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哥"蜜獾是出了名的网红动物,其勇猛无畏的个性早已深入人心,一些野生动物摄影作品显示,它们敢和花豹甚至狮群硬碰硬。这种动物虽然非常凶猛善战,但受限于其体型,能杀死并吃掉它的猛兽还是不少的。那么,"平头哥"的天敌有哪些呢?
胡狼和蜜獾是一对冤家
在卡拉哈迪跨界公园(位于南非和博茨瓦纳交界处的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蜜獾专家贝格等人对蜜獾和该地其他食肉目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把公园的20种食肉动物按照体重分成三个级别:小于1千克是小型,1-12千克为中型,大于12千克的属于大型。
这样的话,蜜獾(雌性平均6.2千克,雄性平均9.2千克)就被归类到中型食肉动物,而和蜜獾差不多大的黑背胡狼也属于中型这个级别。
大型食肉动物中除了棕鬣狗和猎豹之外,都捕食过成年蜜獾和小蜜獾。而中型的黑背胡狼虽然没有捕食成年蜜獾的记录,但会捕杀小蜜獾。
专家发现小型食肉目只能作为蜜獾的猎物,而中型食肉目中,唯有黑背胡狼能对蜜獾造成威胁,有三次捕食小蜜獾的记录。黑背胡狼对蜜獾幼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有四次,母蜜獾(窝里有不到一个月大的幼崽)被观察到气势汹汹地把胡狼驱赶到离窝80-100米远的地方。
母蜜獾的激动并非没有缘由,四次事件中有两次,胡狼趁着母蜜獾在离窝10米处觅食的时候,把头和肩探入蜜獾的窝中,试图把里面的幼年蜜獾掏出来吃掉。
其他地区的胡狼也捕食过小蜜獾,学者约菲1993年指出,尼日尔北部两只金背胡狼杀了一只蜜獾幼崽。
大型食肉兽是蜜獾最主要的捕食者
大型食肉目中,狮子和豹子都捕杀过蜜獾,斑鬣狗可能也捕杀过。在被杀的七只成年公蜜獾中,其中三只根据现场狮子的脚印和蜜獾头骨上的穿刺伤来看,显然是狮子干的。被杀的母蜜獾中,一只确认被豹子所杀,两只根据足迹和咬痕判断是死于大型掠食者。三只幼崽被大型掠食者杀死,其中两次是母蜜獾和幼崽都被杀掉。
卡拉哈迪猎豹和蜜獾之间没有什么互动,不过在南非的林波波省,瑞托拉克2005年报道过一个猎豹尝试捕食亚成年蜜獾的例子。
上图中母狮咬着小蜜獾,一般的动物此时必定无力回天,但蜜獾不同,实际上小蜜獾之后挣脱了母狮的控制,继续为自己的生存和狮群战斗着。
和给大众留下的印象不同,蜜獾并非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头青,它们会尽可能避免和大型掠食者遭遇。专家发现,蜜獾在七次猛嗅草地上的新鲜足迹气味后(四次为狮子,一次豹子以及两次斑鬣狗),都无一例外地改变了行进方向。其中有一次,一只公蜜獾在闻过狮子的脚印后,受惊似的飞快跑进附近的一个洞穴,躲到第二天才出来。
学者Enhle Kheswa等人2018年的文章指出,在南非伊西曼格利索湿地公园,豹子的存在对蜜獾的出现率产生了负面影响,表明蜜獾在积极避开与豹的遭遇。Enhle分析,这可能是种间捕食或竞争的结果,即蜜獾通过减少在豹子出没之地活动,以避免与这种潜在捕食者发生遭遇。
蜜獾为什么敢和大型食肉兽"横"?很多影像资料证明了,当避无可避时,蜜獾面对大型掠食者的反应倾向于战斗而非逃走,专家在卡拉哈迪的科考也印证了这点。蜜獾在近距离下防御掠食者的手段主要包括:发出威胁性的尖厉叫声,竖起毛发,从肛门的臭腺释放出刺激性气味以及向掠食者急速猛冲。这种防御被观察到两次成功地阻止了豹子,对狮子和斑鬣狗各成功一次。
在与斑鬣狗的互动中,蜜獾一开始是一动不动地平躺在草地上,同时嗅着三只鬣狗的气味,当斑鬣狗离它只有2-3米时,蜜獾起身冲向鬣狗并尖叫着释放气味,接着就跑掉了,鬣狗并没有尝试追捕蜜獾。其他学者也在蜜獾与斑鬣狗、棕鬣狗的互动中观察到类似的情况。
对于为何蜜獾能这么"横",专家也在身体结构上给出了解释:蜜獾那厚而松散的皮肤往往令掠食者难以结结实实地咬住,这使得它在被咬的同时能够扭过身子反咬攻击者。
在专家的科考调查中,有一个例子足以支持这种说法,一只母豹在和一只6千克重的蜜獾搏斗时,花了长达52分钟才最终锁住蜜獾的喉咙并杀死了它。此外,学者劳滕巴赫和沃斯特在2003年也报道过,六只狮子花了15分钟才杀了一只蜜獾。由此可见,蜜獾的皮肤赋予了它极强的防御力,要是换做一般的动物,早被狮子豹子锁喉杀了。
母豹想捕食小蜜獾,被闻讯赶来的母蜜獾赶跑
大型爬虫和狒狒偶尔击杀蜜獾古人云: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这句话在蜜獾身上也应验过,我们知道,蜜獾喜欢捕食各种无毒和有毒的蛇,甚至有时体型庞大的非洲岩蟒也难免沦为它的盘中餐,擅长捕捉蛇类可以说是蜜獾的标签之一了。但有这么一次,蜜獾在和蟒蛇战斗时出了岔子。
据比勒陀利乌斯1989年报道,一只蜜獾在和一条巨蟒鏖战超过6小时后,最终战败被杀。所以尽管蛇类在科考资料和新闻中频繁被蜜獾捕食,但岩蟒好歹也为蛇类挽回了一次颜面,成为记载中为数不多的杀过蜜獾的几种动物之一。
非洲另一种巨型爬行类,同时也是非洲最大的爬行类、河流中的霸主——尼罗鳄,可一点不给我们平头哥面子。根据新闻,尼罗鳄捕杀过两次蜜獾。其中一次为去年,摄影师希拉格罗贝拉尔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拍到了一条尼罗鳄,令人惊奇的是,鳄鱼的嘴里叼着一只蜜獾尸体,考虑到尸体比较新鲜,很可能是鳄鱼捕杀了这只蜜獾。
只见鳄鱼不停地摆头甩动蜜獾,此举是想撕裂蜜獾的身体以便吞下。可是在长达一个小时的尝试过后,鳄鱼仍未能如愿撕碎猎物,无奈之下,鳄鱼把蜜獾带到岸上,可能是想试试在陆地上撕开蜜獾。这个例子又一次证明了蜜獾毛皮的坚韧异常,要知道,一般的有蹄类或是小河马,鳄鱼靠这招甩头是能够撕裂的。
作为一种机会主义掠食者,蜜獾有时也朝幼年狒狒下手,但狒狒绝对算得上最不容小觑的猎物之一。早期灵长类动物学家路易基·弗萨蒂曾经记录过这样一次事件:蜜獾在试图捕食小狒狒时,被一只成年雄性阿拉伯狒狒杀死了。
蜜獾绝不是狒狒刀下的唯一亡魂,据学者Cowlishaw1994年总结,狒狒在11次针对豹子的反击中4次杀死了豹子,这样一看蜜獾死的也不算冤了。
蜜獾没有严重的敌害尽管拥有狮子豹子这样的大型食肉目毫无疑问具备杀死蜜獾的能力,但它们捕食蜜獾的事例总的来说是非常罕见的。学者艾洛夫于1984年发文指出,根据他在1970年7月-1983年1月期间对卡拉哈迪大羚羊国家公园狮子食谱的调查,狮子在研究期间只杀过一只蜜獾,仅占全部猎物的1%,而且并没有吃掉蜜獾。
八只亚成年狮子花了20分钟杀死一只未成年蜜獾
根据学者皮纳尔的学术报告,研究者分别在1936-46年和1954-66年两段时期对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各种掠食者的食性进行了调查。皮纳尔指出,在狮子全部25846只猎物中只有2个是蜜獾,而在非洲野犬4133只猎物中蜜獾仅出现一次,考虑到蜜獾在该地区并不少见,这个捕食比例可以说是极低了。
2005年,学者海沃德等人总结了来自13个国家25个保护区的豹子食性资料,结果显示,豹子对蜜獾的雅各布斯指数为﹣1。雅各布斯指数很大程度上能体现掠食者对某种猎物的选择倾向,﹢1表示对该种猎物存在最大偏好,即非常喜欢这种猎物,﹣1则意味着对该动物是最大负选择,可以说几乎不会选择捕食它。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豹子是极少把蜜獾当做猎物的。
蜜獾力战非洲野犬
实际上,由于掠食者很少对蜜獾下手,有的大型掠食者甚至演化出了一种提高幼崽存活率的策略——模拟蜜獾的皮毛颜色。1976年,猎豹行为和生态学专家兰德尔·伊顿提出了一种现象,从猎豹出生直到两个半月大,一直在模仿蜜獾的毛色,即像蜜獾那样躯干上部呈银灰色或近乎白色,下部分则为黑色,他认为这是小猎豹对蜜獾的拟态。
猎豹幼崽主要的捕食者狮、豹和鬣狗都是靠视觉定位猎物,因此从远距离来看,捕食者很容易把幼年猎豹误认为蜜獾,这很可能会增加这一阶段猎豹幼崽的存活率。
兰德尔发现,当小猎豹超过两个半月大时,它就失去了这种保护色,渐渐转为成年猎豹的外观。对此,兰德尔认为,随着幼年猎豹慢慢长大,它的体型也许不再适合继续模仿蜜獾,有可能被掠食者察觉两者体型的差异,就起不到混淆视听的作用了。兰德尔还指出,当小猎豹超过两个半月大,它已经具备一定的速度逃过掠食者的攻击,其他学者也记录过一些三到六个月大的幼崽成功逃过捕食的例子。
幼年猎豹对蜜獾的拟态
最后总结一下,蜜獾因其厚实坚韧的松散皮肤、锋利的爪牙、能分泌臭气的臭腺以及凶猛的作战风格,对大型掠食者来说算是比较棘手的目标了。再加上蜜獾本身个头很小,没有多少肉可言,即便捕食成功也得不到多少益处,即便是它们最主要的捕食者——狮子和豹子也不会视其为常规猎物。
至于其他几种杀掉过蜜獾的动物——胡狼、野犬、鳄鱼、蟒蛇和狒狒,胡狼和野犬只是偶尔捕捉小蜜獾,鳄鱼和蜜獾的遭遇机会很低,蟒蛇和狒狒属于被蜜獾攻击后的反杀。所以蜜獾除了人类之外是没什么严重的敌害的。
北京奔驰(18)
奔驰C级(4)奔驰E级(14)
北京吉普(30)
JEEP(6)大切诺基(5)欧蓝德(14)帕杰罗速跑(5)
北京克莱斯勒(9)
铂锐(4)克莱斯勒300C(5)
北京汽车(1)
路霸(1)
北京现代(58)
ELANTRA悦动(6)SONATA御翔(7)索纳塔(11)途胜(6)雅绅特(8)伊兰特(20)
比亚迪(27)
比亚迪F0(3)比亚迪F3(14)比亚迪F6(5)比亚迪F8(3)福莱尔(2)
长安福特(54)
S-MAX(8)福克斯(16)嘉年华(13)蒙迪欧(13)蒙迪欧-致胜(4)
长安铃木(53)
SX4(12)奥拓(3)羚羊(9)天语 SX4(11)雨燕(18)
长安马自达(21)
马自达2(7)马自达2劲翔(6)马自达3(8)
长安汽车(27)
V802(1)奔奔(14)杰勋(5)志翔(7)
长安沃尔沃(11)
S40(11)
长城汽车(54)
i7(2)长城精灵(4)哈弗(22)嘉誉(3)酷熊(2)凌傲(1)迷你(1)欧拉(1)赛弗(11)赛影(5)炫丽(2)
长丰汽车(26)
猎豹CS6(5)帕杰罗(18)骐菱(3)
昌河铃木(39)
北斗星(12)浪迪(7)利亚纳(20)
昌河汽车(8)
爱迪尔(8)
重庆力帆(25)
力帆320(1)力帆520(21)力帆620 (3)
东风本田(25)
CR-V(11)思域(14)
东风标致(61)
标致206(17)标致307(44)
东风柳汽(25)
景逸(6)菱智(19)
东风汽车(1)
汗马(1)
东风日产(123)
骏逸(6)蓝鸟(9)骊威(14)骐达(17)天籁(18)逍客(7)新一代天籁(8)轩逸(17)阳光(9)颐达(18)
东风雪铁龙(66)
C2(8)爱丽舍(16)毕加索(7)富康(11)凯旋(11)赛纳(8)世嘉(5)
东风悦达起亚(84)
RIO锐欧(8)嘉华(9)千里马(20)赛拉图(27)狮跑(7)远舰(13)
东南汽车(39)
V3菱悦(1)戈蓝(3)蓝瑟(6)菱绅(15)菱帅(14)
广汽集团(1)
概念车(1)
广州本田(77)
奥德赛(14)飞度(17)思迪(11)雅阁(35)
广州丰田(34)
FJ 酷路泽(1)汉兰达(6)凯美瑞(18)雅力士(9)
华晨宝马(38)
宝马3系(14)宝马5系(24)
华晨金杯(26)
阁瑞斯(26)
华晨中华(55)
中华骏捷(19)中华骏捷FRV(5)中华酷宝(4)中华尊驰(27)
哈飞汽车(25)
路宝(10)赛豹III(4)赛豹V(4)赛马(7)
海马汽车(45)
福美来(9)海福星(13)海马3(4)普力马(14)新普力马(5)
华普汽车(36)
海锋(2)海尚(4)海炫(1)海迅(16)海域(13)
华泰汽车(23)
圣达菲(11)特拉卡(12)
江淮汽车(26)
A137(1)B18(1)宾悦(9)瑞风(11)瑞鹰(3)愿景III(1)
吉利(84)
LC-E(1)豪情(15)金刚(13)金鹰(3)美人豹(8)美日(11)熊猫(1)优利欧(11)远景(4)中国龙(1)自由舰(16)
陆风汽车(43)
风华(4)风尚(8)陆风X6(21)陆风X9(10)
南京菲亚特(49)
多宝(1)派朗(2)派力奥(21)西耶那(13)周末风(12)
南京MG名爵(19)
MG 3SW(4)MG5(1)MG7(12)TF(2)
青年莲花(6)
RCR竞速(6)
奇瑞(196)
QQSPORT(1)东方之子(38)东方之子6(1)东方之子Cross(16)风云(4)悍虎3(1)开瑞(3)奇瑞A1(2)奇瑞A3(2)奇瑞A5(14)奇瑞QQ 3(50)奇瑞QQ 6(7)旗云(32)瑞虎3(17)瑞麒2(3)五娃(5)
上海大众(139)
PASSAT领驭(10)POLO(42)高尔(7)朗逸(7)帕萨特(22)桑塔纳(6)桑塔纳志俊(16)途安(29)
上海大众斯柯达(10)
明锐(10)
双环汽车(21)
SCEO(12)来宝SRV(4)小贵族(5)
上汽汽车(16)
荣威550(5)荣威750(11)
天津一汽(54)
威乐(7)威志(5)威姿(6)夏利(36)
通用别克(88)
GL8(17)别克凯越(37)君威(13)君越(12)林荫大道(5)荣御(4)
通用凯迪拉克(4)
SLS赛威(4)
通用五菱(9)
SPARK乐驰(9)
通用雪佛兰(47)
景程(13)科帕奇(3)乐骋(12)乐风(8)新赛欧(11)
一汽奥迪(99)
奥迪A4(46)奥迪A6(16)奥迪A6L(37)
一汽-大众(86)
08款宝来(1)宝来经典(37)高尔夫(6)捷达(11)开迪(6)迈腾(9)速腾(16)
一汽丰田(117)
花冠EX(16)皇冠(15)卡罗拉(14)兰德酷路泽(11)普拉多(6)普锐斯(3)锐志(13)特锐(7)威驰(32)
一汽轿车(20)
奔腾B50(1)奔腾B70(13)红旗HQ3(4)红旗旗舰(1)新明仕(1)
一汽吉林(13)
森雅(13)
一汽马自达(33)
RX-8(3)马自达3(3)马自达5(3)马自达6(24)
浙江飞碟(5)
UFO(5)
众泰汽车(12)
众泰2008(12)
中兴汽车(9)
驰野-鑫精英(1)无限V3(8)
郑州日产(19)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