑了。你总是可以找到很多种购买的理由,但是只要有一个你不想买的理由,很可能就对与它擦肩而过。幸运的是我没有在530Li上找到这一个无法接受的理由,虽然有些配置的遗憾,但事实证明,在两年的使用中530Li的各方面都符合我的预期。抛开我个人的强迫症和很多方面的主观喜好之外,它的表现可以称得上C级车的标杆,甚至在我心里,我相信这一代5系会成为另一个经典。至于能否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就交给时间去检验吧。
其实第一眼看到这张照片心中就有了答案
G38作为宝马全新设计语言的引领之作,当时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与上一代5系以及其他品牌相比,运动的属性更加凸显的同时也保持了很多方面的平衡,比如空间、豪华性等等。当时外观吸引我的点是19寸的多幅轮毂,尾部的线条勾勒出来的肌肉感以及车头前脸恰到好处的张力美(我甚至觉得有些角度比M5还要好看)。外观选择了矿石白,在阳光下的那种质感比深色更明显一些,同时也更耐脏。除此之外Li在我眼里似乎比i更协调一些,更修长的车身似乎能更好的展现出中大型车的气场,当然这一点就很主观了。
我觉得前脸恰到好处,厚重之中还有一种运动的张力美
侧后方线条勾勒出来的肌肉感十足,有人不是很喜欢黑色的后杠,但我觉得倒是十分协调
尾灯也很好看,很犀利
我想给大家提供的一个理解内饰的新角度。有很多人都觉得宝马内饰不好,没有惊喜。但除了官方说的避免过多分散驾驶员注意力之外,这种降低消费者心理预期方式确实换来了消费者对产品长时间的喜爱。举个例子,因为奔驰E级的内饰一开始太过惊艳了,导致你在使用过程中就处于一个不断从喜欢向厌倦的转变过程。但宝马的内饰一开始就没有给你太多惊喜,反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就不会有这种心里落差,甚至你还会因为接受了这种设定反而产生喜欢的情绪。大家可以品一品我这套逻辑。
说回5系的内饰,当然我要说明的一点就是确实上一代3系和这代5系相比内饰差距是断崖式的,但现款3系内饰已经好很多了,不过3系和5系在内饰方面还是一个分水岭。对于我来说,5系的内饰可以说恰到好处,看起来和自家更高端的产品相比差别不是那么明显,和其他品牌相比也十分耐看。而且确实宝马的内饰设计更为“高级”。这是站在设计的角度上去探讨,而不是站在消费者的喜好去评价的。毕竟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差异化品牌定位和自己的目标受众。我们也不应该上来就评判宝马的内饰不好,试着去理解这种你认为的不好,也许会有新的感悟。前面扯远了,所以总结下来就是宝马的内饰其实设计的并不差,差在了质感和新意上。质感现在也在进步,而新意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化。因为内饰条基本在国内不提供选择,所以能选择的就是座椅颜色了,火山红内饰配矿石白金属漆,耐看的。
与迎宾灯内外呼应,是内饰设计的一个亮点
鸡腿档把握感很好,但其实开车的时候你也不太会长握着,我感觉这一部分的整体设计都不错,储物空间足够,操作便利,美中不足的就是个木纹老有一种水洒了没擦干净的错觉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动力都是搭配着配置一起提升的,所以换句话说,只有低动力的高配、高动力的低配和高动力的高配这三类最合适。当然根据预算和自身的侧重点不同,我选择了高动力的低配。一方面觉得5系毕竟还是大车动力方面不想含糊,另一方面就是我对一些所谓的功能完全不感兴趣,所以选择了530领先。除了日常驾驶,还下了几次赛道,关于动力方面我们下面展开说。
看过太多说什么宝马操控指哪儿打哪儿的这种说法,我觉得这句话太含糊也太不负责任了。基于我的使用情况,我这里可能要发表一些不同声音了。在北京的路况下每天通勤大概60公里的情况,宝马的操控和对路面细节的反馈,反而会让我感到一丝丝的疲惫。再加上车长超过5米以及北京这提心吊胆的路况下的心里压力。想说开车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确实不太可能了。其实,所谓的操控和舒适本身就是对立面。纵使5系也在两者之间努力的寻找平衡点,但我们谈论操控是基于驾驶者,谈论乘坐是基于乘客,可长时间的驾驶下,我既是驾驶者也是乘客,那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需求会更倾向于乘客。日系大沙发的舒适和那种一个手指掉头的轻松感可能更适合远距离长时间驾驶。所以说,操控优秀并不意味着驾驶轻松。当然在路况好的情况下,我偶尔也会在法律范围之内激烈驾驶一下,而这才是宝马驾驶质感的精髓所在。同样的你需要付出体力和注意力去控制这台车。另外我也用530Li下过金港和锐思赛道,说实话在市区里开车大可不必心疼。车子的极限状态比你想的要远得多。当然宝马的这种人车之间的沟通绝对是无可挑剔的,这方面除了太多人的认可之外你也可以通过试驾的方式亲身体验。
不知道每次坐在副驾的时候是不是错觉,我总觉的副驾驶对路面颠簸的处理就是要比驾驶者那边的好。坐上去更舒服和轻松。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不开车的心理作用,不过整体来说乘坐的质感是非常不错的。尤其是后排座椅的角度和支撑,我也是深度对比了一些其他竞品觉得宝马的后排做的很均衡,不浮夸也不显得廉价,这也很好的诠释了这代5系操作和乘坐的平衡性。
哈曼卡顿音箱:还是要比普通的音质好太多了,至于这1w块钱值不值得,还得自己掂量。如果真的对内饰有些厌倦了可以刷个隐藏氛围灯换个宝华的发光盖板,也算是一些厌倦后的调剂品。
轮毂:这个19寸轮毂我感觉比现款的要好看太多了,有点像M2C的一款,也有点像保时捷的一款,这也算得上一个分辨老款和新款的区别之一了。
勺子大灯:真的是又好看又好用,一定要选带勺子灯的,不然真的颜值差别巨大。另外还是远光狗的克星。
黑色装饰条:这个后来从亮黑变成了镀铬,我觉得豪华感确实上升了一些,不过相对的运动感弱了一些。个人感觉镀铬的配黑色更好看一些。
这张官图也帅的
油耗:百公里9.2个油可以算得上符合预期,基本是舒适模式80%运动模式20%,不用节能模式,我估计如果是老跑长途的话,开节能模式可以把油耗做到更低。?CD机:对于一个现在还有听实体CD的驾驶者来说,这个配置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留有一些传统总归是好的。
液晶仪表盘:?前面我说我非常抵触一些数字化科技化的东西的原因就在于此。液晶盘好不好,当然好,方便不方便,当然方便,但你知道在哪一刻会让你心里微微难受一下吗?那就是在有时候系统卡顿时候指针的卡顿。就在这可能都不到0.5秒的时间里,你发现你的指针是假的,这样的感觉真的会让我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如果我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虚拟游戏呢?如果指针的速度不是真实的速度呢?所以,我真的很怀念原始的机械仪表盘。重要的是,向往那种真实感。
异响:?这个真的是要着重吐槽一下,饰板条晒了会响,开空调会响,有些颠簸路段响。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偶尔的一下不但会吓一跳,也非常影响整体的质感。这个问题相信有很多强迫症的车友都用各种DIY的方式解决了。有兴趣的可以逛逛各种论坛。
空调:?制冷效果确实马马虎虎,需要开大出风量才可以,但是出风量大了噪声也就相应大了。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至理名言放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很适用。虽然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但至少530Li是我不后悔的选择。正如标题所说,经得住时间,耐得住考验。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相信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